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14(1 / 2)
道:“儿臣愿为父皇分忧。”
“先散了吧。”皇帝道,“明儿个一早,上朝来。”
今晚大张旗鼓地进宫来,要人不知晓,也不可能。皇帝心里也有了主意。先留下柳湘茹等翰林院学生来,指点他们写些文章。与其等京里头流言四起人心惶惶,不如自己主动告诉人,他们好好地同北狄人民来往交易,岂料北狄大汗不顾百姓生死,毁信弃义,舍弃的不光是两国的交好,还有数万平民百姓的性命。席将军英勇奋战,勇气可嘉,是当之无愧的英雄豪杰。
接着,就是各地粮草、兵马、武器、兵力的增援了。
“白将军被俘,你怎么看”水溶问。
林沫叹了一口气:“希望舅舅能够平安。”
“你好像不担心。”
“我听说,席贺也失踪了。”林沫道,“快报虽然着急,但也详细,我看这一战,北狄也是匆匆而来,来不及打扫战场,所以人或死或伤,倒也没有失踪这一回事。何况他还是席将军的侄子我想”
水溶吓了一跳:“你可别随便污蔑人家。”
“我没有污蔑人家。我想,他也许是去救我舅舅的呢。”
倒也不是不可能。
“我想去漠河。”林沫说了一声,“亲自押送这批粮饷。”
“你开什么玩笑用不着你去”水溶喝道。
林沫眼神却坚定:“你不知道的,有多少想要发国难财的,从这里到漠河,你知道要经过哪些地方你知道一个城一个城地过,到了那儿还剩下多少你知道鹤城的太守是什么人你知道我舅舅在那儿你知道没钱救人,我已经经历过了”
那是他心底的一道疤。
“我不知道打仗的事,我只怕他们饿肚子。父母天地生我,不是要我在这时候窝在京里头的。”
“皇上心里早有押粮人选”水溶道,“这可不是你自荐就行的,你应当明白,皇上根本不可能放你走。”
“那人是防着南边的。”林沫道,“你难道不知道今年收成不好的不光是北狄。”
水溶道:“你有几条命”
“一条就足够了。”
别说水溶,就是静娴黛玉都不许他去,黛玉更是头一回冲哥哥红脸:“哥哥一个文官,去了那里,是能提抢,还是能舞剑狄人粗蛮,哥哥去了,就不想想我同嫂子”她们两个一个有了身子,一个,将要出嫁,怎么敢让家里的顶梁柱去冒险
林澈也道:“哥哥,我即刻收拾行囊,不等年后了,这就往漠河去,你别犯傻,守着京师,舅舅会没事的。”
“澈儿。”林沫低声叫道。
林澈低下脑袋来。
父亲走时,他还小,只知道整个家里的天都塌了。等他长大一点,读懂了哥哥写给父亲叔伯们的祭文,才明白,原来最后,杀了他们的不是疟疾,而是那些搜刮民脂民膏的贪官污吏。如今又到了那样的时候吗如今那样的状况还要再来一次吗那一次,林家折损了二十多个年轻力壮的男子,那是他们兄弟们的父亲,又会有多少人的父亲在这一次死得不明不白呢
“哥哥”黛玉见林澈也动摇了,哭道,“哥哥,你想想嫂子呀。”
林沫也动容了。
“妹妹,我不想有人在那儿饿死。”他道,“战死,那是英雄气魄,饿死,是我无能。将来我死了,要下地狱的。”
黛玉从来不是个喜欢左右别人想法的人,这时候,她也只能抱着哥嫂哭,却也再不想劝。
只是林沫次日上奏时,却见皇帝看着他:“巧的很,北静王先了你一步。”
“皇上”林沫急道,“北静王不合适”
“哪里不合适”
“这次战事突然,但微臣总觉得,北狄是接到了什么风声。”林沫道,“北静王消息灵通,适合在京里头,找出这个人来。”
皇帝把他的折子放了下来:“他已经找到了,说是,到那儿,把人押解进京。”
第 160 章
林沫本来就是随口说了句话,找个理由,谁知道水溶真有后着,他登时也愣在那儿。
真有人里通北狄,那水溶去那儿,可谓是九死一生,拿命去搏。可若是没有,水溶大张旗鼓去了,若是扰乱军心,或是污蔑朝中重臣,那就是欺君之罪,只怕谁都保不下他。他素来是个明哲保身的,这趟却说的这么坚定果决,别人不知道,林沫却知道这是因为什么。
难道真就因为他林沫几句还未落到实处的甜言蜜语么他为静娴,尚有几日温存,百般呵护,时常送些新奇玩意儿,叫她在后宅安心,为水溶,却是做好了竹篮打水的打算,却收上了一条金光灿灿的锦鲤。
若非圣上在前,要注意仪态,他几乎要夺门而出,去问问水溶到底在打什么主意。
“朕想着,北静王要去,也不安全。”皇帝看着他的脸色,声音不咸不淡地,“他却自请去监军。朕着实觉得,他要比你合适些。到底,你叫白小将军舅舅,这行事难免就要受到情感左右。北静王做事,想来要比你从容些。监军之事,虽然不能左右将军之令,却也含糊不得。”
林沫只问:“派北静王去监军,陛下当真放心”
怎么可能放心
四个异姓王,如果问皇帝对哪个最不放心,那么南安王后就是北静王了。东平、西宁虽然嘴上不老实,有些大大咧咧的话传出来,但早已气数散尽,唯有南安北静这二府,虽然谦恭谨顺,却内有乾坤。南安王戎马一生,有其父之勇,北静王就更不必说,与皇家一脉同生,府中暗卫遍布京师,乃至各地连皇帝自己都想不到的地方。
这二人若心怀不轨
水溶之父去得早,不能说没有一点皇帝的原因。如今林沫这话,倒是问到了皇帝的心坎上。他也是过来人,就算没听到人报的那些北静王留宿靖远侯府的消息,看林沫的眼神也知道有所不同。若是水溶当真不愿留后,又有林沫牵制,要留他后路倒也不是不行。可是如今
“臣请去漠河。”林沫道,“这是微臣毕生所愿。”
皇帝叹了口气:“朕简直以为你背后刺了精忠报国。”
还有心思开玩笑,看来北狄局势有所回缓。林沫在心里头想。
也许有人这时候想的是加官进爵,也许更有丧心病狂的想要趁这时候捞一笔,但仍有为数不少的人,顶着一身浩然正气,在这关头站了出来,只恨不得尽自己所能,尽忠尽责。林沫没有那么倾家荡产的豪气,也不忍心妻子妹妹受难,却更有心思,要去护一护更多人的妻儿幼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