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同人 >数据三国 > 分节阅读 209

分节阅读 209(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三百万人口绝不是小数目,甚至超过了交州人口与洛阳人口的总和。若是放在两年以前,戏志才根本不敢接收这么多人口,因为交州根本产不出那么多粮食养活这些百姓。可是此时戏志才却不用再为粮食担忧,南烨提倡的jg耕细作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不说,还有经验丰富的农人向招贤馆进献了两季稻的耕种方法。再加上南烨鼓励商人贸易,尤其是鼓励对外贸易,使得边境贸易频繁,从南越等国引进了不少高产作物。如今的交州养活数百万人毫无问题,就算短时间内有些粮食缺口,还可以从周边州郡购买,反正南烨最不缺钱。

当然也不是所有诸侯都如同南烨一样生财有道,袁术就是个只会花钱不会挣钱的主儿。他在南阳闻听袁绍新得冀州,便遣使者向袁绍求战马千匹。袁绍自己还缺马呢,又怎会便宜袁术自然不答应。袁术因此恼怒,自此兄弟不睦。

袁术又遣使往荆州,向刘表借粮二十万石。说是借粮,实际上也是有借无还,刘表当然不会答应。袁术又恨刘表,他知道孙坚与刘表有仇,便暗中结好孙坚,挑拨孙坚、刘表相斗。

天下各路诸侯忙着明争暗斗,不过要说最忙的还是董卓。他倒不是忙着抢地盘,而是忙着搜刮民脂民膏。原本董卓将洛阳财物百姓搜刮一空成了全天下最富有的人。可没想到最后全为旁人做了嫁衣,百姓财物都被南烨半路劫走了。

董卓本来打算用洛阳搜刮来的财物重建长安宫室,享受荣华富贵。可到达长安才发现人财两空,这可急坏了董卓。也不知是谁给董卓出了个馊主意,让他自己造钱。董卓哪儿懂什么货币流通规律啊以为是条妙计,当时大喜。即刻命人毁坏通行的五铢钱,还下令将所有的铜人、铜钟和铜马打破,重新铸成小钱。

粗制滥造的小钱不仅重量比五铢钱轻,而且没有纹章,钱的边缘也没有轮廓,不耐磨损。小钱的流通直接导致了三辅地区严重的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物价猛涨。长安城中买一石谷要花数万钱,长安百姓苦不堪言。

董卓这还不算完,又命吕布、李傕、郭汜等人行洛阳搜牢之事,长安富户尽遭劫掠不说,便是死人坟茔也全不放过。董卓又假借献帝名义征调民夫修建宫室,还给州郡县各级官员发下圣旨,让天下官员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袁绍、曹co、南烨这些实力彪悍的诸侯自然不会理会董卓的矫诏。可是很多郡守、县令一辈子都没见过圣旨,根本不敢违抗皇命,便纷纷送钱粮到长安交差。等钱也送到了,各地官员才知道这次的圣旨有多不值钱,上至三公,下至县令,人手一份。

董卓用尽办法搜刮了不少钱财,同时他的名声也算跌到了谷底。不但天下官员无人再听董卓号令,便是平民百姓也都盼着他早死。长安有童谣道:“千里草,何青青。十ri卜,不得生。”由此可见孩童都想咒死董卓。

不论长安百姓如何憎恨董卓,他依然我行我素甚至愈加骄横,自封太师号为“尚父”,出入僭天子仪仗。董卓还封兄弟董旻为左将军、鄠侯,侄子董璜为侍中总领禁军。董氏宗族,不问长幼,皆封列侯。

董卓也知道自己不得民心,生怕有一天诸侯再次联合打到长安来,到时候长安百姓肯定不会帮自己守城,说不定还有开城叛变的可能。为了杜绝这种可能,董卓仿照南烨的科学城,在距离长安城二百五十里之外,修建巨型坞堡,号称“万岁坞”,因筑坞于郿地又称郿坞。

