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42(1 / 2)
来共有三十条之多,共同的困难有两点:一是交通不畅,有东西也运不出去;二是资金问题,这是制约项目发展的最大瓶颈问题。
不管他们想的那些项目到底靠不靠谱,但至少有一点态度是端正了,李睿感到很欣慰,最后总结道:“情况已经大致清楚,山上的发展比起外面的确落后了,而且落后很多。就看看你们村委会的房子还有老百姓的住房我和红旺同志这些天把每个村转了一遍,山上的村民除了砍点耳棒,搞点木耳香菇外,其他一点经济来源都没有,粮食不值钱啊同志们你们一年忙到头刨去种子农药等成本还能剩下几个而且山上的土地种粮食本来就不如山下,我看你们六个村的发展要靠三点:
第一是要解放思想。思路决定出路,不解决固守待贫的思想,山上的经济始终不可能发展,首先村支两委一班人要带头解放思想,要有求新求变的思想,要有敢叫曰月换青天的思想,要有苦熬不如苦干的思想。没有这种精神,没有这种动力,这里只能永远是几度夕阳红,江山依旧穷。其次要做好老百姓的工作,要叫老百姓有信心、有决心、有恒心跟着你们干,相信跟着你们干就会致富,就会有前途。
第二是拓展思路。拓展发展经济的思路,你们说山上是穷山恶水吗大多数来过的人都会这样看,这样想,可是我说这里是块风水宝地呦”
说到这里李睿发现有人不以为然。他早已意料到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喝了一口水,继续说道:“可能有人对这话不屑一顾,认为我是唱高调,站着说话不嫌腰疼。但是我就是要告诉你们,这里确实是一块宝地,有山有水,空气清新,无污染。我就举一个例子,沿途我发现有许多板栗树,都是些野生板栗,如果全部通过改良,嫁接成优良品种,三年,我说只用三年时间,这里一定会大变样。还有,我们在路上也讨论发展食用菌的问题,这是绿色蔬菜啊,城里人最喜欢的东西,老百姓又有栽培的习惯。”
李睿扳着手指头道:“再看看这四周,到处都是资源,每一处山坳里那草长的多肥,这些都是什么草,想必你们都知道。我是专门请教过老农,他告诉我这是苜蓿草。我虽然不是学植物的,但是我知道苜蓿草是什么,那可是牧草之王啊完全可以利用来发展养殖业。”
他竖起三根手指,“就这三样,样样都是非常值得推广的项目,如果都能大力发展起来,何愁咱们贫困的帽子摘不掉呢尤其是搞袋料香菇木耳,半年就可以见效。当然了,山上的交通也是个大问题,有了好东西卖不出去,也等于是零,一定要想方设法把路修好,具体办法我们下一步研究。
最后一点就是信息。我们太闭塞了,外面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里还是死水一潭。要动员各家各户在外打工的,在外工作的,在外的亲戚朋友,广泛联系,凡是有利于村子经济发展的,大家想方设法把他们引进来。不管是资金也好、项目也好、技术也好、品种也好,发展到一定的时候,还要组织成立农民自己的合作组织。大力开展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外省、外市、外县的联系。信息就是钱哪,同志们,很多同志对此认识不清,不屑一顾。举个例子,村里不是出去打工的很多吗,大家文化差不多,劳力差不多,为什么有的一年就能挣个上万,有的却只能挣两三千人家有信息到沿海的大城市进厂当工人、做生意去了;没信息的就在本地搞点零工,你说信息是不是钱再比如,说到板栗、香菇木耳、牛羊猪,你们肯定头大,钱从哪里来种苗哪里来技术哪里来我给同志们说,这些都不是问题,主要是你们信息不通,上面有钱也撒不到你们头上。”
李睿的这一番鼓舞人心的话,在会场引起了不小的波动,大家议论纷纷,讨论热烈,有人提出:这里原来也栽过果树,柑桔、苹果、梨子等等不下七八种,也议过发展食用菌,结果都没有搞成,反而劳民伤财,老百姓都害怕听政斧的了。政斧叫搞的大家不搞,政斧没叫搞的,搞的人却发了。
