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9(1 / 2)
琪安慰朱老太太的时候,门帘被掀开了。
“五丫,你咋来了”花枝招展的林瑜绷着一张小脸,象阵风一样卷了进来。
林琪本来就没想见她,不冷不淡的说道:“我和二哥来看姥娘。”
一听林琪提起姥娘,她这才转过身去对朱老太太恭敬的行了个礼,规规矩矩的叫道:“奶奶”
朱老太太摆摆手道:“没人的时候,叫姥娘就行了。听你叫了十几年的姥娘,这一改奶奶,我总觉得不习惯。”
林瑜却认真的说道:“那不行,既然过继了,我就是老朱家的人了,当然要叫你奶奶了,这可不能瞎叫。”
林琪心中直骂林瑜蠢,朱老太太心里这是不好受,才不愿意让她叫奶奶呢。
自己的女儿因为穷,把孩子过继给了儿子,女儿的骨肉不叫女儿娘,反而要叫别人娘,这让心疼女儿的朱老太太怎么不难过
朱老太太不理林瑜了,只是对林琪说道:“等你娘的病好了,就让她来,看不见她,我心里总惦记着。”
“娘的真病真好了,过两天不吐了就来看您。”林琪连忙答应了。
而旁边的林瑜,听到娘亲病了,竟然连问都没问一声,只是不断的摸摸头上的簪钗,整理衣服上的流苏。
见林瑜如此薄情,朱老太太无奈的叹了口气。
过了没一会儿,二柱和吴氏拎着食盒进来了。
吴氏笑道:“米饭有现成的,我热了热。又炒了两个菜,应该够这俩孩子吃了。”说着,摆上饭桌,把饭菜摆上了。
二柱看见坐在炕沿上的林瑜了,亲热的靠了过去喊道:“大姐”
林瑜却猛的站起来,一闪身就躲开了,满脸的厌恶:“别碰我,再传给我虱子”
二柱扎楞着双手楞住了,朱老太太重重的哼了一声。
林瑜拂了拂衣摆,不耐烦的说道:“你们吃饭吧,我回去了,下午还要学刺绣呢。”说罢,彩衣飘飘扬长而去。
吴氏见屋里气氛不对,推着二柱来到饭桌边,笑眯眯道:“二柱五丫,来,快吃饭。我特意给你们炒的菜,快尝尝香不香。”
林琪盛好饭塞到二柱手里:“二哥,快吃吧,不吃都凉了。”
二柱这才低下头去,闷闷的扒着饭。
朱老太太对吴氏道:“老六在家呢吗”
吴氏恭敬的回道:“在呢,正睡午觉呢。”
“你去把他叫醒了,过一会儿等孩子们吃完了,让他套上车把俩孩子送回去。”
吴氏去了。
朱老太太下炕打开了柜子,拿出了一小锭银子,塞到了二柱的怀里:“二柱,这个你家去了给你娘,就说她的药钱姥娘给出了,让她不用难过。”
二柱毫不客气的收下了。
林琪本来要推辞,可一起到朱七娘那毫无生机的样子,算了,收下就收下吧,大不了以后挣钱了再还给姥娘。
兄妹俩刚吃完饭,朱六舅和吴氏就来了。
吴氏手里捧着一个布包放到了炕上,对朱老太太道:“娘,我给孩子们带了几包点心,还给七妹带了两身衣服。他六舅听听说七妹病了,又添了一两银子。”
朱老太太满意的点了点头。
朱六舅套了马车,把包拎上车,这才拉上林琪和二柱,打算送两个孩子回家。
朱老太太却又改了主意,坚持要上车,想坐着车去看女儿。
吴氏和朱六舅百说千说,才将老太太给劝下了。林琪也一个劲的保证,会让朱七娘来看她。朱老太太这才抹着眼角下了车。
车都跑出老远了,还听到老太太在后面一个劲喊:“五丫,让你娘早点来。”
林琪大声的答应了。
看来儿女确实是娘的心头肉,一听到儿女有不好的消息时,当娘的心里真是既惦念又难过
、第24章
回去的路上,林琪本想买一些调料,省得下次来再走十来里路了,可是她没有钱。二柱身上是有银子,可那是姥娘给娘亲的,娘亲还没看见呢自己先花了,那不妥当。
如果她执意要买的话,朱六舅应该不能让孩子出钱,没准就帮她付钱了,可人家已经给了一两银子了,再让人家掏钱,贪得无厌最是惹人烦。
在林琪的矛盾中,朱六舅竟然停住了车,吩咐他俩在车上坐着,过了没一会儿,他打开车厢的门,先递进来一只鸡和一大块猪肉,然后又塞进来了好几个纸包:“你俩没意思了就吃一点糖磕点瓜子。”
二柱欢天喜地的打开纸包,油纸包里是淡黄色的饴糖,黄纸包里是炒瓜子和炒花生。
看来,朱六舅是很惦记着七妹一家的,对外甥和外甥女,也是很关心的。
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朱七娘与娘家并不亲近。
可能与大舅母的冷嘲热讽有关吧。
二柱忙不迭的往嘴里塞了一块糖,还不忘给林琪塞了一块,口齿不清的说道:“五丫,吃糖,可甜了。”
既然塞到嘴里了,当然要吃了。林琪慢慢的咀嚼着嘴里的饴糖,别说,还真挺甜的,和后世的饴糖差不太多。
吃着吃着,林琪就又想了一个想法。
茶叶蛋利润太薄,那还不如卖糖呢。
林琪小时候爱吃糖,擅长厨艺的林爸爸就给林琪做过好多种糖,什么花生芝麻糖,什么牛奶糖,什么轧糖。
林爸爸做的时候,林琪就一直守在锅边看,自然也看了个大概。
虽说现在原料没有后世丰富,但只要有糖,自己慢慢创造,总会做出几款象样的糖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