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29(1 / 2)
初。这里的缺口还没堵上,那边又出了问题。没有多长时间,三十万苏军便被截成了数段。这伙苏军接到梅列茨科夫的电报还指望固守待援,不过援援迟迟不到,他们已经难以为继。仅剩的几百辆坦克被国防军全歼,没有了装甲力量。地面火炮也被敌军的炮火,空中火力压制得毫无还手之力。面对了将近600辆汹涌而来的坦克集群,那种扑天盖地,摧毁一切的气势,让苏军感受到深深的绝望与恐惧。仅管有不少的苏军士兵拿着燃烧瓶悍不畏死的冲上去,可是这种同归于尽的打法在密集的机枪,空地一体的打击下,并没有给国防军带来多少麻烦。这种规模的钢铁洪流,已经不是血肉之躯能够阻挡的了。
“对面的中国军队装甲力量真是让人吃惊,他们服役的方块4,方块5型坦克比起我国的3号和4号毫不逊色,从并且不少方块5型坦克运用的斜面装甲设计,防御力比起4号坦克还要高也不少。”苏联军队主力与民国国防军交战的阵线上,就算苏军指挥官不透露太多的信息,身处苏联军营中观战的德国中将莫得尔光看苏军军民的脸色,和空中霸气不可一世的龙鹰4型战机,用脚也能猜到苏军战局不妙。“中国的龙鹰已经完全控制了中亚的天空,北湖,伊尔库茨克那一带的战况应该也不会比这边好多少,除了军队,坦克,飞机的数量让人吃惊外,苏军的表现真是让人失望。”
“苏联的士兵打仗还是很勇敢的,不过指挥官却表现得太过生涩,在前两年的大清洗中,苏军丧失了太多有实战经验的指挥官。现在的军,师,团一级的军官绝大多数都没有受过应有的军事教育,更没有经历过实战。他们的装甲力量,飞机都已经相对落后。根本不足以抵挡中国军队的进攻。如果中国那位总统没有进一步占领苏联领土的想法,最多不出半年,这场亚洲的大混战便要结束了。”舍尔纳道。“强大的装甲力量,先进而庞大的飞行兵团,能征善战的将士,又距离欧洲如此之远,我国未来可能会拥有一个实力强大的盟友。”
德国因为要集中力量打败法国,此时和苏联的关系十分不错,不过打败法国之后,德国陆军在西欧将再没有敌手,称霸欧洲大陆最大的绊脚石将变成苏联,德军中的一些高级将领已经隐约预测到不久的未来,苏联和德国将空前的对立起来。日本虽然在南东南亚英法宣战,不过跟中国比起来,显然份量还不够,如果有可能,希特勒会竭力地将中国拉进轴心国阵营。眼下中德关系也很不错,不过对于西欧,叶重一直都没有多做表态,等两不相帮的态度。生意照做,军事,政治上并没有过于偏向哪个阵营。英法也因为中德交战的关系,没有像以前那样不遣余力的拉拢中国。
舍尔纳几个德军将领正议论着眼下中苏两国的军事实力,又有一名德国中校过来传达消息,苏军被截断的30万人全军覆没,或死或降。
舍尔纳莫德尔等人对视了一眼,超过30万人的军队,700多辆坦克竟然这么快便被解决了,还真是出人意料。要知道那支军队虽然被截断了与苏军主力的联系,但国防军主力也被梅列茨科夫牢牢的吸在了前线,这30万人和700多辆坦克,在中亚苏军总兵力里面将近占到了四分之一,损失不可谓不大。
德国一直对苏联庞大的军力心有忌惮,而眼下苏军与中国交战时低下的表现,也让德国高层的顾忌降低了不少。
第四卷 第432章 山本五十六的忧虑
“整个苏维埃,竟然找不到一种可以和中国龙鹰对抗的战斗机,无能,航空设计局的那些家伙无能到了极点。”斯大林的替身正在慰问前线受伤被运回治疗的部分将士。
