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 >穿越清朝当皇帝 > 分节阅读 734

分节阅读 73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里活生生的溺毙。

为了能够给犹太人找到一个安身立命之所,也是为了使巴尔干犹太人不再受到别人的欺压、凌辱,以巴勒斯坦工党为首的一大批犹太人,从来就没有放弃过对巴勒斯坦复国的努力,而在长期的斗争过程中,复国主义者们逐渐分成了强硬派与温和派两个阵营,温和派的几个代表人物,常年奔走于世界各地,游说各国政府,希望在复国问题上得到国际的支持。而强硬派则走上了另一条道路,他们以武力为依靠、以自杀性的恐怖袭击为手段,四处打击反犹的阿拉伯人和自己的同胞以色列。后世以色列温和派的以色列工党与强硬的利库德集团,基本上就是在此基础上脱生演化出来的,而后来伊斯兰极端分子所惯用的自杀性爆炸袭击,也差不多就是和此时的犹太人学来的。

作为工党的代表人物之一,年过四旬的梅厄夫人在将近十年的游说中可谓是处处碰壁,原本在她以及整个巴勒斯坦工党看来,二战的结束、法西斯德国的灭亡,应该是他们成功复国的最佳时机,因为在这个时候,由于德国法西斯大肆迫害、屠杀犹太人的事实真相曝光,全世界都对犹太这个不幸的民族充满了同情。毫无疑问,这样一来,也就等于是让犹太人获得了国际舆论的支持,而有了舆论的支持,如果再有某些大国的声援,那么巴勒斯坦的复国也就应该顺理成章了。

可是残酷的事实证明,他们这些复国主义者还是把问题想的太简单了,在柏林战役全面结束,德国人正式投降之后的这一个月时间里,他们的游说工作仍然没有任何的进展,而就在这些几乎要失去希望的时候,希腊的中英冲突爆发了,再之后,英国在希腊失去了所有主动权,作为英国盟友的法国,却在这件事情上保持了缄默。局势发展到这一步,似乎任何一个人都能够从中看出些问题来了,那就是中国将会从一场规模并不是很大的希腊冲突上,获得两个方面的利益:第一,一场战争,他们在希腊扶植起了一个亲华的政府,将自己的影响力扩展到了整个巴尔干半岛,甚至还直接影响到了邻国土耳其的政治局势。第二,挑战英法为首的巴尔干地区势力霸权。英法最终在希腊问题上的让步,等于是向全世界宣告,如今的中国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可以任由西方势力围攻的国家了,他凭借着在战争中发展起来的强横军力,已经跻身到了那把可以同世界列强平起平坐的交椅上。

“为了避免犹太人再次受到惨痛的伤害,为了避免整个犹太民族彻底成为历史,巴勒斯坦必须复国。犹太人必须拥有自己的国家。”这是长久以来全世界犹太人心中地呼声,也是犹太复国主义者们四处游说时最常说的一句话。但是呼声归呼声,它说到底都只是一个要求,而在这个明显由抢着掌握话语权的世界里,一个弱者的呼声再强烈,也不会有任何人去理会,你还真以为国际博弈的舞台上存在着什么公平与正义啊要想实现复国的大业,巴勒斯坦就必须找到一个可以为它开口、同时又有着强大实力的支持者,而在目前的情况下,中国无疑是他们最后的一个选择。

当然,巴勒斯坦工党之所以向中国方面寻求支持,也并非仅仅是因为他们彼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渊源,最为重要的是,工党内部认为。在目前的国际局势支配下,支持巴勒斯坦复国完全符合中国的利益。

作为一个在战争中起家的军事大国,今后的中国势必要在全球各个地区扩展自己的影响力。当希腊争端结束之后,也表示着中国人开始向巴尔干插入一脚了。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的扩张步伐会就此停止吗很显然,那是不可能的,而且可以想见,他们的下一步计划,将会是通过影响土耳其进一步向广大的巴尔干地区蔓延。

这样一来,一个无法逃避的问题将会出现在中国政府决策层的眼前如今的巴尔干几乎完全是英法的地盘,各国的政府和王室,几乎都同英国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中国除了在巴尔干北部地区享有一定的影响力之外,他在整个巴尔干地区几乎就找不到什么存在感。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要想把触角伸到巴尔干,就需要有一个名正言顺、能够得到国际认同的借口,这个接口从哪里来巴勒斯坦工党的领导层认为,自己一方的出现,将会让中国人眼前一亮。