李睿微微一笑,这种情况就是在上辈子十几年后还在不断地发生,电视上网络上也见的多了。有些领导为了搞政绩项目,搞形象工程,千篇一律,一刀切,极大的挫伤了老百姓的积极姓。
他咳嗽了两声,让他们都安静下来,道:“我也知道大家说的情况,也明白大家的顾虑,但那是搞法有问题,选的项目有问题。在这里我想跟大家说明一下,我负责引进一家食品加工企业,专门收购香菇木耳板栗这些干货。到时候有商家来上门收购,你们怕什么如果大家有顾虑,可以先签合同,到时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总之,只要我李睿在青山泉镇工作一天,就一定为大家负责到底”
其实到底能不能引进李睿的心里根本没底,但是现在最重要的是要把这股劲帮他们鼓起来。要是实在找不到合适企业,李睿心里已经打算好了索姓自己出资办,因为他知道这种原生态、无污染的山货根本不用担心卖不出去。
话音刚落,会场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李睿一看,杨红旺和田民在带头鼓掌,人人脸上都十分激动。他双手一按,笑道:“大家激动的心情我很理解,现在的关键是,我们不但要心里激动,更重要的是脚上、手上要行动”
这时承恩村的王宝全问道:“李书记,你说的项目都好,都对,但是发展要钱啊,钱在哪里”
大家回过神来,纷纷说道:“就是啊,钱呢没钱不都是空谈嘛”
这是关键中的关键,难道老子会没有准备吗李睿心里早就有了几个方案,大声道:“只要大家坚定发展项目的信心,决心,恒心做好群众的发动工作,资金问题,由我们镇上出面,向县里市里争取,我相信一定会有结果的”
要是换了旁人,包括原来的书记陈世伟说这番话,估计大家都不会相信。但是,李睿是什么人身后有什么背景别看他们一个个窝在山上,但对于这方面的信息他们早就了如指掌。所以,李睿看到的是大家的脸上都充满了期待和信任。
离开时,李睿专门把徐军叫过来关照道:“纪春花姐妹俩你找个地方妥善安排一下。”
徐军脸上还带着愧色,拍着胸脯回答道:“我叫老婆子把两人接到我自己家里。李书记放心,有我徐军吃的,就绝不会饿了她们俩。”
李睿对他的这种态度很满意,点点头从包里拿出一叠钱,少说也有两三千递给他道:“这些钱你先拿着”
李睿的话还未说完,徐军连忙推辞道:“李书记,您千万别这样,我这心里已经有愧了,您就算是让我尽尽心,不然这书记主任我也没脸再当下去了。”
李睿把钱硬是塞在他的手里道:“这又不是给你的,是给纪春花她们姐妹俩的,你让你婆娘给她们姐妹俩置办几套四季衣服,还有该上学还是得让她们上。我看她们营养也不良,这段时间最好弄的好吃的,让她们补补。”
听到李睿这么说,徐军也只能把钱收下,一旁的杨红旺和田民见状纷纷也拿出钱来塞到徐军的手里,都说是自己的一番心意。看得出来他们也都是诚心诚意的,作为乡镇干部,自己的治下居然还有这么苦难的一对姐妹,心里多多少少都会有愧。就连外面的丁峻峰闻声也跑进来拿出两百块钱。
“另外,你以村委的名义打个报告上来,我叫社会事业办每个月解决一点补助。”
徐军捧着钱不停的点头答应。
在回去的路上,田民激动地说道:“李书记这件事做得太好了,撤掉崔光明的职务简直就是大快人心啊”
李睿却摇摇头道:“小田,你也是从山里出来的,这样的情况是不是有些似曾相识现在有些干部不是党姓不强、原则不强的问题了,而是已经退化到了人民的对立面了,是本质出现了问题这样的干部越多,我们党和政斧的威信就越低,等到信任度完全丧失的时候,也就到十分危险的时候了,这值得我们深思啊”
杨红旺赞同道:“是啊就说陶喜吧,置党纪国法于不顾,上哄下骗,欺压良善,简直就是农村一霸,不抓不足以平民愤”
第203章 必须要有自己的圈子
回到镇政斧天色已晚,李睿也懒得回去,回到办公室冲了把澡,换了身衣服,刚刚出来准备去食堂随便吃一口,手机响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