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同人 >大明政客 > 分节阅读 13

分节阅读 1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知道是做什么生意的,她们的周围,有一些穿着粗布棉袍的男人,毫无顾忌说笑,时不时好动手动脚,占一些便宜。

稍微注意了一下这些女人,虽然脸上涂着厚厚的粉,但还是掩饰不住岁月流逝的痕迹,这大概就是那些命运最为悲惨的青楼女子了。

明朝的青楼女子,不单单是指ji女的,分为两种,一种是卖艺不卖身的,一种就是ji女了,有些卖艺不卖身的青楼女子,琴棋书画样样jg通,如果运气好,能够从良,被人赎身,那也是很不错的结局。

但社会上对青楼女子的看法,总是存在偏见,认为她们就是下三滥的女人,特别是官府中人,宁愿一掷千金去iáo女人,狎青楼女子,也不愿意迎娶最为出sè的青楼女子,认为那样做有份。

青楼女子的结局,一般都是较为悲惨的,名气越大的越是悲惨,年轻貌美的时候,身边围着达官贵人,年纪大了,无奈嫁作商人妇,可惜商人总是看重名利,对于娶回家的青楼女子,一段时间之后,始乱终弃。

苏天成很清楚的记得秦淮八艳,除开马湘兰已经去世,余下的柳如是,顾横波,董小宛,李香君,寇白门,卞玉京,陈圆圆,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

“苏兄留步,留步。”

这声音有些熟悉,苏天成转过身,看见一个年轻人慢慢走过来了。

年轻人看上去二十岁左右,浓眉大眼,比自己矮一些,但很有jg神。

苏天成很快从记忆里面搜索出来了这个人的信息,刘仲基,平阳府生员,父亲是平阳府吏房的资深典吏。

头脑里面没有其他的信息了,苏天成努力搜索,可惜空空如也。

“原来是刘兄,幸会。”

刘仲基看着苏天成,眼神透露出来惊奇。

眼前的苏天成,留给他的印象有些不对,表现很是沉稳,眼神非常清澈,难道说一段时间不见,苏天成突然的脱胎换骨了。

苏天成留给他的印象很是深刻,不苟言笑,总是死读书,也缺少乐趣的。

当然,苏天成疯癫的事情,刘仲基是不清楚的,毕竟这个时代,信息是非常闭塞的。

近来苏天成做出来的事情,他是知道的,给佃户分发粮食粗盐和种子,他也和众人议论过,不少人都认为,苏天成是散财童子了。

“苏兄,在下做东,一同到青楼去看看耍耍,寒冬腊月,闲着也没有多少的事情,不知道苏兄意下如何啊。”

刘仲基说完,拉着苏天成,朝着不远处的一家青楼走去,也不管人家是不是愿意。

苏天成忽然想到了一些事情,这个刘仲基,为人还是不错的,喜欢吃喝iáo,喜欢享乐。

书生到烟花之地去,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有些青楼女子,琴棋书画样样俱全,书生都爱上青楼女子的故事,流传下来不少的。

青楼的门口,半老的鸨母脸上带着笑容。

“哎哟,刘公子来了啊,稀客啊,这位小哥是谁啊,长得这么俊,好逗人爱啊,待会可别将姑娘们都迷住了啊。”

苏天成哆嗦了一下,这个时候,他才想起来,自己从来没有到过青楼。

既来之则安之,他躬身给鸨母行礼。

“在下苏天成,是刘兄的同窗,还请妈妈多多照应。”

“嘻嘻,苏公子可真是伶俐人啊,两位公子请到雅间就坐,老身带着二位公子上楼去,姑娘随着二位公子挑选的。”

苏天成愣了一下,这里的消费水平,他是不知道的,到底需要开支多少银子,如果说动辄就是几十两甚至上百两银子,他可吃不消,就是刘仲基请客,也不好意思的。

进入了青楼,人声鼎沸,一楼摆着很多张的桌子,不少人正在吃喝划拳,不同的是,他们的身边都陪着女子,若是不注意,还以为这里就是酒楼了。

苏天成跟在刘仲基的身后,显得忐忑不安,上楼容易下楼难啊,谁知道要用多少的银子啊,自己带着的只有上次剩下的四十五两银子,万一开销太大,付不出银子,太丢脸了。

刘仲基倒没有表现出来什么,挺直了腰板,跟在鸨母的后面,时不时朝着大堂看看,似乎是要炫耀一下的。

苏二童低着头,默默的跟在最后面,不知道想些什么。

上楼之后,他没有跟着进入雅间,站在走廊等候。

雅间不大,但进去之后,感觉就格外的不同了,嘈杂的声音听不见了。

“刘公子,苏公子,需要一些什么啊”

“来一桌上好的酒席,另外来两个姑娘,最好是能够弹唱歌曲的。”

“好的,两位公子稍候,很快就来了。”

鸨母亲自给两人泡茶,嘴里还在说着自家青楼的姑娘,个个都是很出sè的,泡茶之后,鸨母出去了,带上了房门。

第二十三章些须情况

刘仲基已经是非常吃惊了。

苏天成的变化太大,他简直不敢相信了,同在府学的时候,苏天成沉默寡言,几乎不说话,每ri里上课之后,径直就回家了,很少参加各类的聚会,不过这家伙的成绩是不错的,平阳府每年能够录取四十名生员,苏天成居然能够考到前五名,那是相当的不错了。

通过了府试,按说苏天成是可以到国子监去读书了,准备乡试。

国子监的监生有四类,分别是举监、贡监、荫监、例监。

举监的地位最高,他们全部都是参加会试落选的举人,一般都没有在国子监读书,挂名之后,到京城或者地方上去担任小官吏。

贡监是各地选拔的优秀人才,进入国子监读书,可惜这类的选拔,流于形式,最终竟然按照年龄来排序,一些年纪大、没有多少学识的人充斥其中。

荫监的地位最尊贵,他们都是三品以上高官的子弟,或者是勋戚的子弟。

例监花钱最多,这些人都是商贾或者平民子弟,花银子买下的名额,进入国子监读书。

刘仲基认为,苏天成是有学识的,如果能够到国子监去读书,成为例监,来年的乡试,绝对不会有问题,不知道为什么,苏天成最终没有去。

而苏天成的哥哥苏天浩,没有多少的学识,勉强考到了童生,居然到国子监去了,成为了例监。

苏天浩是嫡长子,苏天成是庶出的,这就是原因所在。

刘仲基也清楚,只是感觉到苏家老爷有眼无珠,银子扔进水里了。

他从来没有看见苏天成进入过青楼,今ri也是想着试试,看看苏天成是不是真的有了变化,想不到苏天成如此的爽快,也能够得体的应付,可真的稀奇,士别三ri当刮目相待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