也就是出于这一点考虑,巴勒斯坦工党趁着北京会议的时机,秘密向中国外交部提交了一份公函,这份公函的提交,一方面是真的为了寻求中国的支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做出一个试探。如果中国人有心插手巴尔干事务的话,那么他们肯定不会错过北京会议这个机会的,骤然将巴勒斯坦复国问题在这次会议上提出来,不仅能够起到打英国人一个措手不及的效果,还能够对外表一个态:中国要进军巴尔干了,巴尔干那些一直抱着英国人大腿的大小地主们都给我收敛一点儿。

当然,作为帝国的最高领导人,关续清绝不能仅仅依靠自己的好恶来决定某一件国家大事,尤其是这种支持了某一方就会得罪另一方的国际关系大事,他绝不会忘记英国人曾经犯下的那些错误。

不过精明的犹太人这一次并没有压错宝,当关续清将这个问题在国务会议上提出来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与会代表都赞成支持巴勒斯坦建国,并且应该将这件事情立刻提上日程。把它作为一个议题,放到北京三国会议上去谈。毋庸置疑,随着中国军力的膨胀以及中美战争的胜利,尤其是在希腊争端问题上的大获全胜,中国国内决策层出现了一种自信心高度膨胀的现象,而且这种现象还相当普遍。在这种自信心膨胀的驱使下,以强硬与对外扩张为主流的鹰派思潮开始弥散,而向巴尔干扩张影响力,显然符合这种思潮的本质。

谁主沉浮:第三次世界大战收关卷 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三巨头会晤补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英国政府编造的谎言也的确是事实,他们持续几天空投给普拉斯提拉斯的价值数十万英镑的物资,的确被这个小人转手卖给了龙军。只不过那价格并非是七十五万英镑,而是区区的二十万美元,可以想见,如果英国人知道自己的东西被如此贱卖,恐怕又会有不少人要气到吐血了。

随着普拉斯提拉斯事件的出现,英国国内的情况开始出现了变化,一些报纸以及民间组织,开始质疑政府的外交政策以及英军在希腊参与该国内战的决定。与此同时,工党与自由党,也开始借助这个有利的时机,在下议院对丘吉尔内阁展开毫不留情的抨击,他们声称,好战的丘吉尔从对德国人的战争中尝到了甜头,因此,他要在战争这块血淋淋的蛋糕上啃上更大的一口,他要不顾英国国家以及人民的利益,继续挑动一场更加灾难性的战争,而前一阶段万余名英军在希腊罹难,就是最好地证明。

这个一个国家政权不怕外乱,就怕内乱,在英国,此时新一届的议会选举即将展开,新一任的内阁将由哪个政党来组织,谁能出任下一任的首相,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阶段的表现。原本在四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国内就面临着失业率激增、人民生活水平大幅下滑、贫富差距日益拉大等诸多问题的困扰,从而使得保守党支持率持续走低。如果不是因为丘吉尔在战争中竖立起来的绝高威望,也许这一任的内阁早就垮台了。而与此相对的,由工党提出的利用国有化改革,提高社会就业率、缩减贫富差距的提议,则得到了英国国内大多数人的支持。从根本上来说,下一届议会选举,保守党人是否还能重新获胜以取得组阁的权力,早就是未知数了。如果在这个节骨眼上,丘吉尔再在希腊的问题上同中国人纠缠不清的话,那么后果无疑将会是非常严重的。

正是出于这一点考虑,保守党党内开始出现一种新的论调,那就是要求丘吉尔尽快同中国就希腊问题达成谅解,最后的结果是双方就此罢兵。彼此在现有占领区域内实现停火,从而使希腊南北双方达成分治。

被无奈的丘吉尔,最终不得不同意了内阁的主张,他一方面同戴高乐取得联系,希望由法国出面召集会议,邀请中国皇帝赴巴黎进行协商,以和平解决希腊问题。另一方面,他又向驻希腊英军指挥官斯科比下达命令,让他约束部队,不要同龙军发生再一次的冲突。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