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 >重生之玩物人生 > 分节阅读 225

分节阅读 22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现代小作坊加工出来的粗糙七弦琴,也比那所谓的千年古琴音色纯正。可现在,红姐母亲却说那古琴音色很好,倘若其真是唐代古琴,这可能吗

我基本不抱什么希望了,知道老铁家的古琴大概和我见的那张不太一样,可琢磨了片刻,也不想就听红姐母亲一面之词,把杯子里的水喝干净后,就提议想去老铁家看一看,红姐母亲点头说行,犹豫了一下,却提议我开车过去。我本以为路途有些远,可开了三分多钟,我们就从镇南口到了镇东口,我才知道,原来红姐母亲是想坐车过过瘾。

有其女必有其母呀

车停在东口的一排光秃秃的大树前,红姐母亲趾高气昂地下了车,逢人便打招呼。

“小崔,忙什么呢小李,家里老人没事吧王姐,又洗衣服呐”

大家都惊诧地看着从高档轿车里下来的她。吃惊不已。

红姐母亲仿佛非常受用,笑着带我往前面走,咚咚咚,敲开一个红漆刷的木门。给我们开门的是一个八九岁左右的小男孩,他裤子膝盖处脏兮兮的全是土,看起来挺淘气的,小孩儿的后面,走出来一个中年男子,皮肤黑黑的,肌肉也很结实,一看就是经常下地干活的主儿。

“来了诶这是谁”

“我闺女的朋友,顾靖嗯,这是老铁,你叫铁叔叔吧。”

“啊,小红谈对象了”

红姐母亲没言声,好像就是为了让他误会似的,我心中苦笑,但也不好拆她的台。

老铁的媳妇出去串门了,不在家,我们一起进了北面的一个屋子,在一个缝缝补补的破沙发上坐下,简单客道了几句。老铁的儿子真能折腾,小孩儿上蹦下跳地在院子里踢着一个裂了口的兵乓球,玩得很开心。

红姐母亲看看外面:“你家小子可真够闹的。”

“都是他娘惯的。”老铁道:“对了,你们来是”

“哦,小红朋友听说你们家有张琴,想来看看。”

老铁一呆:“琴看它干什么”

我解释道:“好奇,想瞧个新鲜,听说这琴是您祖上传下来的”

老铁点头道:“是啊,从我爷爷那辈开始,这琴就在我家箱子里搁着了,怎么来的我也不清楚,反正我一直按我爹的吩咐,每隔几天就拿出来擦擦。”

我道:“我能看一眼吗”

“没问题,你等着。”老铁出了趟屋,几分钟后进门时,手里已多了一张古琴。

琴以梧桐作面,杉木为底,通体髹紫漆。龙均作扁圆形,贴格为一条桐木薄片接口于右侧当中。腹内纳音微隆起,当地沼处复凹下呈圆底沟状,深度约2厘米,宽3厘米,通贯于纳音的始终。

这琴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它像极了一位雍容华贵的美妇人。

美,却不是那种张扬的美,很有韵味,很有内涵。

他还算很爱护,轻轻把琴放到吃饭的小桌上,我定神一看,果然如红姐母亲所说,不但琴弦没有断,琴腹也好好的,别说裂痕了,细小的划痕都不是很多,保护的非常完整。看到这里,我暗暗一摇头,这么新,八成真不了了。虽然我对前世上网看过的那张古琴图片记忆不是很清楚,甚至连颜色都忘记了,可当时古琴那副破旧的模样,我却记忆深刻,就算我再花眼,也不可能把一张新琴看成破琴啊

所以,我很相信自己的判断,这琴不是我要找的那张。

但本着不放过不错过的原则,我心说即使是张明代古琴也是挺值钱的,于是乎,我拿出合尺,先做了最简单的测量。别看只是量一量尺寸,可越简单的方法越有效,这是鉴定古琴真伪的一个很有力的手段。

这些知识是我从晏婉如那里学来的,记得她和我说过,琴,棋,书,画,后三样晏姐都收集了很多精品,可唯独排名第一的“琴”,她这些年间却一无所获,她最大的遗憾也是没有一张宋代或明代的古琴,唐代古琴更是她想也没想过的,不过,虽说她家里没有实物,但讲起鉴定来却也头头是道。

那天几下的知识,今儿个终于派上了用场。

合尺一拉,摸出一支签字笔,我很快把量出的数据做了记录。琴通长1245厘米,肩宽21厘米,尾宽155厘米,厚54厘米,底厚15厘米。看到这组数据,我稍稍诧异了一下,琴长1245厘米,也就是相当于三尺六寸五,而这个数字,正应该是古琴应有的长度,三尺六寸五,它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后面的宽六寸,厚约二寸,也完全符合古琴制作的条件。

摸了摸棕色琴身表面的包浆厚重十足。

观了观琴身曲线古朴的味道扑面而来。

难道真是有年头的古琴难道真是明代清代的玩意儿

可惜我从没见过真正的古琴,即便有些东拼西凑来的知识,也无法给出鉴定,毕竟,玩收藏最忌讳的就是一知半解,唉,要是晏姐在这儿就好了,不过,现在就算我给她打电话,想来她也不会接的。

“怎么样”红姐母亲问。

我苦苦一笑:“看着挺不错的,不过我也不太懂。”我把琴抱在怀里,翻了个个儿,掉过来看了看地步,跟上面一样,每处细节制作都很下工夫,很整洁,很优美,不过翻找了半天,我也没能从下面看到表明此琴身份的字,全身上下都光秃秃的。

没有刻字也就意味着没被名家收藏过,像大名鼎鼎的唐代古琴九霄环佩,其身上就刻了不少东西,比如琴背池上方刻篆书“九霄环佩”4字,池下方刻篆文“包含”大印一方,池右刻“超迹苍霄,逍遥太极。庭坚”行书10字,左刻“泠然希太古,诗梦斋珍藏”行书10字及“诗梦斋印”一方,等等等等。

但没字也说明不了什么,如果这琴真世世代代存在老铁家里,没人题字也很正常。

我一叹气,为难极了,这玩意儿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不会是人仿造的吧要是明清时的工匠仿造唐宋的古琴还好说,怎么也值几个钱,可万一是现代仿的古琴,那千八百块钱就到头了。

嗯,试试音色再说。

我征求了一下老铁,见他点头同意,我方是将琴放到桌上,正了正身子,想象着晏婉如弹琴时的手法,我抬起手指头轻轻抚了抚离我最近的一根琴弦,登时,一声浅鸣蹦了起来,琴声内流露出一股淡淡的寒冷,幽幽绵绵地盘旋在上空,久久无法散去。

我身形微微一震,别说,还真有股绕梁三日的感觉。

音色太好了

我略显兴奋地拨了拨第二根弦,一声与先前不同的音节从琴弦里跳出来,同样的飘渺,同样的露出一抹刺骨的寒意。

第三声

第四声

第五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