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 >穿越清朝当皇帝 > 分节阅读 392

分节阅读 39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是斯大林事先安排好的。

最后,治丧委员会一致邀请中国的皇帝陛下代表外国要人在葬礼上发言,关绪清并没有推辞,总算找到了一个可以活动手脚的机会,要不然再继续在贵宾席坐下去,恐怕就要被冻僵了。

他大踏步走上观礼台,望着莫斯科红场上成千上万的苏联人,台上台上苏联的政要、各界代表、外国大使还有各国记者们都在凝神静听,中国皇帝所要说出的每一句话都是有分量的,甚至有可能左右苏联将来的政局。关绪清对着话筒大声说道:“帝国人民的老朋友,也是朕十分尊敬的亲密盟友,列宁今天辞世了,朕感到非常痛惜。”他用了这样的修饰词来评价列宁,一下就把中苏之间的距离拉近了。

“在世界局势风云突变的时代,面对疯狂的纳粹,列宁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反击,他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支持着他为和平事业奋斗不息。事实证明,苏联人民在列宁的带领下取得了成功,击败了纳粹,维护了国家权益,苏联又获得了新生。从这一点上来说,列宁是光荣的去世。但是他还有许多遗憾没有弥补,正如他生前对朕说过的那样,初生的红色政权尚有许多矛盾,各种主义之争愈演愈烈,每每念及此事,他总是扼腕长叹。因此,他也是带着遗憾离开的。朕作为一个旁观者认为,无论是列宁的在天之灵还是广大苏联人民,都不愿意看到一个四分五裂的红色政权,而是希望自己的政府团结一致,共同继承列宁未竟的遗志,把共产主义事业完成下去。作为一个人民领袖,列宁是伟大的,作为一个普通的苏联人,列宁又是谦卑的诚实的,朕怀念他。”关绪清黯然的一挥手,走下了观礼台。

莫斯科红场鸦雀无声,过了好一会儿,人们开始默默哭泣,绝大多数人都为中国皇帝的话所动容。

斯大林脸色铁青,他当然知道中国皇帝的话是指的自己和托洛茨基,但是他不敢和中国皇帝闹翻,借他个胆子他也不敢,他虽然是个好战分子,但是他还清楚什么人永远也不能惹,惹了就会有大麻烦。

葬礼完毕之后,出于外交礼仪,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邀请中国皇帝面谈,对于对方千里迢迢赶来参加葬礼表示感谢,关绪清也客套了几句,祝贺斯大林当选苏共第一书记和人民委员会主席。

接下来,关绪清把托洛茨基叫到旁边,对斯大林说:“你们的事情朕都知道了,那无非都是一些政见上的分歧,你们的共同目标应该都是一样的,朕希望你们以后能够团结起来,继承列宁的遗志,把你们的事业发扬光大。”

说着,关绪清看了一眼托洛茨基,托洛茨基知道中国皇帝要自己表态,扶了一下眼镜没有说话,而是直接向斯大林伸出了手。

斯大林的表情很不自然,心里暗气暗憋,中国皇帝想要凭借着强权让苏联的分歧消失,这可能吗但是全世界都知道中国是一个谁都惹不起的国家,自己刚刚上任决不能得罪了眼前的这个人,尽管满脸的不愿意,还是勉强握住了托洛茨基的手。

关绪清大笑,“中国人有句话叫做:一笑泯恩仇,再者说你们也不是仇人,只要放下分歧,你们还是列宁的忠实信徒。”

就在这时,斯大林一手提拔上来的亲信莫洛托夫看不下去了,在他的眼中,斯大林是一个不会向任何势力低头的强硬派人物,现在在中国皇帝面前怎么会这么软弱,他在一旁阴恻恻的说:“这件事好像是苏联人内部的事务,中国皇帝陛下的担忧似乎有些多余吧”

一句话出口,斯大林和托洛茨基等人全都吃了一惊,惊慌的看着中国皇帝的反应。

关绪清并没有生气,反而笑着对莫洛托夫说:“这的确是苏联人的内部事务,但是你别忘了,苏联紧邻着中国,作为友好近邻,中国任何时候都不希望苏联出乱子,中国始终都希望有一个安定和平的发展环境。”

