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86(1 / 2)
开始轻微的耳鸣了。
不过还好,三国演义流行的时间比较长,而且候德坊配的那首临江仙,让杨慎很有些共鸣,对那个未知的作者也很欣赏,所以,爱屋及乌之下,他看过这本书,再加上三国志的底子,倒不至于象上一道那样一筹莫展。
可他心里还是止不住的腹诽,开头两道题目都和白话小说有关,难怪出题方推荐用白话答卷呢,而且,开头两道题都不影响成绩,这倒是图个啥
这道题他答的很快,三国人物既是小说角sè,同样也是历史人物,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人当然有所寄托。构思,措辞,下笔,杨慎也是一气呵成,很快就作答完毕。
尽管这次很顺利,可他一点都不兴奋,因为现在只是个开头,远远称不上顺利,后面的奇葩题目还多着呢。
第三题印证了他的猜测,这道题目跟前两道一模一样,只是作品换成了西厢记,问题换成了对爱情的看法,最后那句不影响成绩什么的,杨慎直接就略过了。
没办法,既然已经上了贼船,也不容他退缩了,有问就答呗,还能怎么办杨大才子硬着头皮开始硬憋爱情神马的,他真的不擅长啊,总不能写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吧
第四道题目终于不是读后感了,可也没正经到哪里去,从这里开始,题目变成了选择题,也就是列一道题目,然后让考生从甲乙丙丁四个答案中挑选一个。
这题型很特殊,算是前所未见,不过杨慎倒也不以为意,连爱情观都出现了,还怕啥别的啊,可让他头疼的是,这道题好像没有正确答案
“你认为书院最重要的是什么甲、强大的师资力量和完备的教学体系乙、良好的学习氛围丙、风景秀丽的教学环境丁、最好学费少点”
这到底是为那般啊杨慎仰天无语,默然长叹,完全o不到出题人的心思。
正好赶上高考了,小鱼也不知道有没有参加高考的朋友在看这本书,不过,对应试教育模式下,考试的艰辛某鱼也曾深有体会,所以就把书院考试的剧情也详写出来了,毕竟书院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情节,考试内容也不是纯恶搞,后面会有说明的最后,如果真有参加考试的朋友,希望这两章可以让你会心一笑,驱除考试的疲劳,鲈州鱼敬上。
第一卷 第611章 真是来对了
收费章节16点
第611章 真是来对了
这道题总是算是没有最后那句坑爹的注释了,也就是说,这道选择题是正式计分的题目。
其实想想也是,这道题本来就不存在答不出来的可能性,就算是傻子,只要他在备选答案上面随便打个勾,也就算回答完成了,但杨慎横看竖看,也想不明白,到底哪个答案才是正确的。
难不倒傻子,却难倒了才子,这说明出题的人本身也有点问题。杨慎很是不厚道的腹诽着,然后勉强在第一个答案上面打了个勾,反正也就前两个答案还靠点谱,后面那俩天,那是什么和什么啊
痛苦的捏了捏眉心,杨慎又看了眼周围的动静。到这会儿他也明白了,为啥这里的监考一点都不严格,这么怪异的题目,谁能有针对性的准备小抄啊
写好的文章誊写的经典还是说左顾右盼抄袭别人的答案都是白扯,除非把市面上的话本都带齐喽,否则带啥也一样抓瞎。
所以,杨慎也不怕左顾右盼被人当成作弊了,要是不看看其他人的状态,他真没法控制住自己越来越低落的情绪了。
当然,右边坐着那位世兄没有必要看,尽管多做了一道题目,可看他抖动眉梢,喜不自胜的模样,明显还意犹未尽呢,要不咋说这人放荡不羁呢
左边那个也没啥看头,小世子的神情极为专注,眼睛眨也不眨的盯着卷纸,手中炭笔也是一刻不停,显然被数学院开出的题目牢牢的吸引住了,并且在努力的解答难题。
那些正常的读书人则多是和杨慎一样,或是左顾右盼想寻点安慰;或是愁眉苦脸的对着卷纸,一脸官司;也偶尔有几个咬牙切齿,念念有词的,也不知是骂谁,以杨慎的猜测,他们八成是在骂出题的考官,可是那可是辱骂天子啊,还需慎言慎行才好。
将其他人的反应看在眼中,杨慎突然想开了,他本就是个豁达的人,有李兆先这个例子在,他觉得自己似乎想通了什么。
皇上素来以天马行空的作风著称,除了谢宏之外,就没人能跟得上他的思路,所以,与其去思索出题人的深意,莫不如按照本心作答。书院费了那么多时间精力,为的就是替皇上取士,为国家取才,又岂能只是拿来开玩笑
他强任他强,只若清风拂山岗,他横任他横,正如明月照大江,恶搞任恶搞,我自视之若浮云,由他去,由他去于是,杨慎临阵悟道。
这一悟道,那些本来稀奇古怪的题目就不足为难了,不就是对大明现行的外交政策有什么看法么
很好差不多可以慢慢改进
才怪要是皇上觉得好,又怎么会那样对待朝鲜和琉球,设立什么倭朝总督府
很显然,皇上是想让人选最后这个答案,拳头大就是硬道理,不服就打到他服,看看,多鲜明的正德作风啊,就是它了,杨慎大笔一挥,直接勾取,意泰神闲的模样,大有他师傅在内阁票拟的风采。
不就是
杨大才子下笔如有神,很快就完成了所有的选择题,接下来的题目是简答题。
看完简答题的第一个题目,杨慎的神情凝重了起来,不是因为题目太怪,而是反过来了,题目突然严肃起来,严肃的甚至让他有些吃惊。
“古人曰: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先是引用了一段圣人之言,在这张试卷中,这还是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