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83(1 / 2)
修与保养服务。既然中华财团给他们解决了后勤维护与使用方面的后顾之忧,各国政府就开始放心的大肆购买了。
飞机的投入让各国的航空力量有了长足进步,各国纷纷成立自己的陆军航空队,用雏鹰1型飞机为地面炮兵进行校射和侦查,空军的作用好像又回到了初始的状态,除了用飞艇拦截飞机之外,各国的飞机之间变得友好了起来。
飞艇的速度慢,升限又低,对付飞机几乎是毫无效果,因此各国都开始琢磨着让飞机参加空战。开始的时候各国为飞行员配上了手枪或者飞刀,有的国家甚至为飞机配备了砖头,不过在高速的飞机飞行中,这些武器几乎没有效果。
在几经实验之后,撒尔帝国的飞行员试着在机头上加装了机枪,由于雏鹰1型飞机发动机在机翼的两侧,机头并没有螺旋桨,不存在机枪子弹打坏螺旋桨的危险,因此这种设计很快风行起来,各国很快纷纷效仿,真正的空战开始了。
这样的结果是方啸宇故意为之的,他之所以卖给他们这种飞机就是为此,有了空战就会有损失,这样一来他又可以多卖飞机了。
世界大战已经持续了整整八个月,参战的几个国家在战前都认为自己一方可以在三个月之内结束战争,结果开战后他们才发现双方的实力非常接近,根本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分出胜负的,不过既然战争已经开始就无法停下了,各国只好咬着牙坚持。
除了新出现的空中作战之外,地面的作战呈现出一种胶着的态势,雅曼帝国和萨丁大公国的军队,在三条战线上与南特帝国和撒尔帝国的军队对峙着,双方都陷入了耗时长久的战壕中。
在这种持续不断的对峙之中,各国军中数量不多的战车成了摆设,在各国都相当了解对方战车性能之后,各方都部署了反制措施。
即使战车在某一点进行突击,也无法避开有准备的各国军方,使用为数众多的火炮覆盖式的攻击,在大量损失以后,各国的战车都暂时被束之高阁不再使用了,倒是空军的争夺越来越激烈起来。
西线进入了僵持,同盟国只能在东线寻找机会,在经过双方高层协调,雅曼帝国和哈不夫斯堡王国的军队一起突入了哥萨克帝国境内。
哥萨克帝国拼尽了全力才防守住了自己的阵地,他们也因此再无力对斯坦亚联盟作战,只好让自己的小弟浩罕国出手了,因此在斯坦亚联盟境内,战线也依然在阿姆河一线对峙着。
在海上的对峙中,协约国还是比较占优势的,一来是撒尔帝国世界第一海军的名头不是白叫的,另外也是同盟国几国的海岸都比较封闭,非常不利于大舰队的驻守,这给各国造成了被动。
战争的继续让各国政府的物资储备出现了问题,原来并没有打算打这么长时间的仗,物资准备不够充分,而大量劳动力应征入伍给国内的生产造成了很大影响,因此各国都开始向中立国购买物资,以备不时之需。
波士顿帝国在这件事情上占了一个大便宜,他们的国土距离西大陆比较近,运输方便,何况波士顿帝国的工业产值一直是世界第一位的,再加上其高达四百万吨的货轮总吨位,所以运输还是非常快捷的。
在赚钱的事情上,方啸宇是从来不肯吃亏的,早在战争开始前两年,他就开始在圣马丁帝国和本土建设大量仓库储存产品,此时依靠中华帝国比波士顿帝国还要高出两百万吨的货轮总吨位,自然也十分轻松。
由于撒尔帝国利用自己手中的优势兵力,派遣大量水面舰艇对西大陆进行的封锁,中华帝国和波士顿帝国的物资都无法直接运送到同盟国的地盘上,波士顿帝国对此毫无办法,他们只能专门对协约国供应产品,只赚取一头的利润了。
