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同人 >大明政客 > 分节阅读 60

分节阅读 6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地,有所作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坤元看待所有事物,也是论心不论行,公公关心坤元,就是坤元的恩人,这礼物,公公一定收下,这是坤元的一片真心。”

秦三德听得非常仔细,所谓同病相怜,他根本就没有想到,苏天成也有着这样的遭遇,而且苏天成说得很是坦诚,觉没有看不起自己的意思。

“苏公子的一片真心,咱家可不敢辜负了。”

秦三德接过了盒子,打开之后,只是看了一眼。

“会元郎如此的大礼,咱家不敢当啊。”

秦三德虽然是这样说的,但双手一直都是牢牢捧着盒子。

“公公万勿推辞,若是公公推辞,坤元不知道该如何了,还以为是公公瞧不起坤元,如此的薄礼,怎么能够和公公的大恩比较啊,他ri能够有机会,坤元还要好好感谢公公的。”

“嘻嘻,会元郎真的是会说话啊,咱家算是见识了。”

秦三德脸上出现了灿烂的笑容。

“苏公子如此的坦诚相见,咱家也就不绕弯子了,咱家听说,公子想着外放啊,公子如此的学识,离开了京城,还真的是可惜啊。”

苏天成内心是无比高兴的,看来董昌还是想到了办法,秦三德今ri的意思,也是很明确的,自己的想法,终于可以实现了。

这算是看见了一丝的曙光了。

“公公,坤元不是这么看的,坤元年轻,没有经历磨砺,若是一直在京城,不知道民间疾苦,缺乏经验,难以有所作为啊,故而想着外放。”

“恩,公子是想着做大事情的,想法也是与众不同啊,咱家可没有公子那么大的魄力,这留在京城,在皇上的身边,若是想着做什么事情,容易很多的,依照公子的才干,皇上一定是很倚重的。”

“公公,坤元担心的就是这一点啊。”

秦三德睁大了眼睛,看着苏天成,有些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坤元前面已经说过,没有经验,年岁也不大,若是在皇上身边,不能够提出来好的建议,辜负了皇上的苦心,一辈子都不得安生啊,坤元牢记一句话,打铁还需自身硬,因为这样的考虑,所以坤元想到了外放啊。今ri也就是遇见了公公,坤元才说出来这番话的,在他人的面前,坤元是断不敢说的,若是人家误解了,还以为坤元不知道天高地厚啊。”

“恩,公子这么说,是有一定的道理啊,这不知道下面的情况,确实容易遭遇蒙蔽的。”

“所以坤元要请公公帮忙了。”

“好说,好说,不过咱家能力有限,若是帮不上,公子可不要埋怨啊。”

“坤元说过了,论心不论行的。”

“好,就冲着公子的这句话,咱家也一定尽力的,对了,公子的诗词,作的真好啊,皇

上都是有些喜爱的。”

秦三德笑嘻嘻离开了,看样子,是真正的高兴。

苏天成知道,自己已经成功了第一步,参加殿试,不管情况如何,依照自身的条件,肯定是要进入翰林院的,熬过一年到两年,甚至是更长的时间,到六部做主事,继续升一步做郎中,之后到都察院,做佥都御使,接下来就是外放,成为巡抚之类的大臣,最终进驻六部,顺理成章进入内阁。

可这一圈走下来,不知道要多长的时间,说不定明朝已经被后金和农民起义军推翻了。

外放到地方上面,只要是掌握了实际的权力,有了一块活动的地方,他就有办法,做出来一番大事情,不断的集聚自身的实力。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会遭遇到数不清的困难,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既然有了充足的条件,做不好就是自身的无能了。

苏天成是不会示弱的,哪怕遭遇天大的困难,他的心目中,已经有了清晰的计划,这个计划,需要逐步的完善,但只要按照计划进行下去,不要多少年的时间,一定会震惊整个的大明,甚至整个的世界。

第九十七章会试恩师1

从明天开始,每天三更,分别是上午的八点到九点,下午的两点到三点,晚上的七点到八点,今后基本都是这样了,不管本书的成绩如何,都要感谢支持我的读者大大,提出来的意见,我都认真拜读了,争取在后面做出来改进。期望得到更多的支持,点击、收藏、推荐,拜谢读者大大了。

苏天成是会试会元,按照规矩,他必须要去拜访恩师,也就是周延儒和温体仁,两人是会试的主考官,也就是他的恩师。

这是起码的礼节,读书人必须遵循的礼节。

若是其他人高中会元,早就屁颠颠的去拜访两位大人了,一个是内阁首辅,一个是内阁次辅,权势滔天,要是得到他们的赏识,这前途有什么课co心的,可惜苏天成不是普通人。

两人都必须要拜访,这个过程中,自己一定是会遭遇到一些事情的,应该如何来应对,一定要考虑清楚,既然下决心外放了,就不要体现出来过多的巴结意思,但也不能够表现成器宇轩昂、拒人千里之外的态度,那是找死。

按照历史的记载,周延儒稍微正直一些,可也是有些才大志疏的,难以胜任首辅的职位,受到朱由检无比的信任,却没有能够力挽狂澜。至于说温体仁,纯粹是jin臣小人,自身没有什么能力,却善于玩弄政治,在首辅位置上面多年,未曾做出来一件利国利民的事情,整天想到的就是维持自身权威,排斥异己,镇压持反对意见的人,弄得朝廷里面乌烟瘴气,大明的国力急剧的衰退。

历史的描写,终归是描写,周延儒和温体仁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既然穿越到明末来了,苏天成自然是依靠自身的判断的。不管是正史还是野史,终归是参考,带着先入为主的概念,来看待大明朝,肯定是要吃亏的。

这里面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描述周延儒和温体仁两人的功绩,大都是明朝的遗老,或者是东林党人,包括清朝的一些史学家,他们究竟是站在上面角度上面的,这值得琢磨。

而对两人的描述,存在很大程度的党争味道。

苏天成对所谓的党争,是非常反感的,就是自诩为清流的东林党,在他看来,明末的时候,不仅仅没有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反而一味的排斥异己,宣扬自身的思想,凡不合乎自身利益的言论,统统的予以打击,想不到国家已经处于生死存亡的状态,想不到老百姓生活在痛苦之中,这样的党派,就是吹到天上去了,他也看不惯。

历史学家,描述历史,或者是评论历史的时候,需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面,遗憾的是,能够做到的凤毛麟角。

好多的历史评论,苏天成特别的看不惯,那就是评论历史的人,将自己当做了正义的化

身,不管是多么优秀杰出的历史人物,在他们的眼里,总是存在巨大的缺陷,他们用人世间做不到的标准,来要求历史名人,反正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基于这样的原因,他特别不相信正史,好多的正史,都是统治者自身需要的体现。

周延儒的府邸,并非是那么的豪华,这令苏天成有些吃惊。在他看来,内阁首辅的府邸,一定是首屈一指的。

会元前来拜访恩师,门房是很聪明的,绝对不会刁难,要是惹恼会元,说不定自己就要挨板子了,不过,会元郎给了银子,门房还是笑着接纳了,内心里面觉得,这个会元郎,真的是明白事理,而且表现谦逊,态度低调,真的是有大将风度。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