分节阅读 13(1 / 2)
桂说了声“进”一个随团官员推门进来,那官员身量中等,面容消瘦,穿着带鸂鶒补子的七品文官朝服,沈哲稍作打量,觉得这人有几分眼熟却想不起来在哪见过。那官员没理沈哲,向文桂作了个揖,文桂仍是满脸和善道:“姚大人何事”
那个姓姚的官员恭恭敬敬地向文桂递上一份请柬:“法兰西外务部长送来请柬,说在家中举办聚会为大人一行接风洗尘。”
文桂昨天晚上已经领略过了法兰西人的热情,皱了皱眉头嘟哝道:“这才消停多一会。”
姚演是京师同文馆出身,在使团中担任翻译,因为与文桂是旧识,多多少少也担任了一些幕僚的职责,一见文桂这反应立刻道:“姚某以为大人还是去的好,我等此行之目的无非是和欧洲列国交好,大人能在法兰西有一个熟人,就是为大清加了一份安全。”
沈哲一听觉得这个姓姚的青年人也挺会说话,为大清加一分安全,说白了是让文桂为自己加一分身价。
文桂也听出了姚演的意思,思索了片刻终于点头,又转向沈哲说:“世侄要不要和我一同去凑凑热闹。”
沈哲一听,自是求之不得,想他在法国呆了一个月各色人等都见过,就是没接触过香榭丽舍大街的贵族,法国的奢侈在欧洲是特色,这么好的开眼机会,他当然不会错过,心中欣喜若狂,但脸色仍然未改,礼貌地笑笑:“好,行啊。”
第十四章 中国医术高啊
更新时间20101213 20:34:45字数:4593
第十四章中国医术高啊
路易德马尔蒙爵士的宴会被安排在了他郊外的庄园,马车晃晃悠悠地转到地方,已经是下午五点多钟的时候,阴霾了一整天的天空终于出现了已经西斜的太阳。路易穿着那件缀满奖章的军服,在几个月前镇压巴黎公社结束后的庆功宴上穿过之后,他始终没有机会再穿上它。胸脯傲气地抬高,一头继承于他的意大利母亲的红发杂乱的卷曲着,像是被风吹乱的火苗,站在门口迎接客人时,他的方形下巴始终保持着上扬的姿势,虽然有过普法战争中的惨败,但是在这个地方,拿破仑时代遗留下军人荣耀仍然给这个曾在克里米亚战争战争和意大利马坚塔战役的炮兵少校傲视一切的自信。
看见文桂走下马车,马尔蒙立马迎了上去:“公使先生,欢迎观临寒舍。”
文桂虽然一路上都不停地发着牢骚,却好歹也是只混迹官场多年的老狐狸,刚刚在车里还一副苦瓜面孔,脑袋一探出车外,立马从乌云密布变成阳光灿烂,其变化之迅速,蜀中变脸艺人都要自惭形秽。文桂从跨出车门的那一刻就开始热情地握住马尔蒙的手,先是说了一大堆诸如:“哎呀,马尔蒙阁下,没想到这么快就见面了,我们真是投缘呀。”“虽然我们分别时间不长,但是与君一别,那是如隔三秋呀。”之类的寒暄,姚演照实翻译,听得马尔蒙热情的法国军人感动得那是热泪盈眶,接着文桂又开始不着边际地狂侃,一会儿说法国的建筑很结实用石头搭的当然比木头看起来牢固,一会儿又说法国的大餐禁看,让人不忍心动手,让沈哲也不禁开始怀疑自己的短期记忆出现了偏差,那个刚才把巴黎说成穷乡僻壤,把法国佬说成没有大脑,没有思维的西方蛮夷的人,是不是眼前这个文桂大人。
可怜了姚演虽然是个翻译但是只是在同文馆和洋人学的了两下子,这还是头一回出国,本来就已经力不从心,偏偏马尔蒙想着文桂这个清国大使自己有翻译,而且又是私人宴会也没和政府申请一个带着,还得他一时中译法,一时法译中,不巧又赶上两位主角的情绪极为高涨的时期,语速极快不说,常常是还没等一方说完话,另外一方已经接上,弄得姚演是焦头烂额,别说一旁的沈哲听不懂他到底在翻译什么,连姚演自己也已经搞不清楚从自己嘴里说出来的究竟是中文还是法文或者是他的第二外语俄文。反而是两位当事人,谁也没注意到两人中间的沟通桥梁已经完全坍塌,仍然你一言我一语地相当投缘,沈哲和姚演这两只菜鸟这才弄明白,此时此刻,知不知道对方在说什么不重要,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火热的心,那才是关键。
马尔蒙与文桂两个人突破了语言的障碍,老友重逢般得热乎了十多分钟,正在打量庄园西侧刚补好的围墙的沈哲忽听见一句来自姚演那略带京味儿的字正腔圆的中文:“马尔蒙阁下问沈大人是什么人,好像上次没见过。”
文桂闻言,如夏至午时的阳光般灿烂的笑容在脸上僵硬了半秒,却听见一个比姚演还年轻的声音叽里呱啦的冒出一大通鸟语,还没来得及回头瞅沈哲搞清楚到底发生了个什么状况,却见离自己不到一尺的路易德马尔蒙若有所悟地眯起眼睛将沈哲打量了一番,然后点了点头也对沈哲说了句法文,而沈哲则是微笑地点了一下头。文桂看的是不明所以,忙问杵在一旁正调理自己混沌大脑的姚演,刚才那两个都说了什么,姚演先是一愣,稍稍回忆了一秒道:“沈大人说自己就是一个画画的,祖上通过土耳其从陆路来到欧洲,他一直想要回国但是没钱没有机会,这次遇到了大清的使团,大人好心收留愿意带他回国,所以就跟着了。那个马尔蒙阁下,问沈大人等一会儿吃晚饭能不能给他女儿画幅画像,沈大人答应了。”文桂听罢不明白沈哲是何用意,如果是不想让法兰西方面知道他早就来巴黎了,大可以编一个身体不适之类的幌子来掩盖,用不着编个这么曲折的故事,不过不明白归不明白,到底自己也得顺着他,于是以文桂的一贯作风也没怎么太多表示,便一笑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