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61(1 / 2)
成本,减少民间不必要的浪费。而且由实业公司出售稻种,也是投资的一种回报。”
过探先点头道,“美国人大致也是这个模式。”
“对了,你刚才说在东北和西北来往几趟,那不是大多时间都花在了路上”邹秉文问道。
过探先笑道,“你还不知道吧,东北和西北,还有热察的一些大城市都开通了民航。从奉天坐飞机到西安,也就十多个小时的功夫。东北新造出来了一种客机,空间大可以坐8个人,还飞得平稳,噪音也小一点,我在上面坐了几次,碰到同时乘坐飞机的美国人都赞不绝口。西北那边也有负责人,我也是过段时间才去看一次。”
“十多个小时。真快。”邹秉文啧啧叹道,“往东北跑一趟,都有些像置身国外了。”
“谁说不是呢。”过探先笑道,城市里面宽阔的马路,不时可以碰到的小汽车,拖拉机,卡车。偶尔人头顶上掠过的飞机,还有那些守礼的洋人,这些都是他们在南京时所看不到的。南京也有小汽车,却是少得可怜。
叶重站在奉天城的一家公共图书馆里面,随手拿了几本书翻了几张。
“谢署长,像这样的书店,在奉天有几家,在东北又有几家”叶重偏过头向谢荫昌问道。
“在整个奉天城,一共有12家,主要涉及国内外现代文学,古曲文学,电工学,无线电学,化学,农业科技,等方面的书籍,具体到各类技工自学手册就更多了,还有一些古代历史,文艺,现代工业史,无所不包,像这样一间图书馆,藏书24万本左右,并不算多。不过对于开启民智,帮助民众扫盲,自学技能,也有不小的好处。”谢荫昌道,“目前以奉天城的图书馆藏书量最多,齐齐哈尔,吉林次之。”
“图书馆怎么维持的”叶重问道。
“主要靠东北财政拨款,占据图书馆运营的百分之七十,还有一部分是靠知识分子的捐书,或者是社会民众自发的捐款。”谢荫昌道,“眼下东北合计31家图书馆,每年的维持费用在347540元左右。”
“倒是不贵。”叶重看了一眼不远处一个跷着二郎腿的少年,皱了皱眉,自己平时在书房里面没少做这个动作,不过在外面可是装得像模像样的,这个年轻人竟然比自己还嚣张,真是不可原谅,叶重嘴巴朝那少年一呶道,“图书馆也要加强管理,这里是读书的地方,读书人就要有读书人的虔诚。”
“卑职去和他打个招呼。”傅大野道。
“算了,一个个去管你不怕麻烦,我还怕。”叶重摆手道。
“公共图书馆的一些现象是要约束下,大声喧哗,一些轻浮的举动确实应该加以限制。”谢荫昌点头道,“卑职会让各地图书錧将规章制度完善起来的。”
“现在重点是技校建设啊,德国人的技校就办得不错,眼下东北和德国人合作关系尚好,你也向德国人多取取经。”叶重道,“东北的技校有多少”
“官办,民办,以及洋人办的技校,夜校加起来一起有231家。合计培训了378420余人。还有一些大型实业公司,内部也对员工有过一定的培训。”谢荫昌道,“也是由于这些培训出来的技师,技工,让东北这几年造出来的单车,摩托车,汽车,卡车,手表,以及皮鞋,衣服等工业品质量都出现了逐年上升的趋势。”
“过探先,邹秉文那几个农学家建议在理工大学里面把农学也加入进去,周诒春等几个校长基本也同意了,这件事你也知道了吧。”
“知道了,他们几个也向我提了意见,教育署经过讨论之后,觉得有这个必要。国内连年都有人饿死,相对于国外亩产粮食五六百斤,东北确实落后了,吃饭是头等大事。”谢荫昌道。
“既然这样你就直接与王永江谈吧。”叶重道。
谢荫昌点了点头,以王永江对农业和教育的重视,叶重让他和王永江直接谈等于是直接答应了。
“有一件事卑职不知当不当与兴帅说。”谢荫昌犹豫了一下道。
叶重笑道,“什么事能让你这个教育署长都憋得住”
“清史馆的赵馆长因为经费欠缺,现在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了。”谢荫昌道,赵尔巽曾经担任过盛京将军,曾经将东北治理得井井有条,财政也每年都有节余,在清朝的时候也算是个能吏,后来徐世昌做了东三省总督,加上清末起义风起云涌,才让财政入不敷出,民国是个重人情的社会,对于赵尔巽,除了他忠于清王朝这点让有些革命党人诟病外,也有不少人颇为赞赏的,甚至东北现在的官员也有不少以前受过他的提拔。
“这件事教育署出面不好。好歹也算是我的老上司了,大野,你帮我送40万元去给原来的赵总督,也就是现在的清史馆馆长。”叶重道。
“是,兴帅。”
第四卷 第364章 实验田
金秋十月,东北绝大多数人脸上都挂满了笑容,跟关内天灾人祸比起来,今年的东北又是一个民生安泰的丰收年。
眼下已经到了开镰的时候,许多农户已经挽起了袖子,弯腰挥动镰刀在田间劳作起来。稻田边的小道旁,不时可以看到农户放置陶制的茶壶,条件好的已经开始换了钢质带着长长弯嘴的茶壶。
此时过探先的实验田前面早已经围了上千人。大部分是政府组织的一些村镇的村张,乡绅。还有一部分是闻讯自愿赶过来的一些有田产较多的佃户。另外的便是各报社的一些记者,或者纯属慕名而来看热闹的了。
“啧啧,老汉在田地里打滚了一辈子,还从来没有见到过长势这般好的稻谷啊。”一个村庄里面被公推出种田技术最好的老头子看着田地里稻穗上沉甸甸的谷子,忍不住惊叹起来。
“是啊,看情形,亩前量只怕是有五百多斤吧。”旁边的人大多带着同样的感慨。
“要是每家每户一半田地都能有这样的产量,以后也不用总指着靠天吃饭喽。”
“会的,这次政府把我们这些人组织起来观模,不就是为了推广到每个乡村吗,解决了吃饭的问题,还真是件天大的恩德。”
这些人正议论着的时候,吭哧吭哧的柴油机发动的声音远远的传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