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同人 >大明政客 > 分节阅读 484

分节阅读 48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

“造船厂和码头的建设,是目前最为主要的任务,必要的时间,江宁营的将士、新招募的军士,大部分都可以投入到其中。”

“上次在文登的时候,我已经说过了,登州和莱州的官吏,俸禄太低了,必须要做出来调整,这件事情如今就落实,俸禄照旧,按照朝廷的规矩来,月例银子,知府每月一百两,同知和知州每月八十两,通判和知县每月七十两,县丞和主薄每月六十两,典史每月五十两,知府衙门的吏员,司吏每月三十两,典吏每月二十两,书办每月十两,其余衙役每月五两银子,登州和莱州按照这个标准执行,至于说青州,暂时不执行,等候朝廷调整官员之后,再行实施。”

“俸禄到位了,要求也就不一样了,谁若是不按照规矩办事情,严惩不贷,你们中间的绝大部分人,都是跟随我多年的,若是你们中间,有人怠于政事,纵容下属了,甚至是贪墨了,不要怪我不留情面。”

第七百三十四章银子的来历和用途

几乎是一夜之间,聚集在城池里面的老百姓,大量减少了,苏天成做出来的决定,具有决定性的杀伤力,来到登州和莱州的老百姓,好不容易手里有了土地,若是因为不能够耕种,被官府收回去了,那就亏大发了了,而且这一次,老百姓耕种的积极性空前的高涨,不需要官府催促,家家户户都是在田地里面忙碌。

早就来到登州的牛二等人,这个时候成为了香饽饽,不少的农户,特别是江宁营将士的家人,知道甘薯和玉蜀黍的产量,争相请牛二等人指导,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好像牛二等人指导一下,田地里粮食的产量,就是要高一些的。

不少的官吏本来还有些担心的,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担心不存在了,农户种植的积极性是非常高的,速度也是很快的,一些速度快的农户,很快又开始到城池里面做工了,能够挣到的银子,他们是绝对不会放弃的。

迁移到登州和莱州的人户,大致分为了四个层次,第一层是江宁营将士的家人,这些人的条件普遍都是不错的,家家户户都是有银子和粮食的,按照官府的安排,有些住在了城池里面,有些住在了村镇里面,能够进入到府城的,大部分都是军官的家人,住在县城里面的,是条件稍微好一些的,不过居住在村镇里面的,条件也不差。第二层是商贾的家人,包括少量的士绅富户,这一层比较特殊,条件是最好的,水平也不一样,这些人基本都居住在府城里面。或者是州城和县城里面。第三层是各地迁徙来的农户,他们大都是熟悉江宁营的情况,日子也算是过得去,考虑到来到登州和莱州,能够分配到土地,能够挣到银子。也就毫不犹豫跟着过来了。第四层是从后金逃回来的汉人,这一部分是条件最差的,尚需要官府的救济,不过这些人也是最能够吃苦的,而且他们分配到土地之后,远在北直隶或者是陕西、山西的家人,也慢慢开始朝着登州和莱州迁移了。

既然分为了四个层次,那就肯定是有高下之分的,身份最为显贵的。还是江宁营卫指挥使以上军官的家人,江宁营卫指挥使以上的军官,不仅仅有军职,还有文职,这就表示他们的家人,身份也是不一般的,士绅富户的身份依旧是不同的,他们收到了大家的尊重。官府对他们的态度也是不错的,其次就是江宁营将士的家人。也是受到尊重的,最差的还是从后金逃回来的汉人,很多人回来之后,立刻剃掉了头发,头上戴着帽子,等着头发慢慢的长出来。

这样的情况。苏天成是知道的,但他不可能制止,人本来就不可能完全平等,身份地位的区别,什么时候都是存在的那种所谓人人平等的境况。只是在口号里面喊出来的,几百年之后也不可能做到的。

迁往登州和莱州的老百姓,依旧在增加,济南府和兖州府的人员,大量朝着登州和莱州聚集,青州府的老百姓,稳定很多,他们都知道,青州府也归苏天成管辖了。

山东巡抚能够管到的地方不多了,除开济南府和兖州府,剩下就是东昌府了,不过苏天成代管登州、莱州和青州,也是从抵御流寇的角度出发,巡抚也只能够是干瞪眼,再说了,山东乃是战略要地,也遭遇了诸多的战乱,和南方是无法比较的,这里的各级官府,穷的还是居多的,能够少管一些,也就少操心了。

二月十六,王大治带着大队人马,终于来到了登州。

大量的箱子被抬进了督师府,没有谁知道箱子里面装的是什么。

苏天成很清楚,一千万两白银来到了登州,他可以放心了,这一下可以施展手脚了。

宋思军是不可能拿出来这么多的白银的,这里面还有其他一些借来的白银,其中朱审烜借出了两百万两,朱由菘借出了两百万两,秦王朱存枢、瑞王朱常浩和韩王朱亶火脊各借出了一百万两白银,宋思军凑到了三百万两白银。

朱审烜和朱由菘是不用说的,两人得知苏天成需要借银子的时候,没有丝毫的犹豫,很爽快的就拿出来了两百万两白银,至于说秦王朱存枢、瑞王朱常浩和韩王朱亶火脊,也是不会犹豫的,他们在互市上面,赚到了大量的白银,可以说是富得流油了,借出去一百万两白银,也不是很困难的事情。

除开朱审烜和朱由菘,其余几个藩王,都是清楚的,借给苏天成白银,肯定是不会吃亏的,当初苏天成到陕西出任巡抚,找他们借了白银,后来不仅如数归还了,他们还在互市里面,谋到了一处商铺,和蒙古部落做生意,大发其财,这一次苏天成建设登州和莱州,肯定是需要大量白银的,这些银子借出去,不需要担心,肯定是能够很快得到利润的。

朱审烜和苏天成的关系不一般了,不管从哪个角度出发,都是需要帮助苏天成的,至于说朱由菘,有着敏锐的政治眼光,肯定是支持苏天成的。

银子到了,苏天成安排的诸多事情,就可以开始实施了,包括码头的建设、造船厂的建设等等。

熊子健首先到了督师府。

厢房里面,苏天成神情严肃,一字一句的开口了。

“熊子健,你在江宁营的时候,长期管着后勤方面的事宜,知道江宁营的开销是巨大的,这些年,为了维持江宁营的运转,很多人都是耗费了大量的心血,安宁堡和靖边的互市,维持江宁营的运转,勉强还可以,但维持水师的开销,就没有多大的可能了,江宁营每年需要三百万两左右的白银,才能够维系,特别是研制火器的开支,颇为巨大,但这方面的银子,我们是不能够省下来的,这里面的艰辛,你很清楚。”

“这一次,你负责修建威海卫码头,我给你三百万两白银,必须在半年的时间之内,建设好码头,银子只有这么多了,不管你想什么办法,都要修建好码头。”

熊子健的身体颤抖了一下,长期管着江宁营的开销,银子他见过不少了,不过苏天成一口气拿出来这么多的白银,在他的思维里面,建设好威海卫的码头,不需要那么多的银子,最多也就是一百多万两白银就足够了。

“大人,下官以为,不需要这么多白银的,最多一百五十万两白银,下官保证修建好码头,若是不能够完成任务,请大人治罪。”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