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52(1 / 2)
改成由皇上自己张罗,所以,这件事跟礼部已经脱离了关系,不是他周经该管的,他也管不了。
只是这话他却不好对尚荡说,不为别的,丢脸啊琉球上次入贡还是弘治年间的事儿,当时礼部多威风啊,结果现在成了三不管的清水衙门,这反差实在是大了点儿。
要不是尚荡的胃口有点大,周经恨不得自己掏钱把对方打发了算了,得个清静不是要知道,他周家在山西也是颇有家业的,而且还有一条不逊于海贸的商路在,银子对他来说构不成多大问题。
可银子再多也不能拿来打水漂,尚荡这样的使臣胃口都被养刁了,周经还真就不舍得自己出钱,想了半天,最后他想到了这么一个主意,你说路上耗费大,那就请皇上派船送你呗,反正皇家舰队的船多得是。
“可若是今后”尚荡感觉自己又上当了,这大明的风气真是越变越怪,打个秋风咋就这么难呢
“那就这样定下来吧,归程路途遥远,贵使还当好好休息,然后早日上路,本部堂还有事务在身,就先失陪了。”
周经哪里容他把反驳的话说出口,当下一拂袍袖,起身就要离开。对于尚荡话里隐含的威胁之意,他是半点都不在乎的,爱来不来呗,到时候不一定哪个倒霉家伙是礼部尚书呢,丢,也是丢朝廷的面子,跟自己有一文钱关系
“周大人留步”尚荡如何舍得放周经离开,这可是金主啊,没受过朝鲜使臣那种摧残,他的韧性还是很不错的。
“不是说了么,本部堂还有要事”周经眉毛一竖,语气变得严厉了一些。
“可小使已经在周大人您这里盘桓数日了,一直也没”这话正好戳到了周经的伤疤上,周经的神情更加不友善了,一张脸沉的跟锅底似的。
尚荡也知道自己闯了祸,可他已经打定主意以后再也不来了,哪里还顾得许多,硬着头皮继续说道:“周大人,此事若是传出去,为免会寒了其他属国之心呐”
“你”周经彻底烦了,尼玛,明明就是个打秋风的,威风个屁,以我看来,还就得谢宏这样的恶人来收拾你们。
“周部堂,有人自称朝鲜使者,说是为了册封新君之事而来,正在外面侯见。”周经正要发飙,忽然外面有人通报,听得他当即就是一愣。
又来了,还敢来
正文 第569章 果然是个棒槌
第569章 果然是个棒槌
去年朝鲜使臣来的时候,周经并没有参加那场大朝会,不过对那场朝会的经过,他也是知之甚详,朝鲜受了重大的挫折,不但赔了贡品,而且还折了一个国王。
今年春天的时候,他们又在同一人手下栽了跟头,然后再次来北京哭诉,结果又是被皇上随手给打发了。
周经无从体会朝鲜人的心情,可若是易地而处,他是肯定不会再来自取其辱了的,因为无论是朝贡还是哭诉,都是绝对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
所以,听到朝鲜使者再次出现,他也是惊异非常,半响没有答话。
“周部堂,要不然,先安排他们去鸿胪馆”通报的那个也是个机灵人,深知自家部堂大人最近为了什么郁闷,一个琉球的尚荡就已经很烦心了,再加上个朝鲜棒子,也难怪部堂大人犯难呢。
一听这话,周经还没反应,尚荡先着急了,他在礼部已经纠缠了十多天,在京城耽搁的时日更久,也算是有了明悟,知道回赐的事儿八成是要打水漂了。
不过,如果朝鲜使臣也来了,那他就有伴了,无论是一起夹攻这位周尚书,还是见那个可怕的大明皇帝,都是希望大增,这机会可不好错过。
只是这里是礼部衙门,也轮不到他说话,所以见周经没有动静,尚荡急得是满脸通红。不过他转念一想,现在周经不见朝鲜人也是好事,自己也住在鸿胪馆,先对一下口供的话,效果可能更好。
“不用,请朝鲜使臣进来。”
看似发呆,实则耍心眼,这是士大夫们最基本的技能,周经并没有在发呆,他也在心下盘算接见朝鲜使臣的利弊,连尚荡神色的变幻他都看在了眼中。
所以,尚荡想到的东西他也是想的明白,琢磨着与其让两个使臣私下串联,还不如就在这里说个明白呢。
“是。”通报的得了吩咐,立时便应命去了。
不多时,外面又是一阵脚步声轻响,显然是使臣到了。
“朝鲜礼曹判书金佑正,参见周部堂,祝周部堂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人未到,声先至,不愧是受过教化的,朝鲜使臣可比琉球那个偏僻地方来的人守礼多了。
“贵使远来,不必客气”尽管如此,周经还是扯了扯嘴角,他被金判书的客气话搞得有些尴尬,这话恭敬是足够恭敬了,可老夫又没做寿,你扯这个干嘛啊
“周部堂,小使此次前来”金判书其实也是很着急的,见礼过后,就想开门见山的道出来意。可话说到一半,他却发现屋里不止周经一个人,另一人皮肤黝黑,穿着古怪,甚至都不象中原人,于是他一下滞住了。
“金判书,这位是琉球来的尚使臣”
周经为二人介绍的时候,金判书却感觉有点发毛,自己没见过这个叫尚荡的家伙,朝鲜跟琉球也从来都没打过交道,可为啥这个黑黢黢的家伙看自己的眼神这么热切呢难道这人在倭国呆过所以有些奇怪的爱好
“金判书此来,未知有何要事”为两边介绍完,周经转向金判书问道。
“去年新君登基,由于事出突然,是以未及向上国通报,今日特来告知,并且恳请大明天子下旨册封,周大人,这是贡品清单”不知琉球使者的底细,因此金判书稍一迟疑,还是决定先说表面上的幌子。
又是礼单接过礼单,周经紧紧的皱起了眉头,去年明明都来过了,知道大明外交政策的变化,怎么还记吃不记打呢说是有毅力好呢,还是穷疯了,或者是犯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