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 >随身带着如意扇 > 分节阅读 170

分节阅读 17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自从我吃了宝宝那个大叔送来的米后,原来有点小毛病的胃居然好了,检查一下。好像根本就没那病一样。”喝了几口茶,一个老人开口说道。

“这有什么奇怪的,我吃了这个米后,以前睡不好觉的毛病都没了。”

“宝宝那个大叔不是平常人啊竟然能种出这么好的米来。”一个老人感慨的说道。

“那人我打听过,名叫宋文,自己开了个店,家里有几山毛竹,有个堂哥是副市长,他大伯以前是副市长,不过现在已经退下来。入了人大。”另一个老人说道。

“对了,老谭,你不是拿了一些谷子去种吗现在种得怎么样了”澹台延福在旁边问道。

“秧苗已经种下去了,现在都有六十厘米高,长得绿油油的,看了都让人感到高兴。”

“这小伙送来的米不错,我吃过后再吃其它米都感觉没味道。我现在就只吃那种米,其他都不喜欢。以前我家那小子天天都不回家吃饭,现在天天往家里蹭。都快把米吃光了,得让那小伙子再寄些过来才行。”

“上次我看那米味道好,就拿去化验,可化验出来的结果竟然是里面的营养成分和普通大米没什么两样。你们说奇不奇怪”

“晏子说过: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同样的东西长在不同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效果。估计这米也是长了好地方,所以味道才好一点。”

“不只是好一点,这种青稻子市面上根本就没有。”

“绿sè的米倒是有。以前也有人送过来让我品尝,可那味道和这个一比,简直是天渊之别。”

一群老人随意的聊着天,犹然寻常百姓。若不是认识的人,绝然想不到这些老人竟然曾为新中国成立抛头颅,洒热血,立过赫赫战功。喝了几杯茶,宝宝爷爷秦重说道:“我们这样老是让人家送米过来也不是办法,要不然这次让他多送些稻谷来,我们找个地方让人种,不知道你们觉得怎么样”

“这个主意不错,就是不知道这种稻子适不适合其它地方的气候。”一旁张厚德担心的说道。

“在江南应该没问题才是。”

“那就让江南那边的农科院拿去种一下,看看效果怎么样。若是可以,再扩展来种。”

“只是听说这种青稻的产量不高。”

“反正我们又不是拿去卖,产量高不高无所谓,主要是种出来的米和现在吃的米味道一样。”

“也是。”一边老人点了点头。

“不过说起来我们还是承了人家小伙子老大的人情,虽然说我们是用钱买的,但这个人情也很大。”秦重在旁边说道。

“怕什么,下次让他送米来的时候多给些钱就是。”澹台延福不以为意的说道。

“老台你不知道吧,人家可是千万富翁,还看不上你这点小钱。”旁边的夏敦毅调侃着说道。

“怎么说”

“知道林家那窝在海岛上的小子吧据说这小伙子有一次去他岛上治树,竟然在海滩上找到一棵牛头旃檀。那牛头旃檀原产于印度摩罗耶山,因为山峰像牛头而得名,据说将那种牛头旃檀涂身,则火不能烧。那林家小子出了一亿购买这树,但这小伙子却说东西是在他岛上发现的,不敢独得,就二一添作五,卖了林家小子五千万块。人家可是不缺钱的。”夏敦毅颇有意味的瞄了澹台延福一眼说道。

“还有这种事这小子的运气也太逆天了。要早知道有这种好事事,我也去海边碰碰运气了。”

“就你那一手臭牌,也想碰运气,免了吧”

“你这就不知道了吧,越战的时候有一次我尿急撒尿,无意中发现远处山上有人,连忙蹲底迅速汇报队伍。最后发现竟然有一支队伍等在前面等候我们自投罗网。那一次要不是我,估计我们那队伍就要被敌人包围,全军覆没了。”澹台延福得意的说道。

“都几百年前的老事了,你都拿出来说,你说不累,我听的都累。不过,我们确实承了那小子的情,他不是有个堂哥在当副市长吗那人我看资历也够了,应该给他加加担子。”夏敦毅说道。

“这是组织内部的事,我们都是一些退休养老的老头子了,就不要再搀和这事,免得人家说闲话。”秦重喝着茶淡淡的说道。

“老秦说的有理。”

旁边一干老人听了,附和着说道,一行人遂不再提这事,改聊其它事情来。

也不知怎么回事,年底汇报总结后,宋龙就被提到党校学习,然后就莫名其妙的被调到鹭岛做一个主管经济的副市长。这一切让他感到非常的莫名其妙,要知道他南州的副市长位置可还没坐热,没想到就被调到了鹭岛。鹭岛是特区,算是副省级市,南州只是地级市,调到鹭岛可说是高升了。

第三百零一章端午节

端午节,又名端阳节、午ri节、五月节,闽南通常都叫“五月节”。

端午节据说是纪念屈原的传统节ri。

屈原,又名正则,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后人因感念其节co而给予纪念。

这种说法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

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天雨,湖面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洞庭湖中。

从此后,人们为了寄托哀思,就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后来百姓们又怕江河中鱼虾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唐代文秀曾赋一首端午诗:“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这种说法是最广泛的说法,但真论起来,端午这天未必就是为了纪念屈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