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 >明朝第一弄臣 > 分节阅读 537

分节阅读 53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有所猜测了。

可听完刘七的叙述,他还是有些意外,自己在算计士人,士人也在算计自己,谁的算计更高明还不好说,不过,很显然,对方是要殊死一搏了。

响马,鞑子,宁王,都被他们调动起来了刘六刘七的农民起义;不断寇边,和正德大战过一场才消停的鞑子;造反的宁王,这些不正是原本的历史上,正德年间的三大祸患吗原本是依次发生的,现在却集中在了一起。

不过,第一桩祸患已经因为自己造成的蝴蝶效应,被消弭于无形了。绵延两年的刘六刘七起义不会再发生,而且作为那场起义中坚力量的千余响马,也将为自己所用,接下来只需要依次解决另外两个麻烦就可以了。

“悬崖勒马,为时未晚,刘壮士也不需太过自责,在战场上多立功劳便是,当今圣上乃是赏罚分明之人,若是功勋卓著,公侯之位又有何难”

“多谢侯爷打量,刘宠今后必誓死报效。”刘六喜出望外。

火并之后,他虽然拗不过弟弟,率众前来,可依他的本心,是想把前事瞒下来的。大人物通常都是皮里阳秋的小心眼,要是知道自己起过叛逆的念头,别说对自己心里有刺,说不定还会连累到弟弟也未可知呢。

可刘七一力坚持,没办法,他只好搞出了一副负荆请罪的模样,希望能够稍减罪责。可谁想到,对方真的宽宏大度的没了边,这么大的事儿,居然抬抬手就轻轻放过了,让他如坠梦中,久久难以置信。

“哥,我早就说了不是,猴哥当初给咱们指的是条金光大道,你偏偏不信,现在信了吧”知道谢宏要去勤王,自己这边刚好赶上,刘七也是大觉快意,杀了一年倭人,就已经混上个将军了,现在是勤王杀鞑子,那功劳还不海了去了啊这下兄弟们算是有奔头了。

再说,跟着宁王造反能有啥前途啊要知道,自己兄弟俩早就被侯爷给盯上了,否则的话,去年在旅顺的时候,侯爷怎么会随口就问到自家哥哥了很明显,霸州明面上只有那些锦衣卫,可暗地里还不知道有多少探子呢,造反就是死路一条。

“信了,信了。”刘六连连点头,心下释然,只见过一面,就能折服自己的弟弟,传言果然不虚,这位侯爷确是神人下凡呢,单看这气度就知道了。

“齐壮士申明大义,不愧为豪侠之士,今后也要多多仰仗了。”

齐彦名貌不惊人,可从刘七的叙述中,谢宏却感受到了对方起到的巨大作用,无论定计时的大胆,还是筹谋时的细致,再到最后动手时的果敢,这人的表现都是相当精彩,不失为一员良将。

“多谢侯爷夸奖,在下敢不从命。”

“周远是吗”安抚了刘家兄弟俩和齐彦名,谢宏又转向了周千户,看着对方一身是伤,却满怀激动的模样,他也是赞赏有加。

“你不错,很不错,能辨明形势,把握时机,不畏艰险,一举建功,是个人才,仅仅当个维护治安的太委屈了。你先在京城养伤,等皇上扫平鞑虏回来,另有任用,明年开始的海外开拓计划,正需要你这种大胆细心的人呢。”

“多谢侯爷”周远心中狂喜,抱拳道:“属下的伤不要紧,还能战,愿随侯爷同往勤王。”

“勤王就不用了,好好养伤,等明年开春后,还要多依仗周千户呢。”谢宏笑着摇摇头,转头北望京城,突然豪情陡起。

没错,比起历史上的那场大战,鞑虏实力未减,明军的实力却降低了不少,前景确实堪忧。不过,随着内乱消弭,自己这支勤王军变成联军,实力也是愈发壮大了,胜负的天平也该重新调整了吧

他陡然长啸一声:“出发,回京城。”

“喏。”众将抱拳应诺。未完待续

第一卷 第676章 天上掉下个谢瘟神

圣驾出京不过五天,可王守仁却觉得像是过了五个月那么漫长,看家果然有必要,看家果然很艰难。谢贤弟从前就一直在说,传统的士人少有可信的,现在看来还真是如此。

眼见着圣驾西去,八成一去不回,士党气焰大涨自不待言,皇党这边也开始动摇,甚至连身为皇党中坚的曹元和刘宇之流,近来都频有异动,户部、兵部两个衙门的气氛一下变得和谐起来。

京城的兵权还控制在王守仁和唐伯虎手上,所以,这些人也不敢有什么大动作,不过私下里既然有了串联,小动作自然不会少了,这情况尤以户部为甚。

正德调兵时常是不经过兵部的,兵部能做的小动作也有限,户部就不一样了,打仗讲究大军未动粮草先行,五万多兵马,人吃马嚼的又怎么会少得了

圣驾出京之际携带的粮草,已经将户部搬空了一半,现在各地的秋粮虽然已经收上来了,可有不少还在路上的;也有到了京城,还没来得及入库的,这其中就大有动手脚的机会了。

只要没入库,国库里就是没粮,至于怎么让粮食入不了库,那办法还不多着吗办事的人病了,名册遗失了,甚至大门的锁坏了总之,就是些磨洋工,不出力的手段。

刘宇动摇后,对此也是睁一眼,闭一只眼,下面的办事官吏中,骨干的那些都被严嵩带到天津了,剩下的很多也是墙头草,见尚书都动摇了,自然也都跟风不迭。

王守仁对此也很头疼,拿下刘宇容易,可这事儿也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是整个京城的官场都不看好正德的塞上行。坚定不移支持皇帝的,只有书院的学生和百姓,官员的比例相当之小,他也只能先从书院抽调人手应急了。

阳明先生在后世被誉为圣人。可他到底不是真的神仙,自然不会知道。按照历史的正常轨道。应州大战开始之前,京城的文官们也是这么对付正德的。

正德传旨回京。要求朝廷提供一百万两银子作为军饷。在战前提升士气,战后作为抚恤。可大学士杨廷和却百般推托,就是不给,后来被逼得急了,才给正德打了五折,然后送过去的途中又漂没了若干,历史上的那场大战,就是在缺饷少粮的情况下打响的。

现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算是历史的必然性了,同时也是士人们的故技重施,反正皇上不会回头来算账,拖的就是皇上的御腿。

现在虽然局势不太一样,没办法明目张胆的回绝皇上的旨意,但是大伙儿可以做小动作啊。王伯安虽然很有谋略,可说到底,他不是那个杀伐果断的瘟神,面对眼前这种法不责众的状况,他也只能依靠书院那些学员补补漏。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