“这个环境应该由中国人自己来创造,而不是靠干涉别国事务来谋求。”莫洛托夫不顾斯大林的暗中警告,非要把话说得更犀利一些,似乎想通过这种方式来显示出自己的勇敢和不畏强权。

“你知道弱肉强食这个道理吗”关绪清的目光忽然变得凌厉,紧紧盯着莫洛托夫,小声的说道:“森林里只有弱肉强食这一条规则,当你还是一只麋鹿的时候,你没有权利去和狮子讲道理,狮子也不会和你讲任何道理,他只会在饥饿的时候考虑是不是要把你一口吞掉。等你变得比狮子还要强大的时候,再来说这些话吧。”

莫洛托夫当然能听懂对方这番话的意思,但是一时间找不到更好的措辞来回应,斯大林哈哈一笑打破了尴尬的局面,“大皇帝陛下,鄙人为您预备了俄罗斯传统风味的晚宴,请您一定要赏光。”

“朕当然不能错过。”关绪清回过头来对莫洛托夫说:“你还不懂什么叫做政治,朕希望下次见到你的时候,你能变得聪明一些。”说罢便在斯大林的陪同下不如宴会厅。只留下莫洛托夫气得呼呼的,牙齿都快咬碎了。

风云再起: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六百三十七章 世界和平大会

席间,关绪清对斯大林说:“朕正在筹备世界和平大会,届时邀请你也来参加,同盟国的元首们坐在一起共同商讨一下世界的未来,你有兴趣吗

”斯大林心里一动,这个名字起得可真是不错,世界和平大会,其实谁都知道这就是一场分享二战战果的会议,苏联怎么能错过这个机会,当下表示

道:“一定,一定参加,在这里我代表政治局全体委员还有全体苏联人民向中国在战争期间对于苏联抗战的支持表示由衷的感谢。”

关绪清摆了摆手端起酒杯对斯大林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只要苏联把中国当成朋友,中国就会始终把苏联当成朋友,朋友之间无需多言。”

5月的最后一天,虽然北京暖阳高照,但是从西郊机场至长安大街的路上行人寥寥,似乎在预示着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上午9时30分,载着英国首相丘吉尔、美国总统罗斯福和政府随员的20架美制c54“空中霸王”式运输机和5架英制“约克”式运输机,吼叫着冲

破蒙蒙雨雾,降落在北京西郊机场。负责接机的是外交部长伍廷芳、副部长顾维钧等人。

11点左右,苏共第一书记斯大林一行的飞机也抵达西郊机场。至此,参加此次大会的三国首脑已经全部到齐。剩下的比利时、挪威、加拿大、爱尔

兰、丹麦、波兰、萨克森等国家的元首也陆续抵达。

会议在宣武门外的内阁公署举行,参加会议的主要有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还有三国的外长和军事参谋长,此次中方的全权谈判代表是中国内

阁总理大臣梁启超,负责组织事务的是外交部长伍廷芳以降的外交办事人员。

美英苏三巨头到北京来都各怀心腹之事,罗斯福主要是落实上任之初对美国人的承诺,争取盟国就建立战后国际组织的原则问题达成协议,把中美

英苏的战时联盟关系发展为战后的各国国际合作。其次是制定欧洲及远东经济发展战略。这说明,美国人最关心的还是赚钱的问题。

斯大林有三个问题:首先,希望获得德国赔款,将有助于重建苏联经济。另外,希望谋取日本在北方地区的四个岛屿的土地和特权。再次,能在苏

联和德国间的一些东欧国家建立对苏友好的政府。

丘吉尔要解决盟国对战后德国和波兰的政策,使它更能符合英国政府的欧洲战略,另外应戴高乐的要求,解决法国在战后欧洲均势中的地位和作用

,以及英国在巴尔干和波斯的影响。

所以说,他们来到北京绝不是出于什么维护世界和平的美好愿望,而是急于瓜分战后的成果。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