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12(1 / 2)
这一年当中,除了“北方王”这个尊号彻底流传,并被承认以外,就没发生太多大事。就好像王策每一次习惯性失踪后,没了他,天下就会变得无趣乏味许多。
过去的一年中,九洲格局没有太大的变化。
悲催的上温皇帝,虽然成为中洲人皇有好几年了。可中洲混乱是由来已久的事,甚至能追溯到神战,个个都是敢与天争的猛人。根本没人理会这个名义上的中洲人皇。
上温被几个国家联手互相揍来揍去,总算,上温皇帝有点儿胆色,亲自出手轰杀。倒是战胜吞并了几个国家,局势好转,再有十多年,未必不能一统中洲。
可惜,上温注定没有时间。中洲又太过遥远。
王策唯一没去过的中洲,其实混乱是有根源的,是源自自身的傲气和资历。两千年前,中洲还是世界中心。可惜,进入百国时代后,世界中心彻底转移到东洲和北洲。
这种老牌的资历和傲气,顿时就成了巨大的反差。
南北之战,重挫上阳,无力北上。只有恨得牙痒痒的一边加速休养,一边眼红的坐看东宁和平举国归顺北唐。
东宁的举国归降,没有人们想象中的容易。不过,唐帝就是亲自带着费饮血等人,去东宁溜达一圈,也才算是摆平。其中的过程,也就不为外人道了。
吞下东宁,尤其是以和平方式吞下,对北唐的好处非常大。北唐专心亲自处理归降的一系列善后,同时,精锐的南方军横扫东洲中部,吞并包括南魏在内的几个国家。
北唐的壮大势头,其实没有引起太大波澜。唯二能制衡北唐的,就只有上阳和东宁,前者太远,后者又弱了一些。其实所有人都知道,南北之战后,北唐雄霸东洲之势,已经非常明了了。
海洲,大宣困守孤岛,为了北上进军东北二洲,拼命的搜罗并打造战舰。不过,先天不足还是不可避免的。
一如人们的一致看法:能一统天下的国家,七成可能是出自东北二洲,只有三分几率可能来自海洲和中洲。
过去一年,最为震动的大事件,就是大律全面进攻北策府。
一年半前,南北之战的结果,震动大律,大律成为间接的最大受害者。
北策府像一把锋芒内敛的刀子,抵在大律的腰肋上,封堵住大律进军东洲的陆地通道。王策越强大,战灵军越强大,就意味北策府这把刀子的力量越强大。
王策,北策府和大律之间的故事,也实在好笑,被人津津乐道。
从假不死鸟风波开始,王策公然刺杀律帝,导致律帝躺了两年,成了一个瘸子。那是无数大律人咬牙切齿的一桩事,那时的王策战斗力弱得等于五,是大律杀王策的第一次最佳机会。却错过了。
等大律发起罪城战役,纪千败和帝冕华丽登场,战灵军免费赠送大律一次数十年来的战场大败。这时的大律,才错愕的发现,再一次错过杀王策的机会。
此后,大律想杀王策,却已没了实力和资格。王策逼迫律帝签订城下之盟,有纪千败等八大武帝,一跃凌驾所有势力,成为九洲最强。那时的大律,绝对不敢对王策动手。
之后的事,就更为有趣了。纪千败等八大武帝激战宋武神,一并壮烈,就剩下王策一个悄悄的回来,为了谋求自保,跑回了北唐。
大律先是不知道王策悄悄回来,悄悄去了北唐。等知道的时候,又一度担心纪千败等八人是否有人活着。
等肯定纪千败等人一个都没活着回来的时候,王策和大世武帝激战,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的暴露了诸子心相。说到这里,完全能想象大律人当时是多么的抓狂。
结果,流枭去了,伏击王策。却被一个来路不明的灰衣武帝给打得吐血逃遁。
恐怕吐血的,不光是流枭,还有律帝等无数大律人都气得吐血。
能轻松杀死王策的时候,大律人没把王策当人看。想杀的时候,又错过了,被纪千败等震慑了。后来一心一意孜孜不倦非要干掉王策才舒服的时候,无上武帝也杀不了王策了。
在王策相关的所有事上,大律从头到尾都充满了悲彩。如果能穿梭时空,相信大律人一定会很乐意穿回十多年前,轻松的做掉那个战斗力等于五的王策。
对于在其他事上,统统无往不利的大律来说,栽在王策手上,好像成了一个惯例。这就是茶几上充满杯具洗具的人生啊。
大律和王策的故事,看来还在继续,人们仍然喜闻乐见的津津乐道。
一年多前,震动于南北之战的结果,摄于王策和北策府越来越强大的军事威胁,所有人都看出。北策府不再是一把顶得大律不舒服的刀子,而是一枚炸弹。
如果说,北策府是遏制大律一统北洲的主要障碍。那么,王策就是大律一统北洲,进军东洲,乃至一统天下的最大拦路虎。
王策和大律的恩怨,普天下谁不知道注定不可能有任何的妥协。
大律终止军事扩张,暂缓一统北洲,从南下的三路主力大军,抽调百万主力北上,摆明就是要一举解决掉北策府。从那时,北策府就没人笑得出来。
王策请忘情天子坐镇北策府,是一个妙手。
忘情天子,宋斐然,小武帝,八部龙,枪王,多情余恨,紫血天子等一批武帝的坐镇,费饮血等人偶尔过来溜达亮相,表示一下北唐不会坐看大律进犯北策府。
摄于多名武帝的高端威慑力,流枭当时伤势未痊愈,大律委曲求全,暂缓对北策府的军事入侵。
随着流枭痊愈,大律集结大批武帝针锋相对,忘情天子等人的威慑力被抵消。半年前,大律军从三个方向全面进攻北策府。
没有切身体会,很少会有人懂得北策府的压力有多大,也不会懂得大律今次一战解决北策府的决心有多大。
一百万大律本土军,二百五十万仆从军。三百五十万的兵力,构成了大律的三大方面军。
东南方面军,东北方面军,西南方面军。三大方面军,从三个方向进攻北策府。
尤其绝望的是,北策府的三个方向,全部是大律的领土。不妨这么说,北洲的北部,中部,全部被大律占领了,唯一没被占领的,只剩下北策府。
从北洲地图来看,大律的黑色像不详的乌云一样,填满了百分之八十的北洲,北部被荡平,中部被扫平,唯独剩下南部少许地方还的其他色彩。
代表北策府的红色,在地图上的黑色包围中,尤其扎眼,犹如死活不肯走的钉子户。
三大方面军,自然单设本部大本营。不过,真正的前线大本营,其实是在西南方面军侧后翼八百里的地方。
前线大本营恰好设立在边境,是大律国境范围。距离前线有八百里,完全脱离前线,是一个从军事角度来说,绝对没道理的存在。然而,却偏偏固执的古怪的耸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