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同人 >大明政客 > 分节阅读 815

分节阅读 81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再多的大军都难以保卫京城了。周延儒清楚,凭着不足十万的辽东边军,想要护卫辽东,不大可能,此举无异于饮鸩止渴,可惜到了这样的境地,周延儒没有任何的办法,朝廷也想不到好的应对办法了。

这个意见很快得以通过了,圣旨迅速发往辽东。

短短几天的时间,京城内外塞满了人,巨大的消耗,令京城无法承受了,就在朝廷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粮食的短缺问题出现了。朝廷已经没有地方能够调集粮食了,南方不可能了,辽东也调不到粮食,至于说永平府,自身都难保了。

周延儒很清楚,这样的情况持续下去,短时间之内就要出现重大的问题,粮食短缺是致命的问题,导致的后果就是大量人员的死亡,京城里面,虽说有京营维持秩序,老百姓不敢随意骚乱,但这种氛围,会最大限度的影响到京营的战斗力。

可周延儒没有办法,眼睁睁的看着这一切,万般无奈之下,周延儒甚至想到了,向天津的江宁营求助,恳求他们调拨粮食,解决京城粮食短缺的问题,不管怎么说,饥荒造成的是老百姓的死亡。

京城的粮价开始飞涨,原来粮食的价格,维持在每石三两银子左右,可现在已经涨到了每石三两黄金的价格了,短短几天的时间,暴涨了十倍。

京城外面的老百姓就更加的可怜了,寒冬腊月的,想着吃树皮野草都是很困难的,一些大树的皮很快被扒光了,就连地底下挖出来的观音土,都成为了稀罕的东西,这样的局面持续下去,最终就是大量的人员死亡,甚至有可能出现人吃人的境况。

这个腊月,是周延儒最难熬的腊月了,他不知道这样的状况如何的改变,也没有好的办法应对,皇上陷入到了绝望之中,根本就不过问朝廷里面的事情了,每日里都是躲在后宫里面,谁都不见,就算是有什么奏折,也全部都是内阁来处理。

其实周延儒要真的向天津的江宁营求助,这样的窘境是能够解决的,可惜在京城高压的氛围之下,周延儒不敢提出来这样的办法来,或许求助信还没有送到天津去,他自己就进入到大牢里面去了,这个时候进入大牢,是什么下场,那是不用说的。

就这样,周延儒丧失了解决京城粮食危机的最佳时机。

多尔衮很快攻下了昌平州,这一天是腊月二十七。

京城顿时大乱,从昌平到京城,不过一百多里地,多尔衮率领的后金鞑子,绝大部分都是骑兵,不过半天的时间,就可以抵达京城。若是多尔衮一鼓作气进攻京城,那京城就陷入到巨大的危机之中了。

这个时候,周延儒的想法也出现改变了,他开始不断的催促辽东的史可法,迅速率领大军前来护卫京城,至于说辽东的局面,暂时顾不上了,京城里面也进入了高度的戒严状态,京营军士全部都部署到京城的四门,京城分为内城和外城,内城当然是护卫的重点,皇宫在这里,若是后金鞑子攻到这里来了,那大明朝廷就真正的覆灭了。

但奇怪的是,多尔衮拿下了昌平州之后,没有马上展开进攻,而是派出了小股的部队,开始在京城的周边骚扰,这种骚扰形成的后果是致命的,更多的老百姓开始流离失所和逃亡,涌向了京城的方向。

后金鞑子为什么暂时停止了进攻,这个问题周延儒一直想不明白,与诸多的内阁大臣商议,也没有得到最终的答案,其实周延儒大可不必这么着急,多尔衮率领的后金鞑子,不足四万人,想要进攻京城,可谓是登天,京城里面,尚有五万京营的将士,加上锦衣卫以及各府的护卫等等,组织十万人抵抗是没有太大问题的,加之京城的城墙坚固,护城河宽大,没有特殊的准备,根本不要想着能够随意的拿下京城。

