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 >儒生习武 > 分节阅读 394

分节阅读 39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李坤没有死,杀一个就够了。而且,他没往自己屋子里放毒蛇。

死了一个人,整个院子都清静,很值得。

夜晚,望着万千繁星,他想到了家乡。

很久以前,家乡的星星也是这样璀璨

丝丝缕缕如糖一样的粘稠星力进入他的身躯,再也没有动静。现在的他已经清楚,星光只是神魔之眼中最不值钱的眼神毫光。真正珍惜的,是泪腺中岁月之泪混合眼角质中的玻璃体,融合的神魔极光。

这种极光才是真正的神魔之气,是划破黑暗的曙光。

他也需要一到神魔极光用来当做神魔之气的种子。

神魔大祭需要材料,需要神魔大阵,就算把唐王朝这块大陆献祭掉都无法实现。

能够让这些星星看上眼的东西很少。

而要想容纳神魔极光形成的种子,自身身躯本身就要沾染神魔之气。首先,你的身躯必须蜕变。

周生开始修行古神眼传递过来的那些古老法门,这些都是先天神魔们的智慧。

这一刻,他身躯之中无法容纳的浑厚星力开始按照一种古怪的路径运转,一丝丝厚重气息从身躯之中诞生,能扛起天地。

这些,都是为了容纳神魔之种做准备。

神魔之种,更可以说是神魔之胎,就是采集神魔极光孕育超级胎儿,然后用自身精血温养胎儿,直到成长为幼生体的神魔。

每一只神魔的诞生,都是需要无穷的造化。

不知是不是太过幸运,这一晚,他在山上修行神魔法门,那身上的神魔之气吸引了天上的某颗流星。

流星摇曳着尾巴,正好落在了他的院子里。

坐在轮椅上,举起双臂,把半个院子大小的流星接住,然后轻轻的放在地上。

水东流出现,看着流星,有些伤感。

每一颗流星都是一颗星星的逝去,它们在展现最后的极致灿烂后,归于平淡。

“这就是一颗与我一样,被那几位打落到人间的存在”

周生把手放在流星上,想要刨开,却没有想到这东西的坚硬程度非常大,他用尽了全力,才把上面的一块巴掌大小的碎片剥了下来。

“我来吧”

古神眼燃烧星光,散发了浓郁的眼神,照耀在流星上。

坚硬的流星就像莲花一样盛开了,一朵朵实质花瓣盛开。在那最中心不是另一颗古神眼,而是一粒种子。

红豆种子。

这里面,是一粒红豆。

“这是一棵植物类的先天神魔,它们的生命力要比我们这些血肉金属类的先天神魔顽强。它们死亡后,遗留下种子,很可能借此生根发芽,然后再度复活。你有福了,这一粒红豆比神魔极光都要有用,可以轻易的形成神魔之胎,而且是最稀少的植物类神魔”

培养神魔之胎的方法只有这些古老神魔清楚。这就是他们诞生后代的方法。

周生捏住这一粒红豆,吞入肚中。

运用星里温养,当天明之时,当东方的第一缕曙光初现,红豆就已经发芽。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红豆发芽,生了三四枝。

他储藏了这么多年的星力全部涌入这棵红豆幼苗中,期待它成长。

意识分成两半,他能感觉到,扎根在身躯中的那颗红豆也是他的身躯。

当第一片绿叶诞生,丝丝缕缕清新气流涌入身躯,顿时,让他浑身释放出安静和谐的草木味道。

“这种植物属姓的神魔,想要成长,最好的肥料其实就是神魔的躯体,你以后可以寻找一下这方面的东西,让它长大”。

随着时间流逝,随着每晚都吞噬无尽的星光,周身身上散发出的神魔气息越来越强,越来越纯正。

很多年过去了,一代代学生来了又走,一批批先生也来此就职,之后在书院里度过人生美好的几十年,之后在书院里养老。在一个地方呆久了就不愿离开,这是每个人的天姓。

周生长久不露面,新的学生与先生已经很少有人清楚,书院里是有这么个院长存在的。书院中大部分的事情都是那位在书院里毕业,成为一位镇国强者的李坤管理。

岁月不饶人,唐王朝这个庞大的机器随着时间流逝,朝堂上的臣子也是换了一代又一代,唯一不换的就是那位执掌唐王朝的女人。

每到夜晚,周生就坐在院子的围墙上,看着下方万千或粗或细的星线。这些星线有的只有头发丝粗细,能够从遥远星辰之上汲取星力,这已经算不错的了。有筷子粗细那就是超级天才。如果周身真正吸纳,天上的星辰都会暗淡。这并不是说,他已经可以把星星吸干了,而是能把星星散发的毫光真正容纳。

至于吸收太阳光,没有人会这么做。神眼之王的炎热之力,不是谁都能承受的住。

他的院子虽然不是书院最高,可是却也是最高的一批建筑之一。这里大部分都是一些退休先生的住处,非常安静,平时也有学生来看望这些退休的老先生。

能够留在书院养老的,随意一个都可以在国子监任职。

天下风云起起落落,武后执掌大权的地位是牢不动摇。

太子废了又立,立了又废。

关外那边也不安稳,辽东半岛一些蛮子起兵,却很快就被朝廷大军镇压。

某一天,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妇人找到了书院。未完待续。

第十八章塔林

书院的执事徐适宜正在吃自己最喜欢的虹鳟鱼,他很不喜欢这个来打扰自己的老妇人。

作为执事,看人眼色是最基本的功夫。

他第一眼就看到老妇人穿的只是最的朴素荆裙,那一双手也满是老茧,这一切都说明,这只是一个最普通的老妇人。而且是一个家里很穷,需要靠做些活计才能生活的老妇人。

一个穿着花布棉袄的少女搀扶着妇人。

妇人来的目的很简单,只是让旁边的这个少女,她的孙女,进入国院进修。

在唐王朝,能进入国院,只要能毕业,不被中途退学,那就说明以后肯定有个好前程。

这种来求情的人,徐适宜看的太多了,不过除了那些真正能让院子里的大人物们动容的势力外,很少有成功的。

“先生,我侄儿当年说过,我的子嗣是可以免费上学的”

徐适宜脸上浮现出不耐烦的神色,这里是国院,除了圣后娘娘,谁可以把这里不当回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