科学城的坚固和军事化给董卓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他得了洛阳都没有攻破科学城,最后南烨不但没有被围困而死,反而与诸侯联合将自己赶出了洛阳,这让董卓气愤交加的同时也见识到了科学城的厉害。所以这次他卯足了力气修建郿坞,动用民夫二十五万人。其城郭高下、厚薄一如长安,内盖宫室,仓库屯积二十年粮食,并选民间少年、美女八百人到郿坞中充当奴婢,金玉、彩帛、珍珠堆积不知其数,董卓家眷也都住在坞内。

郿坞筑成那ri,董卓自言自语道:“事成,则雄据天下。不成,守此足以终老。”从此董卓往返于长安与郿坞之间,为了往来方便,他还特意修建了一条驰道。此道高三米有余,顶宽十四米,底宽二十一米,用黄土夯筑,气势宏伟,犹如一条现代的高速公路,不过却是董卓专用。

董卓常设帐于驰道旁与公卿聚饮。一ri,董卓出横门,百官皆送,董卓留宴,恰逢北地招安降卒数百人到长安。董卓便命人于座前虐杀降卒,或断其手足,或凿其眼睛,或割其舌,或以大锅煮之。哀号之声震天,百官战栗失箸,董卓则谈笑自若全当助兴节目。

第二十八回除白罴计得金尸收密信潜行长安10

董卓残暴不仁,不但虐杀降卒为乐,便是朝中大臣也想杀便杀。一ri董卓大会百官,酒至数巡,吕布入堂向卓耳边低语数句,董卓笑道:“原来如此”说罢便命吕布于席上揪司空张温下堂。

百官见状大惊失sè。不多时,侍从用一红盘托张温人头入献。百官吓得魂不附体。董卓笑道:“诸位勿惊。张温结连袁术yu图害我,袁术使人寄书来,错下在吾儿奉先处,故斩之。此事与你等无关,不必惊畏。”

群臣闻言面面相觑,那张温府邸与吕布府邸相差十万八千里,袁术信使又不是傻子,送的又是至关重要的密信,岂会送错地方这分明就是董卓想杀张温找的借口,百官怎能不惧

百官惊恐万分又无力除掉董卓,便由张温之事想到请求外援。袁术此人他们是不指望了,不过还有袁绍、曹co、南烨三人可以依靠。这三人中袁绍是讨董盟主,曹co、南烨则是一直全力讨董,不曾懈怠。于是便有朝中官员将密信投到三人处,只不过袁绍、曹co忙于征战,南烨又不在交州,这些密信便如石沉大海一般

南烨听麾下文武你一言,我一语讲明了天下大势,又见到戏志才取出了一摞密信,不禁苦笑问道:“这些密信皆是朝中官员寄来的吗这也太多点了我看这些寄信之人若能齐心合力未必不能除掉董卓。”

戏志才笑道:“此时有胆有识还留在朝中的不过两三人而已,怎会寄来众多密信这些信中有刘备、公孙瓒邀法师出兵讨袁绍的。有袁绍、曹co邀法师讨公孙瓒的。有刘表邀法师讨孙坚的。有孙坚邀法师讨刘表的。有袁术向法师借粮的。还有董卓向法师要钱的。朝中来信者唯有司徒王允和皇甫嵩将军而已。”

南烨一边接过两封朝中密信一边问戏志才道:“这些诸侯来信志才又是如何处置的”

戏志才道:“这有何难法师之前不是与诸侯签订过盟约忠只要推说法师按照盟约行事,与诸侯互不攻伐也就是了。哪个若是催逼的紧,忠便将其敌手的求援信送过去。如此一来诸侯便知法师两不相帮,不会再为难我等了。”

南烨一听戏志才这办法还真够绝的。举例来说,孙坚向南烨求援若被拒绝定然心中不快,可是当孙坚知道南烨同样拒绝了仇人刘表之后,肯定就不会再生气了,恐怕还会感谢南烨没有与自己为敌。

同样是两不相帮,做得漂亮可以让双方都感谢自己,若是做得不漂亮,恐怕双方都要记恨自己了。南烨觉得戏志才此事处理的十分巧妙又问道:“董卓、袁术二人志才又是如何答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