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89(1 / 2)
就汉八旗的军官,这里面有着很大的奥妙,汉八旗的军官,基本都是从满八旗所属的汉人中间抽调,每一个被抽调的汉人,本身就带有一定的烙印。
譬如说从正黄旗中间抽调的汉人,他最为忠心的就是皇太极,也就是正黄旗的旗主,从正红旗中间抽调的汉人,忠心于皇太极的同时,还要忠心于礼亲王代善。
济尔哈朗很清楚这里面的道理,也清楚皇太极让范文程参与到遴选汉八旗军官的意图,所以说,在相关的事情上面,放手让范文程去做。
按照每一旗五个甲喇额真和二十五个牛录额真的数额来计算,汉八旗直接的军事指挥官就需要配备二百四十人,加上其他一些副职和军需官,军官总人数接近五百人。
遴选工作开始之后,不断有军队进入到汉八旗的军营里面,先期人数不多。
范文程提出来一个建议,从满八旗中间抽调的汉八旗的军官,按照固定的比例来进行,汉八旗的甲喇额真一共是四十人,从满八旗的正红旗、镶红旗、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镶蓝旗军中,各自抽调两人,余下二十八人全部从正黄旗和镶黄旗之中抽调。
汉八旗的牛录额真一共是两百人,从满八旗的正红旗、镶红旗、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镶蓝旗军中,各自抽调十五人,余下一百一十人全部从正黄旗和镶黄旗之中抽调。
至于说相关的副职和军需官等等,从满八旗之中均匀抽调。
济尔哈朗几乎没有思索,满口答应了这个分配的比例。
两人将这个方案上奏给皇太极的时候,皇太极什么都没有说,没有说就等同于是同意了。
接下来,在抽调汉八旗军士的时候,范文程再次拿出来了方案。
原来孔有德率领的汉军,因孔有德殉国,余下的将士,全部都编入汉八旗,不管现在隶属于哪一旗,悉数都抽调出来,耿仲明率领的汉军,抽调一万人编入汉八旗,尚可喜率领的汉军,抽调一万人编入到汉八旗,这样汉八旗就有兵力接近四万人了,缺口的两万,从满八旗中间,继续抽调汉人军士进入。
至于说耿仲明和尚可喜带领的汉军,直接归皇上节制,不过在汉八旗展开征战厮杀的时候,耿仲明和尚可喜两人必须要协助,必要的时候,汉八旗可以直接调遣。
汉八旗若是军士不足六万人,可以在辽东的汉人中间招募。
这个方案,皇太极也是完全同意的。
这个时候,济尔哈朗明白了,原来有关汉八旗成立的一应计划,范文程恐怕都是知道的,也就是说,皇太极早就和范文程商议过了,有了初步的方案,自己出面来负责具体的事宜,只不过是挂着一个牌子,因为这么大的事情,直接要求范文程负责,朝廷里面是无法通过的,闹了这么久,自己不过是被人举着的牌子。
济尔哈朗当然不会对皇太极有什么意见,成立汉八旗的举措,他是完全赞同的,能够很好的利用这些汉军将领,对于稳固大清国的军力,有着巨大的作用,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满人毕竟不多,掌握了中枢就可以了。
但济尔哈朗对范文程是有着不小的意见的,当初成立大清国水师的时候,济尔哈朗就对范文程有一些看法了,皇太极和兄弟之间的关系,本来是亲密无间的,不管满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出现了什么争执,那是满人之间的事情,要杀要剐也是满人自行来决定,不需要你范文程来操心,如今你范文程操心这么多的事情,专门在皇太极和兄弟们之间,树立起来了一道篱笆,人为的制造了障碍,用汉人的那一套迂腐的思维,来蛊惑皇太极,岂不是用心险恶。
济尔哈朗的心思缜密沉稳,这些心思是不会透露出来的,他和多尔衮不同,更是看不惯阿济格的莽撞,要害的事情,他都记在心里,寻找发泄的时机,如今皇太极异常的宠幸范文程,这个时候,绝不是发难的机会,还是忍一忍,反正皇太极最终需要依靠的,还是满人权贵,而不是以范文程为代表的汉人。
第七百四十二章汉八旗的影响2
短短一个星期,汉八旗的军士到位了,正式的成立仪式,定在了三月初五进行。
这段时间,范文程忙的脚不沾地,绝大部分的事情,郑亲王济尔哈朗都委托他去直接办理了,有些时候,范文程也想着谦虚一下,无奈济尔哈朗每次都表示,完全信任范文程,所以说,范文程乐的勉为其难了。
汉八旗成立的仪式是很隆重的,礼亲王代善、睿亲王多尔衮、英武君王阿济格等人,都是要回到沈阳来的,庆贺汉八旗的成立。
皇太极的圣旨下去之后,代善等人很快回到了沈阳,代善回来的时间稍微晚一些,三月初二回到沈阳,至于说多尔衮和阿济格等人,二月底就回到沈阳了,他们距离的地方近,不需要耽误多长的时间。
三月初三,皇太极在皇宫设宴,款待代善、多尔衮、阿济格等人,包括水师主帅叶布舒、副帅尚可喜等人,都在被邀请之列,至于说身在沈阳的豪格、济尔哈朗、多铎、耿仲明等人,也是要参加这一次的宴会的。
汉八旗成立,皇太极的手里多了一支强悍的军队,而且汉八旗在范文程的精心策划之下,牢牢掌握在皇太极的手里,汉八旗的绝大多数的军官,都是出自于正黄旗和镶黄旗的,是绝对服从皇太极领导的,皇太极的心情是非常好的。
宴请众多的亲王、郡王、贝勒、贝子以及王爷、文武大臣的时候,皇太极的心情非常好,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奋斗,他总算是完全掌握了大清国的最高权力,而且这种权力越来越牢固,曾经的四大贝勒之一的代善。完全臣服了,多尔衮、多铎、济尔哈朗、阿济格等人,也是绝对服从指挥的,至于说耿仲明和尚可喜等人,更是尽心尽力。
皇太极的儿子豪格和叶布舒,权势渐渐开始稳固。特别是叶布舒,虽然年纪不大,但成为了大清国水师主帅之后,马上出现了巨大的改变,变得沉稳起来了,这是皇太极最为欣慰的地方,他必须要令自己的统治,延续万万年。
至于说范文程,已经成为皇太极最为信任的智囊。
大殿之上。人才济济,皇太极的高兴溢于言表,高举酒杯,频频给众人敬酒。
在这种气氛之下,众人也受到了影响,大家对皇太极还是非常敬重的,知道皇太极为大清国的繁荣昌盛所做的贡献,所以说。众人都是开怀畅饮。
酒宴结束之后,皇太极明显喝多了一些。这对于长期领兵征战的皇太极来说,不算是什么事情,好好休息一下就可以了,所以说,宫中侍卫很快扶着皇太极去歇息了。
剩下的众人,自然是打道回府的。
这之中。代善没有喝多,他的年纪大一些了,资格也是非同一般,没有谁会劝着他多喝酒的,大殿之上的一切。都在他的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