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言情 >盛唐夜唱 > 分节阅读 266

分节阅读 266(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在门房之中那一次若不是驸马探口风,家岳原本还要多晾叶畅一日的。”杨齐宣有些着恼,这可是当面撒谎,因为他妻子对于妹妹的婚事也甚是关注,故此知道这个细节。

杨洄瞠目结舌,也想起那次的事情,原来自己试探李林甫是否真有意召叶畅为婿之举,被李林甫误以为是替叶畅所为这么一说来,当时,自己岂不是帮了叶畅一个大忙

他猛然想起,正是在那次相会之后,朝廷升了叶畅的官,让他从一个光杆空头的襄平守捉,升任辽东行军总管府录事参军、积利州司马,为推动此事,李林甫可谓不遗余力。原来促使李林甫将叶畅当成未来女婿的,竟然是他自己

他心中象是打翻了一间杂货铺一般,各种各样古怪的声响闹成了一片,一时之间,不知该说什么好。

“那只是误会,因为我在门房见叶畅,故此有些好奇我与叶畅,从无交情,如何会替他出这个头”呆了好一会儿之后,杨洄苦笑着道:“我若与叶畅有交情,就不来安慰你了。”

“杨公不是替叶畅试探那就是叶畅欺瞒了家岳”杨齐宣面容一变,虽然显得怒气冲冲,可是杨洄还是从他眼神中看到一丝快意。

“当真是大胆,利用我倒还罢了,竟然还敢欺骗李相公这可不是一般的事情,事关李府女郎的名声,是可忍孰不可忍”杨洄乘机火上浇油:“只可惜我乃是外人,不好揭穿此人面目”

说到这,他还重重叹了声:“李相公公忠体国,为小人所乘,在所难免。”

“某这就回去,将此事禀报与相公”杨齐宣腾地起身,大义凛然地道:“只为相公与妻妹之名声,也不能轻饶此贼”

“正当如此,若有需要我出面作证之处,只管说就是”杨洄也满面正气地道。

二人简单地告辞,杨齐宣便欲匆匆赶往李林甫府。此时天色已晚,长安城中已经开始宵禁,他走得半途,便听见禁鼓响起。他虽是清贵之官,却也不敢违犯禁令,否则被人弹劾,虽不会真正怎么样,终究让李林甫难堪。他见离自己家甚近,便只能先回到自己家中。

次日早,他径直到了李林甫府,却见府中都是喜气洋洋,杨齐宣有些好奇,不过心中有更重要的事情,故此也没有多问。他是李林甫的女婿,又一向得李林甫偏爱,故此不需要等候,直接登堂入室,来到了李林甫的书房之中。

若是放在此前,李林甫当在月堂会客,处理国家大事,但近来李林甫颇有倦政怠慢之心,故此不在月堂,而是在书房里。杨齐宣进门之后,正待施礼,却是一愣。

因为他看到书房之内竟然还有一人在。

此人他也认识,乃是长安城中的新贵,贵妃娘娘杨玉环的堂兄杨钊。

见他到了,杨钊拱手道:“相公有事,卑职先退下了。”

“你去,你去,好生做。”李林甫道。

杨钊走到门前,却没有立刻离开,而是屏息侧耳,悄悄倾听屋里的动静。他如今也是李林甫府中的常客,李林甫方才与他商议机密,身边并未留人,而杨齐宣又是没有管家通禀便进了书房,故此他留在门外,竟然无人知晓。

“齐宣,你这么早来,定是有事,说吧,莫非是你家娘子又耍小脾气了”李林甫笑道。

杨齐宣略一踌躇,终究是一咬牙:“丈人,小婿此次来,实是因为听得一个消息。驸马杨洄与叶畅并无交情,上回杨驸马来问,只是在门房见到了叶畅,心中好奇,故而发问小婿担心丈人关心空娘亲事,误为小人所乘,令小人猖狂倒是其次,坏了丈人英名与空娘名节,那就不好了。”

李林甫脸上的笑容顿时敛住,他眯着眼,藏着眼里的寒光,打量着杨齐宣。

他第一个念头,便是自己这位女婿嫉妒叶畅了。

但旋即他明白,即使有这个可能,杨齐宣也不敢在他面前撒谎,看来杨洄确实不是叶畅请来探他口风的。

不过这又有什么关系

“此事可是杨驸马亲口与你说的”李林甫道。

“是,因为叶畅在辽东战功的缘故,小婿问他与叶畅究竟是何种交情,他说并无交情,小婿觉得诧异,便提起当日之事,他也甚为惊讶。”杨齐宣道:“如今长安城中,家家都以为相公将招叶畅为婿,想必此事,也是叶畅有意推波助澜,其中用心,实在是卑劣”

李林甫抿着嘴,没有说话。外边的杨钊听得这里,心中已经是大变,知道不宜再听,便悄悄挪动脚步,轻手轻脚地离开。

他人虽离开,心里却还挂念着此事,暗暗自语:这一来,叶畅岂不要倒楣了

第299章黄海浪底隐旋涡

叶畅此时没有倒楣,却是在畅快地笑着。

战事紧急,有关此次北征的战果,一直没有完全的统计,直到现在,才算是将全部结果算了出来。

杀敌、夺地,这自不必说,让叶畅非常欢喜的一个大收获,乃是牲畜。

契丹人是游牧民族,他们全部家当都随在身边,叶畅先是在建安州城外端了契丹的大营,缴获无数,又在安市城踹了瓦剌部的囤积,收获更丰,总共加起来,得了马匹四千一百余匹,牛三千零九十头,羊三万余只。这些牲畜,让叶畅可以给全军都换装骑兵,而且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大型牲畜,几乎都得到解决。

建安州便有水草肥美的牧场,这些牛羊,大多被养在此处。不过为了避免此时几乎无解的传染病,所有牛羊和马匹,并没有聚在一块,而是分散为十群,彼此隔离开来。

投降的奚人、室韦人等善于放牧的部族,也被叶畅挑选人手,重新分为十部,各自负责一块牧场。王昌龄这位营田副使,先没有管上粮食棉花种植事宜,倒是先管上了放牧。

他留在建安州,只是写了一封信,托叶畅带回旅顺,准备搭乘冰冻封港之前最后一趟船回莱州,然后再送往洛阳刘晏处。

让叶畅欢笑的第二个收获,乃是贵金属,也就是金银。契丹人收刮所得,几乎全部落入叶畅部,虽然在战利品分配上,普通士兵可以保留部分,但大头都还是落到了叶畅手中。这些金银若拿到长安折算成铜钱,数额在五十万贯以上。

所谓刀枪一响,黄金万两。打仗确实耗费钱粮,但若能象此次一般,短短的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完成整个战事,同时又获得如此收获,那么打仗反倒成了一条生财之道了。

今年冬日没有去年冷,故此到了十一月底时,旅顺都尚未完全封港,叶畅赶回旅顺。他是满心欢喜来的,但回到旅顺的当日下午,他的心情便开始有些不快了。

一支他意料之外的舰队出现在旅顺港里,却是大唐水师。

“他们如何来此”召来留镇的叶安,叶畅问道。

“他们说是听闻海路不靖,有水贼出没,故来旅顺护卫。不过我私下里探听,知道他们是来想分这海道一杯羹的,背后依然是那位王翁。”叶安道:“看来他们也已经怀疑起傲来国了。”

叶畅眯着眼,王元宝在花费了大半年时间后,还是没有死心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