而真正的斯大林捏着前线发回来的战报,在自己的办公室里面大发雷霆。没有人知道斯大林有几个替身。这些替身从被选定时起,就完全告别了以前的生活,他们的样子和斯大林长得十分接近,然后再由专门的造型师改造,模仿斯大林的生活方式,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当然,有的人模仿得很成功,至于实在模仿得不像,扶不上墙的烂泥没有人知道他们的下场,至少不会再被放回去就是了。也没有人知道真正的斯大人过世之后,那些替身的结局会如何。
为此斯大林专程召来了玻夫利卡波夫,拉沃奇金,米高扬等几个设计局的设计师。
“前线的将士在流血,在牺牲,这一切都是因为苏维埃现在没有一种更好的战斗机对抗中国的龙鹰。中国一直在想方设法的侵占苏维埃的领土,巅覆苏维埃政权,苏维埃必须有一支强大的军队,而空军更是重中之重。我需要你们在短时间内设计出一种比中国龙鹰更优秀的战斗机,夺回战场上空的制空权。”
“军方有没有弄到中国龙鹰4型战机的具体参数,或者是有俘获的样机就更好了。”拉沃奇金问道。
“没有俘获的样机。”斯大林摇头道,“倒是龙鹰4的前身,龙鹰1,2型以前中国有少量外售过。我可以想办法弄来。具体参数只知道时速在550公里以上。几乎比红军现役最先进的i16要多出将近一百公里。制空权的丧失使得中国的轰炸机群可以随时在红军头顶上投弹,初战失利也就无法避免了。”苏联以前也了解过龙鹰。不过因为当时跟i16比起来并不占太多的优势。后来就没有再多做关注,可是没想到自西班牙内战之后的改进型竟然如此厉害。
“与中国人的战争,你认为是否还应该坚持下去”等几个飞机设计师都离开后。斯大林看向旁边正襟危坐的苏联工农红军总参谋部的沙波什尼科夫元帅。
“尊敬的斯大林同志,我认为应该适时的结束战争了,至少要等红军装备足够与中国抗衡的战斗机。才能击败中国国防军。”沙波什尼科夫如实地道,“而且中国不止战斗机出色,他们现役的主力坦克也比我军要稍胜一筹。只要中国想吞并中亚,战争便是无法避免的,只是时间上要稍微推迟一些,kv坦克,还有即将研发出来的t34大量装备之后,红军在装甲力量上也将压倒中国。到时候再发动战争,胜利的可能性会高很多。而且现在红军一半以上的兵力都在西线。中亚和伊尔库茨克加起来不过230万人的兵力,击败中国军队的可能性很低。”
沙波什尼科夫已经是在拣好的说了。中亚被围歼30多万人,再加上数番大战的损失。累计不会低于40万人。伊尔库茨克一带向北湖进攻的军队已经被重新打回了伊尔库茨克。仗着北湖至伊尔库茨克一带十几年下来修筑的坚固防御工事群才挡住国防军的反攻。
“可是我们这边停战。日本可就吃不住劲了。”斯大林将烟斗往旁边的桌子上磕了磕。“若是日本也战败,到时候很可能会失去一个对付中国的强援。”
“应该不会。日本对中国的敌意丝毫不在苏维埃之下。只要中日茅盾还在,苏维埃在远东便有一个坚定的盟友。”沙波什尼科夫道。“日本人是一个极擅长隐忍的民族,一时的战败只会让他们将仇恨藏得更深,等到养好了伤,随时会出来报复。而且苏维埃在战争中有损失,日本也不能独善其身,通过贝加尔湖北部,苏维埃可以将资源源源不断地提供给日本人,让日本和中国去消耗一段时间。另外日本已经研发出了一种能和中国龙鹰4型战机对抗的新型战斗机。或许我们可以尝试着看日本人是否会帮我们造出这种战机来。或者吸收日本的技术,开发出一种全新的战斗机。”
斯大林点了点头,然后又道,“可是现在已经不是我们想不想打的问题了,中国很可能乘着胜利提出我们难以接受的严苛条件。因此战场上还是不能太过示弱,增兵是必要的,不过后面不主动出击,以防守为主,应该还是能防得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