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66(1 / 2)
。
要知道,学子的骨头是很硬的,最为看不惯的,就是背后中伤的做法,苏天成和张溥之间的辩论,这该是多大的事情,参加的人还有钱谦益和黄道周,面对如此重要的事情,东林三公子都敢于随便说,更不要说其他的事情了,有人觉得,难怪东林四公子为首的刘云清,毅然离开,投奔了苏天成,可见在品行的比较上面,三公子是输了一筹的。
这一次的讨论,有些奇怪,没有出现一边倒的情况,按照张溥、钱谦益等人的影响,南直隶的学子,要毫无疑问支持他们的,至于说苏天成,虽然文采出众,但和学子的接触,毕竟不多,在学子中间的影响,相对还是小了很多的。
或许是黄道周显示出来了不同的态度,但更为关键的是,南京兵部尚书、直浙总督、参赞军务范景文,在一次讲话的时候表态了,他的话语,居然是支持苏天成的,这就令众人开始沉思了。
在官场上,范景文的影响是非同一般的,也是诸多的学子所推崇的。
于是,南直隶的士子,分为了两大阵营,一边是支持张溥和钱谦益的,一边是支持苏天成的,两派学子争得面红耳赤,常常让双方都下不来台。
这一切的情况,终于引起了苏天成的注意。
他已经请渠清泽帮忙了,在给上面的奏折中间,提出来了面圣的事情,时间安排上面,必须要尽快,这一次,他下定决心了,和朱由检好好的谈一谈,无论如何,都是要说动朱由检支持自己的。
自己与张溥之间的辩论,引发了南直隶士子的争论,这是出乎预料的,毕竟当天到四海酒楼的,就是那么几个人,渠清泽和王大治是绝对不会说的,至于说张溥、钱谦益和黄道周,因为身份的关系,也不会随便说,剩下就是黄廷平、易礼高和邹平章了。
想到邹平章那样的xg格,苏天成暗暗叹气,年轻人具有这样的xg格,没有什么稀奇的,穿越之前,自己年轻的时候,有些xg格,还要厉害,只不过经历了这次的穿越,成熟稳重了很多,肩负的责任也不相同了。
负责去打探消息的苏俊,来到了三堂。
“大人,属下打听清楚了,上元县、江宁县的士子,包括诸多的士绅富户,确实在议论和争论您与张溥之间的辩论,泄露四海酒楼辩论事宜的,是东林三公子,他们胡言乱语,没有按照实际情况,引发了黄道周大人的不满,黄大人站出来说话了,原原本本说了当ri的辩论,如今,东林三公子为众多的士子唾弃啊。”
看着苏俊兴奋的表情,苏天成面带微笑开口了。
“苏俊,辛苦你了,还有什么消息啊。”
“对了,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据说范大人在得知这件事情之后,有过表态,他的意见,是支持您的,范大人的表态,在士子中间,引发了很大的反响。”
苏天成的神sè,有些严肃了。
“哦,原来有这样的事情啊,那你是否打听到,如今的辩论情况,究竟怎么样了。”
“这个,属下还不是很清楚,听说是旗鼓相当,毕竟好多的士子,要么就是东林书院的学生,要么就是复社的成员。”
“好了,我知道了,这段时间,你重点去打听一下,看看这场讨论,究竟是哪一方占据上风,不要有什么顾忌,尽管实话实说。”
看着苏俊离开之后,苏天成的神情更加的严肃了,这样的辩论和讨论,可不能够小看,这是一次改变历史发展的重大机会,众多士子的认识,在慢慢开始发生改变了,要说读书人中间,真正的富裕户,也不是很多的,大部分的人,还是渴望公平正义的。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
第二百五十五章预料之外
张溥出身在一个士大夫的家庭,他的伯父张辅之,曾经担任南京工部尚书,可惜张溥的母亲,出身侍婢,令张溥得不到家族的重视,所以说,他读书特别的刻苦。这方面的遭遇,倒是与苏天成有些相似。
天启四年,张溥在苏州创立应社,这也是复社的前身,创立应社的初衷,是不满意魏忠贤的专权,应社提倡尊经复古,提倡名节,意在改变当时的社会风气。
慢慢的,大明全国各地都有了诸多的文社,而在这些文社之中,张溥居于领袖的地位,到了崇祯二年,复社正式成立,因为复社集合了全国各地的大部分学社,故取名复社,复社的宗旨明确,期与四方多士共兴复古学,将使异ri者务为用。
复社上承东林,与东林的主张和立场都是一样,一般人都将他们视为东林党人。
到崇祯三年,复社发展非常迅速,社员遍布全国各地,党羽半天下,有姓名可查的社员。就有三千多人,复社因此声震朝野。
随着复社的壮大。弊端随之出现,社员鱼龙混杂,“迨至附丽者久,应求者广,才隽有文倜傥非常之士,虽入网罗,而嗜名躁进、逐臭慕膻之徒亦多窜其中矣。”而复社本身,也由读书做学问的地方。变成了人们争权夺利的地方了。
张溥不是圣人,只是普通人,随着复社的发展壮大,声誉ri隆,他本人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开始通过其自身和复社的影响力,开始干预政治。连科场都被他把持了,而且做得冠冕堂皇,没有丝毫的顾忌。
因为吹捧的人多了,地位高了,张溥有些志得意满了,加之复社的门生遍布天下。有着一呼百应的声势,所以说,他开始无所顾忌了。
最为明显的反应,是会试和殿试之后,张溥留在了翰林院。成为了庶吉士,受到了内阁首辅周延儒的尊重和赏识。开始指点江山,没有将诸多的同僚看在眼里,以为老子天下第一,甚至内阁次辅温体仁都看不惯了。
若不是遇见了苏天成,张溥后续的发展,还是很辉煌的,虽然遭受了一些挫折,但最终以复社和本人之力,令周延儒再次成为内阁首辅,周延儒上台之后,大量任用复社成员,令复社的威望和影响,达到了顶峰。
可惜,历史的发展,已经出现了改变,无他,因为苏天成出现了。
士子之间出现辩论,刚开始,张溥是信心满满的,他以为,苏天成虽然有着惊艳的才学,虽然做出来了不少的事情,但是在士子中间的影响,微不足道,根本不能够和自己抗衡,不要说苏天成,就是南直隶的诸多知州知府,也不一定能够和复社抗衡。
可局势的发展,大大出乎了他的预料。
首先站出来的是黄道周。
黄廷平、易礼高和邹平章三人,故意歪曲四海酒楼的辩论,刻意贬低苏天成,这件事情,张溥是知道的,他默许了,或许是觉得苏天成没有给自己面子,教训一下也好。可惜黄道周站出来,说真话了,原原本本的说出来了当ri的辩论。
如此一来,引发了轩然大波,不少的士子,开始品评黄廷平等三人的人品,更有极个别的声音,开始质疑他张溥,是不是知道这件事情,为什么没有能够阻止,都是东林一党,要说张溥不知道,没有谁会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