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言情 >盛唐夜唱 > 分节阅读 181

分节阅读 18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叶畅心里冷笑了一声,东北那是宝地,若是他在辽东站稳了脚跟,又岂会容忍卧榻之畔有他人鼾睡

“沈兄有多少人手”俩人虽是各怀鬼胎,但短期内算是达成了默契,叶畅便径直问道。

“人手你只管放心,帮你建一船场那是绰绰有余,倒是叶郎君,你觉得哪儿最适合建船场”

“都里镇。”叶畅指着辽东半岛最南端的尖尖道。

这便是后世的旅顺,这里也是离山东最近之处,占据这里,更方便来自山东的补给。而且这处地方,易守难攻,只要扼住北面要道,便可以给后方安全感。

从物产上来说,这一块地方可以晒盐,可以捕渔,矿藏上石灰石、黏土、石英石、白云岩等储量丰富,也易开采,至于煤铁,虽是不多,但距离产煤、产铁的地方却近

而且,这里因为靠近山东,汉人较多,正适合作为起创之基。

沈溪看叶畅指着这里,心中再无怀疑,在他看来,此地地势狭小,不过是有良港,叶畅意欲造船,用这里正好。

“辽东有我之人。”沈溪沉吟了会儿:“不过,叶郎君,亲兄弟尚且要明算账,咱们之间,有些话要说清楚来,我有什么好处莫要说庇护我之人这样的话,没有你们,忠于我的属下在辽东依旧安好”

“只怕人数是越来越少吧。”叶畅刺了他一句,然后笑道:“不过以前是海途漫漫,往来不易,才会如此。若是我在都里镇落足,便要开都里至登莱的定期航班也就是每一旬只要气候许可,必有一艘船往来于都里与登州,你要传递消息,便可借助我这航班。”

如叶畅所言,辽东虽然还有效忠于沈溪这一支的渤海人,但是人数已经越来越少了,事实上,沈溪他们这一支对渤海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小,毕竟都二十年过去了。造成这个局面的关键原因,就在于消息不畅,叶畅提出的这一个条件,让沈溪点了点头。

但还不够,离沈溪的胃口差得还很远。

“第二,若是你有意操练兵马,我可以替你提供粮草器械。”叶畅抛出第二个条件,顿时就让沈溪觉得饱了。养兵、练兵,可不是小事,须得大笔的钱花出去才成。沈溪如今虽然也有些产业,可是却不足以支持他养兵,没有兵就更别提去夺回家业了。

“多少兵”

“看你有多少人,以二千人为限。”叶畅伸出两根手指头:“我赚钱的本事,你是知晓的,故此尽管放心。”

“好,好,好还有么”

叶畅哈哈笑了起来:“这不够了么,若想还有其余,那也不难不过到时在辽东,你手下之人,须得替我寻找矿山、运送珍货,特别是巨木,如沈兄你所说,亲兄弟明算账,总不能贵属下啥事都不做,就让我干养着吧”

沈溪再不犹豫,反正他也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了,当下便伸出手掌:“诺”

二人连击三掌,算是起誓。

第203章桥底中流楫击浪

出了沈府大门,这一次不同,沈溪亲自送来,话别之时,甚至把着叶畅手臂,态度殷切,让人几乎有些不适。

叶畅好不容易摆脱了沈溪留客的热情,当走出这铜驼坊之后,他才收拢了笑容,略带厌恶地用力擦了擦自己的手。

方才沈溪可是握着他的手,说了许多联络感情的话。

见他这模样,南霁云笑道:“五弟,事情不顺”

“顺,太顺了,这厮是个闻到腥便上钩的,答应让他的人助我们。”叶畅道:“他们家虽然内迁已经有二十年,但旧时家臣还在,不指望他们能做成什么,可以帮我们当向导,当好带路党,那我就心满意足了。”

“那是。”

两人低声说话,当得知叶畅还会为沈溪的私兵提供武器时,南霁云大惊:“怎么这等条件,你也答应,且不说好的兵刃甲胄难寻,就算是有了,也得先由咱们,哪里轮得到他”

叶畅却笑了起来,旁边的善直“阿弥陀佛”了一声:“二哥向来看五弟看得准的,今日为何却是走了眼”

“啊”

“上回你还说,又是被五弟诱拐走的二哥想想,那姓沈的人马,由咱们养着,又由咱们操练,你说真练成之后,这些人马是姓沈还是姓叶”

南霁云唉了一声,自己确实是关心则乱,叶畅最拿手的是什么,不就是收揽人心么。沈溪提供的人,若真被叶畅训练了半年,只怕连自己爹妈都不知姓啥了,还会听沈溪的

“呵呵,说得我象传销大宗师一般。”叶畅笑吟吟道:“我之所以答应,还有别的道理。第一呢,姓沈的熟悉辽东情形,马呀牛呀之类的,他得想法子从胡人那边给我们准备了,这比咱们自己去寻,可是要方便得多。第二呢,我还等着他的人指出,哪儿有铁矿,哪儿有煤矿,有了铁有了煤,咱们便可以自己炼钢,打造甲兵,甚至连强弩,我都能给你弄出来”

弩乃兵器,大唐步卒能够横行天下,防御靠明光铠,近战靠阳刀,而远攻则是依靠劲弩。只不过制造军用弩,需要好的工匠,而且产量也有限,故此南霁云对此并不上心。等听叶畅说他能批量生产钢弩,南霁云顿时惊住:“十一郎,你是不是有个百宝囊,还有许多东西,未曾拿出来给我们见识”

“怎么”

“你真能造弩,而且是大量制造”

“此事易尔。”叶畅一笑。

此时工匠靠着手艺为生,故此往往藏着掖着,手艺很难传承、扩散,这也决定此时的生产必定是家庭作坊式的小生产,哪怕是朝廷控制的军器匠营亦不例外。故此虽然大唐长安城中,名义上直属于朝廷的匠户就有数万,产能却一直不能充分发挥。叶畅觉得,若是这数万工匠给他组织、管理,哪怕不进行技术革命,其生产效率也能高数倍。

他们说说笑笑,顺着洛水向东而行,走得洛水上的桥时,正准备过桥去南市,突然听得桥上一阵呼喝,声音甚至是急切。

叶畅在马上望去,只见一艘船顺着洛水飘了下来,大约是前些时日洛水上游下了大雨的缘故,此时水势甚急,那船偏偏失了控制,船上的艄公虽是满头大汗左支右撑,可那船就是不听使唤,甚至开始打起旋儿来。

船上之人在哭叫,而艄公也惊得大叫,岸上看热闹的人则大呼小叫,这些声音混在一起,沸反赢天。叶畅看得那船模样,又见许多人往桥上挤着看热闹,心中一惊:“莫上桥,莫上桥”

那桥乃是木桥,这许多人站在桥上,桥已经是负重甚多,若是船撞在桥柱,只怕桥上之人都会落入水中。

但叶畅的声音,在这一片大呼大喝中被淹没。一些闲人,纷纷往桥上去,因为桥上最好看热闹。叶畅心中大急,善直与南霁云等纷纷去拦,只不过他们拦得住附近的,却拦不住对面和桥那头的,转眼间,足有数百人挤上了桥。

此等情形,让叶畅实在无计可施。就在这时,只听得一声大叫,一个人影飞奔而来,他手中拿着不知何处得来的一个晾衣的长竹篙,飞奔到岸边之后,他的长竹篙一端在河岸上用力一点,然后整个人被弹起,如同撑杆跳一般飞身腾空。

他是想借这一弹之力,跳上正冲下来的那船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