中华帝国不同于波士顿帝国,放弃应该到手的利润,从来都不是方啸宇的风格。海上被协约国封锁,陆上你总封锁不了吧,因此他开始向已经解除了军事盟约的伊斯坦帝国游说,让他们允许自己装载物资的车队,通过伊斯坦帝国的领土进入哈不夫斯堡王国。
第三百零七章 潜艇的用途
中华帝国虽然已经不再是伊斯坦帝国的军事盟友,不过他们还是商业上的盟友,伊斯坦帝国税收的一半都依靠与中华帝国的合作,他们自然不会得罪这个财神爷。
在经过协商之后,伊斯坦帝国不但同意了中华帝国车队通过的要求,还表示愿意让中华帝国在本国境内修筑一条直通西大陆的铁路。
伊斯坦帝国是个比较落后的地方,中华帝国能够为他们建设这样一条铁路,可以刺激伊斯坦帝国国内经济的发展,阿卜杜勒二世自然求之不得。
在方啸宇的规划中,这条铁路将直接与中华财团已经修到伊斯坦帝国边境的铁路线接通,等到建成之后伊斯坦帝国和承建公司将各持有铁路一半的股份,这种好事方啸宇自然是千肯万肯的。
为了扶植中华帝国境内的商业集团,方啸宇没有将这块肥肉放入中华财团的囊中,而是将这个机会让给了夏家的中夏财团。中夏财团的经济实力也是非常强的,在接受了方啸宇的技术援助之后,他们当即开始了铁路的修筑。
有了伊斯坦帝国的同意,中华帝国的物资就可以沿着铁路从哈不夫斯堡帝国入境,直接供给三个同盟国国家了,不过对于这种速度慢运量小的陆地运输,方啸宇可不会不满足,这只不过是个掩人耳目的幌子。
借着这个机会中华财团将在雅曼帝国的商铺扩大规模,成为了一家物流进出口公司,以铁路运输为掩护,专门通过小风的定点功能,将中华帝国的产品传送到雅曼帝国出售,大量的赚取利润,各中立国所赚取的利润很快就不平衡了。波士顿帝国和其他中立国只能卖货给协约国,而中华帝国则可以两边卖,利润自然大大增加。
903年的上半年,中华帝国境内的工商业得到了高速的发展,由于中华财团之前数年就开始着手大量囤积物资,这样的厚积薄发让中华帝国在半年时间之内出货量超过了波士顿帝国的两倍,大量流动资金回流,中华财团继续扩大生产规模,生产更多产品出口。
不光是中华财团,其他企业也开始大量的赚取利润。王家的轩和财团,夏家的中夏财团,夏侯家的海润财团以及方家的国丰财团纷纷扩大生产,从各参战国大量赚取利润。
由于中华财团的海运和物流公司承担了大部分的运输任务,让各家企业没有了后顾之忧,而在他们大肆赚钱的同时,中华财团光是运输就已经大赚特赚了。
尽管如此方啸宇还是觉得不够,因为方啸宇只在雅曼帝国境内建立了足够的仓库进行传送,而在撒尔帝国,由于他们对中华帝国比较敌视,方啸宇不得不谨慎行事,对协约国的运输都是实打实的通过海运解决的。
为此各大造船厂都在飞速的制造货轮,以便抢占世界运输业中更大的份额。中华财团的各大造船厂设备相当先进,在方啸宇货轮越大消费比越高的思想指导下,中华财团的货轮也是越造越大,最新的甚至达到了五万吨的规模。
为了让这么大的船能够走的快一些,方啸宇同意将与卖给各国同样技术等级的蒸汽轮机,安装到新货轮上,这样的结构就是中华财团的货轮海运成本比其他任何公司都低,速度却不慢。
但是抢占海运份额并非船好酒行得,不管是中华帝国还是波士顿帝国,他们的面前都拦着一个庞大的海运船队,这就是撒尔帝国的海运船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