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00(1 / 2)
在监军的人选上,赵朴果断的放弃了太监做监军,而是选择一些落地的书生,或是不受重要的翰林等,用功不如用过,用有关系的不如用没有关系的。没关系的,比有关系的,更加容易控制;落魄的书生比及地的书生,更加容易控制。
而在监军的人选上,赵朴优先考虑书呆子。
书呆子有一万点坏处,但是有一个好处是太呆了了,呆子不会犯下原则性错误。书呆子也最容易洗脑,而一旦洗脑之后,也最不容易改变,可谓是九头牛也拉不会来。
比如;张东、欧阳澈两人,典型的愤青,外加书呆子,总是不断的批评时政,说这个不好,那个不好。
赵朴也是头疼不已,砍了两人有些过了,可是不砍了,又是太麻烦,最后干脆送到了军法司。
不怕这两货嘴巴臭,连续在军队折磨上几个月,知道行军艰苦,那里会这样随处乱说,随意乱讲。这两人为何夸夸其谈,就是因为四肢不勤,干活太少,精力太旺盛。
在简单的指导一番之后,军法司的各个监军,开始各到其位。
军宣司,则是专门负责给军队洗脑,不断的灌输给军队仇恨金人的思想,讲述金军的特点,各个将领的特点,作战风格等。同时通过军宣司,使军队忠诚于皇帝陛下。
军队宣传,在后世极为重要,一旦掌握了军队宣传,可以说是掌控了一半军队。只可惜,在这个时代,没有人看到军队宣传的重要性,打仗时也仅仅是高级将领彼此动员一下,士兵们往往是不知道为何而战,为什么而战,大战时也是瞎打的成分占据太多,打胜了一拥而上,打输了兵败如山倒。
因为,这个时代的观点认为,将贵智,兵贵愚。
练兵之道,就是把将军变得越来越聪明,士兵变得越来越愚昧。将军聪明了,可以指挥若定,料事如神;士兵们愚昧了,就可以勇往直前,不怕死。
可实际情形却是,将军们的确是越来越聪明,几百里遥控指挥,一旦战斗失利,第一个跑路;士兵们也是越来越愚昧,打了胜仗时,都是积极向前,打了败仗时,比谁都跑得快。
这种粗放式练兵,赵朴已经抛弃了,现在的本钱有限,学费能少交就尽量少交,能多保存一点实力,就多保存一点实力,必须走精兵战略,必须走强兵战略。
第159章军宣司
一能领先半步,就是天才;领先一步,就是疯子;但是领先两三步,则是前途难料。
如今,他是大宋的皇帝,是万万人之上,位高权重,看似君临天下,威风无比。可赵朴知道,这是火山口的皇帝,说不定什么时候,命就没有了。
此时,他看起来,控制着大宋的大部分土地,各路的厢军、义军都是听从他这位皇帝陛下,应天府的大臣们都是以他为首。可是他知道,能指挥动的军队,仅仅是他手下的三万八字军将士,能指挥动的也仅仅是那些心腹大臣。
山东、河南、陕西一带军队,还有江南一带,他根本无力指挥。
若说宋朝一直的国策是强干弱枝,那此时就是出现弱干强枝的局面,他这位皇帝陛下的圣旨出了应天府,能不能指挥动地方的那些大员,还是两说。若不是宋朝百年立国,威严依旧存在,再加上外敌在前,国家危难,此时说必定就是遍地反王,遍地都是割据政权。
所幸的是,宋朝的分权制度,将各个权力压制到了极限,消除了独裁、割据的因子。再加上百年的重文抑武的思潮,使这个时代很难诞生李渊那样的枭雄,想要如曹操那样挟天子更是不可能。
这是一个没有枭雄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做皇帝时幸福的。只要是不做天怒人怨的事情,皇位稳稳当当。
不过一切都不能寄希望于侥幸。
总之,做皇帝依旧是高风险的行当,一个不慎生命就没有了,珍爱生命,一切需要谨慎。
如何立于世间
拥有一只强军,枪杆子里出政权
不过,枪杆子里出政权固然正确,可枪杆子掌握在谁的手中更为重要。
历史上,许多牛人自以为掌握了枪杆子,就掌握了天下,却没有让枪杆子握在手中。比如,清朝末年,清政府辛辛苦苦的操练新军,各种武器,各种福利,都是尽力的向着新军倾斜,结果新军的确是变得很强大,实力很牛逼。
可是思想工作没有做好,新军被革命思想侵袭,最后成了清政府的掘墓人。
赵朴可不想辛苦操练八字军,最后却是八字军玩起政变,将他推到在地,那就是悲剧无比了。
虽然说王彦、王守义、李破军等人,对他都是忠心耿耿,不会背叛他,可是谁又说得准。人心隔肚皮,做事两不知,不要妄想你对别人好,别人就对你忠心耿耿,这是不可能。历史上,赵匡胤对柴荣也是忠心耿耿,可最后照样是夺走了柴家的江山。
正所谓,疑人不用,将无人可用;用人不疑,则必死无疑。
智慧的君王,很少怀疑别人,但是却处处防人。
此时军宣司就很重要了,不断的洗脑,不断的灌输忠诚思想,不断的给中低级将领洗脑,即便是以后王彦等人想要造反,想要清君侧,也得掂量一下,底下的士兵有几个人愿意跟着他造反。
这也是后世,毛伟人控制军队的手段,想要造反,结果指挥不动军队;想要反革命,也是没有兵权。没有兵权,纵然是权倾朝野,也是无力造反。历史上秦桧权力极大,几乎是将赵构给架空了,朝廷上尽数是秦桧党羽,可是秦桧不敢造反。因为他指挥不动军队,军队上下对他极为反感。
总之枪杆子里出政权固然正确,可是给握着枪杆子的脑袋,进行洗脑更为重要。
不过,谁做军宣司司掌,赵朴就纠结了。
这个位置极为重要,极为关键,需要大公无私之辈,需要不结党之辈,需要容易掌控之辈,细细数了数朝堂的各个元老,没有一个合格,无奈之下,赵朴只好自己兼任,同时不断的挖掘军宣人才。
军宣人才,赵朴有些发愁
坐在椅子上,赵朴不断想着,随手写字一些文字,然后不断的划掉,各种念头起伏不断。
“你说世界上,谁最可靠”忽然间,赵朴向着一边的王舞月问道。
王舞月一时有些哑然,弱弱道:“这个我也不知道”
“随便说一说”
王舞月想了想道:“李纲大人,清正廉洁,可以信赖。赵鼎大人,为政出色,可以信赖;汪伯彦,为人忠诚,善于调和各部,可以信赖。宗泽,老成谋国,可以信赖”
王舞月一连说了好几个。
赵朴点点头,他们的确是可以信赖,不过这些人,忠诚的是大宋。而如今,他是皇帝,自然忠诚于他了。只是他们还有太多的不足,足以信赖,却不足以依靠;足以生死相托,却不足以担负大事情。
赵朴道:“我明白谁可以信赖了“
说完之后,赵朴开始提笔书写。军宣人才,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首先,出身富贵者,不可为军宣司成员。阶级观点,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身为地主阶级却反对地主阶级,毕竟是少数。身为军宣司成员,第一点要根正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