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同人 >隐相 > 分节阅读 87

分节阅读 8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士子一生能将这五经读通就已是大难事,遑论还要学那许多东西唐松此举那里是开办学校,又岂是误人子弟这么简单,分明就是蛊惑读书人不沉潜守业,分明就是异端邪说,此风一开,则士林学风大坏矣

辱没斯文,辱没斯文哪

好在唐松此举虽将士林刺激的不轻,士林的读书人们却还有可堪告慰的地方,他们还真就不相信有人愿意到这等学校里去读书。唐松此举不过是自取其辱罢了

市井百姓们自然不会上升到如此高度,不过他们朴素的相信“术业有专攻”,相信世间虽有三百六十行,但一个人却不可能端两只饭碗。

什么“通科”这就跟耕田一样,一块田里怎么能什么都种若是什么都种,那不就是什么都种不成这简直就是瞎胡闹嘛

还有一些个妇人很艰难的弄明白了通科的意思之后,顿时就是“呀”的一声惊呼开来,“天爷爷,人的脑壳就那么大,若是这般什么都学,什么都往里塞,岂非要撑爆喽”

随着这个通科消息的传出及热议,就连原本还勉强替唐松申辩的人也偃旗息鼓的销声匿迹了。

哎唐松实是不知自爱,成名不易怎么就不知道爱惜羽毛呢自作孽,自作孽啊

距离前次凝碧池畔诗会不久,唐松便再次成为神都热议的焦点,只不过这一回却没一个人看好唐松,尤其是那些曾被其得罪的权贵们,更是幸灾乐祸到了极处。

就不说这瞎胡闹的通科学校能开办成什么样子,单是第一关就足以让人笑掉大牙了。

既是学校就总要有人来就读吧。

且看你唐松从哪儿去糊弄学子来

外面热闹的不堪,各种非议简直能把人给淹死批死,处于风暴中心的唐松却是不为所动,一边看着经由内宫调来的将作监工匠们改造校舍,一边往各处搜罗开办学校所需的诸科老师。

他有内宫的支持在手,那些个被他找到的人便不得不来,不过这些人虽然不敢不来,但来的时候脸色之难看,实是到了如丧考妣的程度,看向唐松的眼神也是如见不共戴天之仇敌一般。

但不管如何,随着龙门山下清心庄逐渐改造完成,随着从刑部、大理寺、工部、将作监、钦天监、太医署等地搜罗的人相继到位,唐松开办的这个新学校在风雨飘摇中总算是把架子给搭起来了。

到这个时候,最难,同样也是最引人注目,最被人等着耻笑的一件大事被提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

招生

学生从哪儿来

没有学生,还叫什么学校

第一百一十六章 历史偶尔从荒诞开始

前唐时出西京长安城数十里外有乐游原,此地距离都门甚近,又比邻渭水,交通便利,风景极佳,遂成为彼时权贵们广置田庄及别业之所。

自武周代唐,迁都洛阳以来,权贵们便纷聚于龙门山下再置别业,以为公事之余的休闲娱乐之所在。

清心庄原是李唐一宗室郡王之别业,后,李唐宗室频遭屠戮,此一郡王亦未能身免,家产遂被籍没入宫。经武则天首肯后,由上官婉儿拨付予唐松成为开办通科之所在。

外面士林及民间风风雨雨,清心庄内诸般营造改造却是热火朝天。身穿着一袭淡青色儒衫,面色疲惫,带着深深两个黑眼圈的唐松来到正在改建的校舍前仰头道:“老胡”

闻言,一个年在四旬开外,满脸胡须的粗壮中年从房顶上攀着丛生的架板滑下来,走到唐松身前,边搓着手上的泥垢边朴拙一笑,“公子叫我何事”

“今天中午厨下屠了两腔猪,外加一腔羊,给大伙加加菜”唐松的声音不大,却依然被其他那些正在忙碌的匠人们听到,工地上顿时便起了一片小小的欢呼之声。

“这感情好”老胡放开搓着的手,扎煞着向唐松行了一礼为谢,“多谢公子了”

这老胡将作起来后心灵手巧,安排活计也是言语简练通畅,但是一行礼寒暄顿时就不成了,每次一看到他行礼,唐松就忍不住想笑,“你生就不是个行礼的人,赶紧收了吧”

老胡闻言,把那扎煞的手收了起来,朴拙到有些憨厚的一笑,“公子还有什么吩咐”

“将作之事你是行家里手,我来吩咐什么”唐松笑笑,“就是想问问,距离你们最后完工还需多少时日”

“十天”老胡说着,双手不免又搓到了一起,“其实八天也就够了,只是还要留两日做些收尾之事”

“辛苦了”唐松点点头,略一沉吟后抬头一笑,“老胡,除了整修宫室之外,你可曾筑过城墙干过水利”

这清心庄也用不着筑墙行水啊虽然疑惑唐松为何会有此问,老胡仍是实实在在答道:“我自小跟师傅学的就是宫室房屋的营造修缮。筑城及水利虽然也曾做过,但都只是与人搭手,于其间的法式并不清楚”

“那你可知道有这样的匠人”唐松说完,又补了一句,“若是既通筑城及水利法式,又口舌便给的就更好了”

“老曾,曾广成”唐松刚刚说完,老胡便给出了人选,“他是三年前才奉调入将作监的,之前是在淮南道奉差,淮南道水多,地方州县常有水患,是以其对筑城及水利法式极为熟稔。人也是个热闹人,口舌甚好”

曾广成,唐松在心底记下了这个名字“他可在此地”

老胡摇摇头,“不过公子若是需要,我倒是能将他找来”

“需要,当然需要”唐松伸手一拍老胡的肩膀,“此事就劳烦你了,越快越好”

说完事情之后,唐松也就不在此地多做逗留,转身回了设于庄内的公事房。

而今诸科所需的老师他已经划拉的差不多了,但这两日渐渐的又发现一个问题从六部及各衙门找来的这些人多是官员,虽然品秩都不高,但既然是官,那真正动手实践的就不多。是以这批术科的老师总体而言理论有余而动手能力不足。

譬如从工部划拉来的那位,一部齐民要术倒是诵的乱熟,然则真要问到具体的筑城、行水之事时,他却是喏喏难言。

理论自然要有,但既是术科,没有实践经验终究是不成啊。归根结底,那个工部官儿还是在用读五经正义的法子读术科,这一个文科一个工科,其间的差异不言自明,不得已,唐松只能再想办法弥补。

他想到的法子便是聚集行业一线的尖端人才来补充之前那些老师们的不足,总要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才成。

哎要开办一所前所未有的通科学校,即便有内宫的大力支持,其间仍是琐碎艰难到了极处,种种之前想都想不到的问题层出不穷的涌现,只让唐松忙的陀螺一般转个不停,真是身心俱疲到了极点。

他在前面走,身后那些正在干活的匠人们的议论声大了起来,议论的话题自然便是这位天天脚不沾地的唐公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