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18(1 / 2)
富,击垮朝廷是有可能做到的。
朱审烜也清楚苏天成的打算,靖难之役,当年的明成祖朱棣也是采用这等的措施,蛰伏多年之后,羽翼丰满了,才开始兴兵的。
朱审烜几乎可以算出来苏天成所计划的步骤,首先是寻求山东、福建等地的统领权力,加强自身实力之后,还是要剿灭后金鞑子的,接下来要求自封为王,利用属地兴旺的局面,来影响其他的地方,寻求以最小的代价,推翻朝廷。
但这样的想法过于的理想化了,在朱审烜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
“坤元,你的意思我是明白的,但你这等的做法,几乎是不可能的,按照我的理解,能够走的道路只有两条,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出路。”
“哪两条道路啊。”
苏天成虽然是穿越人士,但对于这方面的事情,也不是那么有把握的。
“第一条道路,以大局为重,表面上服从皇上的旨意和朝廷的敕令,争取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剿灭后金鞑子,彻底减除外部的忧患,接下来考虑下一步的事情。但这样的选择,你很有可能遭遇到朝廷出乎预料的暗算,从而令实力大为削弱,第二条道路,决心和朝廷分裂,一切都以自身的利益出发,不管是朝廷还是后金鞑子,都在被剿灭的范围之内,你所能够选择的,就是这两条道路。”
“至于说你想着能够首先剿灭后金鞑子,同时与朝廷保持缓和的关系,这是不可能的事情,皇上已经开始动手了,甚至为了剿灭你和你所属的力量,甘愿与后金鞑子和谈,让后金鞑子表面臣服,这等的情况之下,你所谓的和平共处的目的能够实现吗,你认为朝廷会坐视不理吗,任由你壮大,若是进攻后金鞑子的同时,朝廷派遣大军前来剿灭登州、莱州和青州驻扎的江宁营,你如何应对,弄得不好是两面都不能够兼顾,最终一事无成的。”
“坤元,我知道你的睿智,但在如此重大的事情上面,你的考虑有些偏颇了,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有些时候,该舍弃的就要舍弃,两全其美固然是好的,做不到的前提之下,就不要考虑那么多了。”
苏天成点点头,没有反驳,一直以来,对皇上和朝廷,他都是采取隐忍的态度,何尝不是优柔寡断的表现,要不是江宁营如此的骁勇杰出,恐怕自己早就被朝廷算计的朝不保夕了,朱审烜身在皇家,非常清楚权力博弈的残酷。
“晋王殿下,你认为我该做什么样的选择。”
“你暂时不想与皇上和朝廷闹翻,这方面是可以考虑的,稳固的发展自身的势力,慢慢的扩大影响力,等到有一天,你的实力足以应对来自多方面的冲击了,那个时候就无所谓了,其实我认为,达到这样的目的,是很有可能的,登州、莱州和青州,能够赚到的赋税是惊人的,有了银子,什么事情都好办,我认为你先前的考虑是正确的,图谋山东和福建,接下来山东和福建中间的南直隶、浙江等地,是你夺取的重点,一旦掌握了这些地方,恐怕朝廷就是想着撼动你,也没有可能了。”
“晋王殿下的意思,暂时不要考虑剿灭流寇的事宜。”
“的确是这样,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你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可能要求事态完全朝着你的想法去发展,你若是真的做了那样的选择,等待你的肯定是失败。”
听了朱审烜的这些话,苏天成陷入到沉思之中。
夺取权力,必须要因时而动,要利用一切有利的力量和因素,包括利用后金鞑子来牵扯朝廷,这样的道理,苏天成是清楚的,更是明白的,但他一心想着剿灭后金鞑子,这种认识根深蒂固了,突然改变这样的策略,等于是基本改变了穿越之初确定下来的全盘计划。
做出来这样的选择,是非常痛苦的事情。
看见苏天成没有开口,朱审烜继续开口说话了。
“目前最为关键的事情,我认为是两个方面,其一是你刚刚说到的,争取杨嗣昌来到登州,第二件事情,就是对付驻扎在宣州的三万大军,这是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若是能够为我们所用,登州于宣州、复州等地,就可以连成一片了,依靠着这些地方,我们就占据了最为有利的位置,既可以威胁到京城,也可以威胁到沈阳,等到我们又了足够的实力,两线进攻是完全能够做到的。”
沉默了几分钟之后,苏天成站起来了。
“晋王殿下,说实话,放弃剿灭后金鞑子,实在是我所不情愿的,不过你说的很有道理,我会认真思考的,目前看来,我们首先还是要解决张凤翼所率领的三万大军的问题,其次就是请杨嗣昌来到登州的事情,最后就是尽量让张溥继续担任山东巡抚,为我们争取时间。”
苏天成没有说到剿灭后金鞑子的事情,其实已经下定了决心,准备改变以前的策略了,至于说今后到底怎么办,他还需要详细考虑,做出来最后的选择。
第一千零九十二章夹在中间
驻扎在宣州的张凤翼,一直都是忐忑不安的,比他更加不安的是吴三桂。
吴三桂跟随苏天成,什么作为都没有,反而失去了山海关这个基地,失去了掌控多年的军队,那些效忠他的军官,苏天成随便用了一个办法,就全部集中到大同去训练了,这等兵不血刃的手段,岂是一般人可以做出来的。感觉到没有什么出头之日的吴三桂,选择了投靠朝廷,投靠张凤翼。
苏天成在辽东取得大捷的消息传来之后,张凤翼很是庆幸,自己所做的选择是正确的,还好离开了登州,尽管说这令皇上和朝廷非常的不满意,但保住自身安全是第一位的。但这之后发生的事情,令张凤翼眼花缭乱了。
皇上大幅度调整了内阁大学士,而且发出了明昭,包括苏天成的奏折,都一并通过邸报发到了各府州县了,这里面的含义是非常清楚的,身在宣州的张凤翼,再次开始担心了,他率领的三万大军,这个时候,肯定成为了多方关注的焦点了。
想着与江宁营对抗,张凤翼是绝对不会做出来这等选择的,这是找死,江宁营的战斗力太强悍了,自己率领的三万大军,根本就不是对手,而且宣州的地理位置特殊,必须要依靠船只才能够回到山东,接着回到北直隶的,不客气的说,三万大军被苏天成卡住了喉咙,若是苏天成不排除水师,他们根本就无法离开宣州。
到了这个时候。张凤翼体会到苏天成的厉害了,每一步都算计的那样的准确,没有丝毫的误差,表面上看,三万大军驻扎在宣州,对复州以及登州等地,都形成了威胁,皇上和朝廷恐怕也是这样想的,实际情况是,三万大军不可能有任何的作为。只要离开了宣州。休想靠近复州,路上就面临被歼灭的命运了。
处在煎熬之中的张凤翼,情绪很不好,加之三万大军是依靠着朝廷的军饷来养活的。军士的待遇不是很好。与江宁营的差别太大了。宣州、复州等地的官吏,俸禄也是很高的,人家的日子过得舒坦。军士已经有不满意的表现了。
不过宣州等州县的官吏,对待大军是礼貌而又不客气的,大军绝对不准在宣州等地劫掠,不准骚扰百姓,否则各级官吏就会禀报督师府,相应的处罚措施也会接踵而来。
不长的时间过去,张凤翼感觉到,自己快要稳不住三万大军了。
若不是一些军士在平壤时候得到的金银财宝,恐怕早就出现哗变的情况,或者直接就投奔江宁营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