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73(1 / 2)
手,让军兵把他放下,“说吧,临死之前还有什么想说的”
额西尼看了罗曼诺夫一眼,擦了擦额角上的冷汗说:“刚才贵国提出的三个条件”
“怎么样”
“我们我们都接受。”
“你说什么,我没听见,这几天上火耳朵不好使。”
额西尼提高了嗓音:“贵国的三个条件我们都接受。”
载淳点了点头,看了伍廷芳一眼。伍廷芳刚才一直悬着的心此时才算放了下来,心里默默说了一声:“皇上圣明”
同意了大框架之后,双方在具体问题上又磋商了三天,但是这三天里载淳没有再去捣乱。当然,经过载淳那么一闹,俄国代表再也不敢太咄咄人了,所以谈判进展的非常顺利。
最后中俄双方终于外交部的会议厅里签署了一份中俄北京新约。由中华帝国特命全权大臣伍廷芳署名,俄罗斯特命全权谈判代表喀西尼署名。双方签字换文用印后,条约正式生效,为了与咸丰十年签订的北京条约区别,是名中俄北京新约。等到条约各自皇帝用玺,这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后事不表。而与此同时,圣彼得堡的围城军队和当地的俄国驻军也各自接到国内通知,开始陆续撤兵,在俄国各主要地区尚且保留了10万人的兵力。
另外,有一点不得不提,就是中俄战争中的俄国俘虏,关绪清一道圣旨,把他们全部放回西伯利亚做了劳工,当然是安排在中国建立的工厂企业里,但是永远不许这些人再当兵。
北京,茶楼永远是小道消息最多的场所。自从关绪清撤旗之后,无所事事的旗人大爷们遛鸟完毕,总爱到这里喝点茶,听听说书,聊两句天打两句屁再回家午饭,睡上一阵再到胡同口转悠转悠,去城门楼子听听军部的爷们有没有什么新的教化,秀才们读的报纸上有啥新鲜事儿。到晚上有戏的听戏,没戏的就打两副小牌儿,有两钱也可以去赌馆里碰碰手气,前半夜后半夜回家搂着媳妇儿睡觉。这大抵就是北京遗老遗少们的一天了。
不过近来北京城的这帮大爷们多了点乐子,就是听说书先生们讲咱中国大军打大鼻子的事情。每天早上,说书先生都能来一段新段子,德胜门的电报局常年有军部的爷门长驻,每天早上都有新段子的故事从北边传回来,经过教育部组织的十几个京城说书界的大老改编,然后正式发给有教育部执照的说书人。
这天说的是张大帅打海兰泡的事儿,一场前后夹攻的仗,手到擒来,没什么曲折离奇的乐子,台下诸多听客都有些没精神,坐在后排的一个汉子都快睡着了。桌上孤零零的一壶茶,一个明显是盛点心的碟子已经空空如也,这汉子身上的褂子也是洗得接近发白,很显然,这不是个很有身份的旗人。
“英二爷,打辽东回来有一阵子了吧。”,一个几乎是同样打扮的汉子将脑后的辫子甩到身后,大大咧咧的坐到了旁边。
伙计小跑着过来倒茶,客气道:“哟,鄂爷,您老人家今儿来的可早。您没去辽东哪”
那闭着眼睛的英二爷听了,突然张开眼睛,转过头来喝斥道:“倒了水赶紧滚蛋,瞎扯什么蛋啊滚滚滚”
“你他妈也滚蛋。”那英二爷显然是脾气上来了,将那瘦弱不少的姓鄂的推开,怏怏的坐下身子道:“他妈的,皇上是想瞎了心了,竟然派咱旗人到辽东那鸟不拉屎的地方去打仗,要不是老子腿快,命差点没丢在哪儿”
“嘘”姓鄂的急了,赶紧止住那英二继续发牢骚道:“二爷您要是再这么满嘴跑车的,您可别说咱认识你。你想死啊得,今儿算我姓鄂的自讨没趣”
s:准备适当的写点后宫,不然老是战阵,估摸着大伙都腻味了。
雄锋飞扬: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三百一十三章 旗人问题中秋佳节愉快
“你他妈别走”英二的声调倒越发的高了起来:“瞧你那性,有点出息成不不就发两句牢骚嘛老子祖上跟着太祖入关,出生入死的,老子世袭轻车都尉,本来一辈子吃香的喝辣的,没想到皇帝一句话被旗撤了,这还不说到现在还叫咱们旗人都到蛮荒的俄罗斯去打仗。你说这朝廷不是祸害咱旗下大爷嘛”
那姓鄂的越发的着急,脸上就有点发白,四面尴尬的看着,赔着笑脸道:“得,英二爷,您要发牢骚也得小点声是不是。您说您”
“怕他个屁老子祖上出生入死,咱祖宗是跟着太祖爷,九王爷入关的”英二越发的大声,看去有些发癫:“老子跟着到海兰泡打了一仗,差点儿没丢了小命,到如今到军部去支薪俸,没成想人家一个崩子不给,楞说老子是逃兵,不关到大狱就不错了。我日他奶奶个孙子”
“你说这还让不让咱旗下大爷过了不行,爷们明天就他妈去找咱旗上坐蠹儿的头儿说理去。咱爷们这日子,没法过了”
隔壁不远处的几个人,抬眼瞟了一眼这边的动静,没言语,又低下头喝茶听说书去了,一转身的功夫,腰间露出一块腰牌,上面隐约的写着“安全局”三个字。那边台上,说书的已经说到海兰泡关隘失守,俄国人被打的落花流水的,说书先生把这包袱抖得不歇,这台下也是唏嘘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