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同人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 > 分节阅读 261

分节阅读 26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若是算计上行军时间,整个征战时间更短。

而平叛的那些官兵也是受到了嘉奖、赏赐。而其他地区,一些散乱的流民叛乱,也是随之平息。

朝廷霍霍刀光,显示出了狰狞的一面

而随后,史浩、万俟卨等一些年轻的官员随之被调入了京城,而原本为武将的虞允文,转为文官。

稍后,一些年老的文臣随之被挤出了内阁,放在一些不重要的位置,或是致仕。

新老交替,权力在更替。

有些人在忐忑不安,有些人在谋求新的后台,该庭换面者不尽其数。

而这些,赵朴都没有在乎。

这些都是小事,不值得太在乎

这些天,赵朴沉迷在制定殖民政策的方略中,不断的增删,由计划变成可实施方案。

而此时,在报纸上也是大肆宣传者,宣传者海外的富饶,而重点在讲述海外有多少多少富饶土地,产量是多少,最为重要的多数无主。可以随意获取。

连续几个月,都是报道海外有富饶土地,不断的舆论轰炸,不断的炒作,其中不乏一些虚假信息。

而随着舆论的炒作,整个杭州,乃至是附近的州县都为之震动了,一些小民也是为之震惊。

江南之地,本身就比较开放,多有船只行驶到海外,从海外拉回一船一船的珍奇异宝,然后卖下大量的钱财。

只是海外风险也不少,一场风暴袭击而来,船队就会出现颠覆,一个不慎,就是车毁人亡。

没有胆子,根本不要想着去海外。

而没有钱财,没有本钱,也是不要想着到海外。

到海外发财,有好处的只是那些大官吏,大商人,而一般的升斗小民,根本获取不到一丝好处。

可是随着,这“无主土地”,“土地肥沃”,“收获堪比上等田”,这些字眼的轰炸下,一下人为之震惊了。

此时的江南,人地矛盾极为紧张。

随着土地兼并的发展,农民中有三分之二以上沦为官府或地主的佃客,比例大大高于北宋。他们遭受着沉重的地租剥削,生活十分困苦。

赋税繁苛农民们还要向政府提供繁重的赋税。为应付战争需要,各种名目的临时性杂税、杂徭也纷至沓来,百姓苦不堪言。士大夫花天酒地,奢侈无度,对人民的剥削更加残酷。除了旧有的二税和身丁钱依例照征外,南宋初年的诸多额外杂税也成了固定税收,并且新增了不少名目。

而在报纸上,报道,三年免税,五年仅仅有三层税,以后税收稳定在三层。

税率太低了,吸引了大量无土地的百姓,或是受着严酷盘剥的百姓。

一时之间,在底层百姓中掀起了阵阵巨浪。

这也是赵朴的谋划之一。

在宋朝,想要打土豪分田地,太困难了;想要减租减税,也太困难了。

即便是,赵朴顶住压力,进行一些有利于贫困百姓的土地政策,也会被下层的官吏,扭曲改变,好政策变成坏政策。

于是,干脆不变革土地政策,而是用市场规律,调节土地政策。

此时农民租税高,很大原因,就是人多地少,处在卖方市场;若是将一部分百姓移民到海外,使内地人口数量减少,耕地的百姓减少,地主不得不降低地租,用来吸引百姓。

此时,在一座府邸中,李纲一脸的没落,心情极度差。

当今皇上,算是圣君,即便是看着不顺眼,也不会打杀砍杀,也不会贬职流放,顶多是调离,好似菩萨一般供奉着。

此刻,李纲没有了丞相的职位,而得到了一个太师的职位,算是补偿

只可惜,皇上还没有子嗣,自然没有太子,所谓的太师,有名无实

此刻,李纲算是退休了

只是,想着不久前,皇上召见时说得话,李纲就明白。他跟不上皇上的节奏,显得有些废物,只能是退位让贤,让给精明强干的后辈。

只是,心中隐约有些不甘。

金国还没有灭了,他岂能退休

“拜见太师”

此时,一个少年打扮的读书人拜见道,此人正是虞允文。

李纲是退下了,而虞允文却是上了起来。

之前,虞允文是四品武将,而此时却是五品文官,看起来似乎官位降低了。

可是由武转文,在皇上心中地位,却是无形中提升了许多。

官位品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简在帝心。

在最近提拔的诸多年前官员中,多数是外来的,属于火线提拔。多数是老臣不行了,让这些年轻臣子顶替,更多是凑数,弥补职位空缺。

而这位却是皇上的心腹,从襄阳激战,到如今五年多时间,由一个微末小人物,升为了新星。

“彬父,最近可好”李纲亲切问道。

“多谢太师,关心”虞允文道。

接着,桌子摆上,菜肴送上,美酒送上,推杯换盏间,李纲开开始问着琐碎的事情,好似一个前辈在关怀晚辈。

而虞允文也是巧妙的应对着,气氛很是热烈。

“陛下,下定了决心,要拓展海外吗”李纲问道。

虞允文道:“拓展海外,致命扩张,已经是我朝百年国策。除非大宋灭亡,不然此策将继续推行下去”

第440章李纲之死

“海外殖民,第一步是开发台湾。台湾距离江南较近,只需要两天时间,便可到达,若是从福建出发只需要半天时间”

“而台湾岛,土地肥沃,适合耕种,可开发三百万亩地,可迁移几百万流民。而在初期的耕牛、种子、口粮等,由银行提供贷款,分期还款”

说着说着,虞允文谈论起了具体的殖民方略。

此刻宋朝的,主要精力在于整军备战,在于北伐,只能是少量的精力用来开发殖民。距离太远的地区,暂时无法开发,而距离较近的台湾成为了首选。

殖民政策,是第一次实行。

都没有经验,必须摸着石头过河,逐步试验,逐步推进,然后寻找出最佳的策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