不仅仅是周延儒慌神了,整个的朝廷都慌神了。

可怕的巨变,就是在这种慌神之中出现的。

到了腊月二十八,距离大年夜还有两天的时间,京城外面已经开始出现大量的死人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有些人走着走着就倒下了,没有任何的预兆,不过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症状,那就是脖子粗大,或者是颈部会突然冒出来巨大的肿瘤,这些肿瘤在短短的一两天时间之内就会溃烂,散发出来恶臭,一些人死后,身体发黑,同样散发出来恶臭。

到了腊月二十九,京城里面也出现这样的情况了,死人开始骤然上升,官府甚至来不及统计数量了。

其实这样的情况,以前也出现过,最早还是在崇祯六年的时候,曾经在陕西出现过,不过随着粮食渐渐的充足,这种情况逐渐消失了,也就没有引发众人的注意,可不知道为什么,京城周边突然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了。

这个情况,没有引起朝廷的注意,他们认为是粮食短缺,引发了老百姓大量的饿死,而且朝廷目前根本就顾不上其他的事情了,应对后金鞑子的进攻,才是他们最需要考虑的事情,其他的统统放在后面。

一场巨变,就这样无声无息的出现了,这也预示着大明朝廷必定走向灭亡。

第一千二百四十章史可法的决断1

感谢陌生友人、yu200投出了宝贵的月票,感谢不左不右选择走中间路线的打赏,谢谢了。

京城局势的变化,对辽东的影响是巨大的,祖大寿本来是安排阎应元与史可法见面的,但因为多尔衮突然从大同发起进攻,直接威胁到京城,故而见面不得不推迟。

阎应元急的如同热锅上的蚂蚁,这就是关键时刻了,要是不能够见到史可法,真正等到变故出现了,一切都晚了,若是辽东边军大量被抽调了,辽东是不可能守住的,到这时,阎应元才想到了皇上的分析,看来皇上早就看到这一切了,只不过在关内闹腾的是多尔衮,用多尔衮的兵力调动辽东边军,令辽东的防御出现巨大的真空,完全可以预见的是,代善与济尔哈朗肯定做好了一切的准备,他们不会进攻广宁和西平堡,甚至不会进攻大凌河城与锦州等地,他们的目光对准的是山海关。

皇太极巨大的胃口,终于被阎应元注意到了,他相信,远在天津的皇上,一定也注意到这个问题了,此刻的大明朝廷,根本就没有其他的选择了,内地没有兵力可以调遣,唯一能够调动的就是辽东边军,朝廷不可能眼睁睁看着京城被多尔衮威胁甚至是攻破,那样的结局无法承受,故而朝廷调动辽东边军,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阎应元也感觉到了茫然,他与祖大寿、祖大乐一起分析了这个问题,想要朝廷不调遣辽东边军,几乎没有可能,总不能够眼睁睁的看着京城失陷,或者是陷入到危险之中。所以辽东边军是必须要调遣的,但如何的调遣,这里面是大有文章的,只要稍微冷静一下,就可以分析出来,皇太极是想着用多尔衮麾下的军队。调遣辽东边军,接着用代善和济尔哈朗率领的大军,一举拿下辽东的,不过已经六神无主的朝廷,是不是会注意到这点,那就不好说了。

阎应元不想顾忌到自身的安全问题了,到了最关键的时刻,他必须要见到史可法了。尽管祖大寿和祖大乐一再的劝阻,两人绝不想阎应元出现问题。否则他们就是归顺苏天成了,也是无法交代的。可惜阎应元的态度非常的坚决,祖大寿和祖大乐无奈,只好专门牵线搭桥了,让阎应元与史可法见面。

辽东巡抚衙门,厢房。

局势的变化,也是史可法没有预料到的,多尔衮从大同方向突然发动进攻的消息。传到辽东了,据说朝廷里面已经乱做一团。绝大部分的大人都是要求调遣辽东边军护卫京城的,这种趋势肯定是无法阻拦的,这也预示着辽东边军必然要做好相应准备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