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同人 >大明政客 > 分节阅读 248

分节阅读 24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的来源,很简单,各地不是收取了剿灭流寇的银两吗,将这些银两拿出来,购买粮食和种子,接济农民。

第二件事情,规范赋税。

各地不准巧立名目,征收赋税,剿灭流寇,是官府的职责,不准增加老百姓的负担,从二月初一开始,州府将派出人员暗查,若是发现盘剥百姓的情况,不论何等原因,牵涉到的官吏,一律免职,押入大牢。

第三件事情,清理耕地。

河南府的拥有的耕地,在三个月时间之内,彻底清理一遍,一州十三县,首先自行清理,在规定的时间之内上奏清理的情况,府衙会根据清理的情况,适当的时候,展开复查,彻底弄清楚河南府内耕地的多少,府衙特别强调,不管耕地xg质如何,不管是官田还是民田,必须要清理清楚,若是在复查过程中,发现瞒报的情况,追究官吏的责任。

第四件事情,平抑物价。

河南府内的物价,要彻底清理,重点是粮食和食盐的价格,府衙要求,大米的价格,每石不准超过四钱银子,麦面的价格,每石不准超过三钱银子,食盐的价格,每经控制在一两银子的范围内。各地若是出现商贾闹事的情景,州县衙门,及时报告,江宁营将出动将士,彻底剿灭。

第五件事情,扶住商贾,发展商贸。

州县要规范商贾的行为,正常做生意的商贾,要给予大力支持,不法商贩,要坚决打击,府衙若是发现官商勾结,损害百姓利益的事情,严惩不贷。

五件事情布置下去了,声势很大。

苏天成可不会暗箱co作,这几件事情,府衙很发出来告示,张贴出来,河南府的官吏,到各地宣传,州县同样要派出官吏,四处宣传。

为了能够真正落实,让老百姓知道这些事情,苏天成调遣了江宁营的将士。

一州十三县,江宁营的将士,分成若干个小组,到了每一个地方,督促地方落实。

这样的声势,想要真正的落实,是有着很大困难的,不管怎么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官场上,阳奉y违的举措,到处都是,可河南府的官吏,不敢不执行。

这是因为,苏天成的手里,已经有了尚方宝剑。

尚方宝剑的威力,谁都是知道的,若是在这样的风头上不注意,触霉头了,知府大人请出来尚方宝剑,自己的人头就保不住了。

知府大人有着先斩后奏的权力,河南府多有的官吏,都是清楚的。

河南府的百姓,面对这样的告示,都有些不敢相信,不久前,官府还在拼命的盘剥他们,说是要供给江宁营剿灭流寇,这才多长的时间,一切都发生变化了,官府竟然要扶持百姓和农户了,难道说任的知府大人,真的想着,为老百姓做好事吗。

河南府的局势,变得微妙起来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阅读。

第三百七十九章各怀心思

消息总是穿的很。最

柳敬亭开始发挥作用了,一手板书,让河南府的老百姓明白了,原来到河南府担任知府大人的,竟然是前些年,在河南赈灾的那位大人。

这一下,老百姓真的相信了,河南府真的来了一位青天大老爷。

不过,这些要求,对于河南府的官吏来说,简直就是灾难了。

府库里面,不可能有那么多的银子,收到的赋税,早就进入官吏的腰包了,现在想着他们拿出来,算是蛇洞里面拔蛇。

虽然说苏天成的手里,有皇上赐予的尚方宝剑,可也有着官吏想着,法不责众,大家都不遵照执行了,难道说苏天成将所有的官吏都杀掉吗,从这样的角度来说,苏天成算是孤家寡人,不可能与整个河南府的官吏做对的。

抱有这种想法的官吏还是不少的,大家的目光,自然集中到了陕州知州李子雄的身上。

李子雄毕竟是知州,从五品的品秩,管辖着灵宝县和阌乡县,这样的事情,知县是不能够出头的,品秩不够,也没有号召力。

就在府衙派人到州县宣传的时候,各县知县也派出自己的幕僚,赶赴陕州,找到李子雄去商议办法了。

河南府虽然属于贫穷之地,可官吏的收入还是可以的,这里的诸多官吏,和商贾勾结,随意的抬高物价,粮食和食盐的价格,都是令人不敢相信的,这样做的后果,官吏也是清楚的,必然令百姓越来越贫穷。可奈何的情况下,卖掉田地,沦落为佃户或者是流民。

官吏所谓,反正朝廷很多的时候,都是免去这里的赋税。再说了,这些年流寇so扰,一切的罪过,都可以推到流寇的身上的。

他们想到的是眼前利益,银子能够进入腰包了,才算是自己的。只要有银子了,巴结好了上司,想办法调离,拍拍屁股走人,这里与自己还有什么关系。

也不是所有的官吏,都能够得到好处的。手里没有权力的官吏,只能够靠着俸禄生活,甚至是难以养活家人,眼巴巴看着也没有办法,谁叫你自己没有权力。

问题肯定是存在的,官吏有俸禄,衙役就惨了。混得好的,得到了上面官吏的重视,能够分配到好差事,赚到的银子超过官吏俸禄的好多倍,混得差的,讨不到差事,境况比乞丐还要惨,饭都法吃饱。

李子雄也没有想到,府衙发布告示之后,十三县的知县。都派来了幕僚。

他的怨气是很大的,来以为,苏天成和江宁营到河南府来了,上面有要求了,能够趁着这个机会。好好的捞一把,所有的责任都是府衙和江宁营的,与自己没有关系,想不到苏天成来了这一手。

陕州这样的穷苦之地,鬼才愿意呆,有钱的士绅富户,包括商贾,都要想方设法离开这里,李子雄身为知州,若是不能够捞取银子,辛辛苦苦做官为什么啊。

已经在陕州三年了,银子还是捞取了不少的,就算是那些离开陕州的士绅富户,老宅子在这里,每年也忘不了孝敬,不用说从百姓头上搜刮的钱财了。陕州是三省交界的地带,天高皇帝远,这里的老百姓,什么都不知道,畏惧官府,屁都不敢放一个,大不了流寇来的时候,一窝蜂跟着去了。李子雄巴不得流民这样做。

府衙下发的告示,断了他的财路,而且要求官府赈济百姓,这等于是从他的口袋里面掏银子,他岂会乖乖就范。

李子雄也不是笨蛋,好歹混到了知州这个位置。

他也认真分析过了,苏天成到河南府的时间不长,还没有能够彻底的立足,说白了,就是没有支持的官吏,身边没有一帮人,虽然说皇上赐予尚方宝剑了,苏天成不可能大开杀戒,事情还是需要下面的官吏去做的。

有了这样的想法,李子雄表面上大力支持府衙的决定,还派出州衙的官吏,跟随下去宣传,可暗地里,没有任何的行动,老百姓是不是有种子,是不是有粮食,他不闻不问,粮食和食盐等商品的价格,也不去调整。

十三县的代表来到陕州之后,李子雄昏了头,竟然安排在官驿世俗,一切的开销都是州衙直接负责。

与众人商议的效果非常好,李子雄非常好的满意。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