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 >福明 > 分节阅读 92

分节阅读 9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了一种叛徒的感觉,所以对沈家都有些不待见,实际上是却是在嫉妒沈家能够跟着北方财团一起大赚特赚。

不过既然是给他儿子求情,对于沈应奎的提议,王乔也点了点头说道:“博儿,你就说说你的意思,不过不要再出口伤人了”

王博说道:“父亲,几位商场前辈,大家想一想,我们在商场上不违法及不害天理,为什么做点事情还要跟那些官员上下打点,把我们的钱白送给那些不学无术的官员,就是因为我们没有自己的权力,而这次我们却有了自己掌握权力的机会,为什么不把握住”

一人不禁哂笑道:“权力就那个自己制定税率的权力”

王博说道:“不过,这就是至关重要的权力,若是我们掌握了这个权力就掌握了国家的岁入,若是内阁想要加税进行某个计划,都必须跟我们协商,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甚至可以影响到国家的政策,让政策不至于危害我们的利益,甚至可以让政策更加适合我们的发展,比如我们可以让朝廷取消各地厘税,让货物一税走遍全国,这对我们的商业发展会有多大的效益,大家想必能够想到吧而且既然是想用我们的税来发展军备,那么我们出海贸易的船只,总得受到保护吧,王爷那么强大的海军,就算是攻下整个南洋都不成问题,更何况简单的护航。”

王博所说的前景虽然诱人,不过很多人仍然还有异议,毕竟自从吕不韦之后,中国便是重农抑商,他们有顾虑自然也是正常,于是有人说道:“就算如此,要是那些官老爷得到税赋之后,解除我们的权力怎么办”

王博眼睛当中闪着自信的光芒,说道:“不用担心,这次的政策实际上是北海王和皇上在推动,对于北海王我想大家都不陌生吧”

王博的话刚说完,周围的一些人都显出了难看的脸色,股市上收购联合矿业的那次交锋可是让很多人都损失惨重,若是陌生那才叫怪了。

王博笑道:“王爷虽然给我们不少的损失,不过人家毕竟是遵守了生意场的规矩,并没有使用权势压迫,那次我们输了,不过那是王爷手段高明,无论赔了赚了,都应该无怨无悔,各位前辈您说是不是”

陈家玉跟沈应奎以及众多江南商会的老板都点头表示同意,王博继续说道:“实际上王爷就是个商贾王爷,他的财力可能已经超过了我们江南商会,他这次所作所为根本就是为了保护我们商人的利益,在这上面,王爷和皇上跟我们是一致的。”

“啪啪”沈应奎不禁拍起了手掌,笑道:“王兄,你可算是后继有人了”

王乔对于儿子的表现颇为满意,这小子除了做事还有些毛躁之外,能力方面已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沈应奎都拍了手,自然表示同意,陈家玉虽然还有些介意之前王博对他出言不逊的事情,不过那些事情日后再说,这件事情上明显是对他们有利,他们自然是没有反对的理由了。

实际上现在大明的资金已经形成了两个庞大的势力,一个是南方的徽商浙商粤商组成的南方势力,另外一个就是北方的晋商鲁商组成的北方财团,当然北方财团当中朱由崧依靠着股份和乔家的票号有着绝对的掌控权力。

第四章 枢密院上

南方财团大部分都是书香世家,经营的项目也是传统的丝绸瓷器茶叶,以及依靠着朝廷的盐贸和漕运的生意,而北方财团却都是新兴的铁路石油钢铁玻璃等等产业,双方表面上一个拥护东林党,一个拥护大学党,实际上在很多方面都有着相同的利益,甚至可以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比如在海贸方面,北方的各种商品除了钢筋水泥和毛纺织品这些技术含量不高的东西,蒸汽机、纺织机等等机器绝对不会出口,而军火方面,一来是产量不高,二来则是优越感极强的西方人根本不认为东方能够制造出比他们犀利的火器,这就让北方财团的海毛收入远远不及南方的丝绸瓷器茶叶等等出口,而南方的势力虽然有得赚,却又一个不好的地方,那就是大航海时代海上可不平静,时常会遭到西方海盗的袭击,而国内小农经济的原因,虽然拥有庞大的人口数量,市场却颇为狭小,因为海贸是南方财团一个重要的资金来源,这些海盗对他们的影响也非常大,北方拥有强大的舰队,却只是负责日本贸易路线的安全,这让双方有了合作的基础。

而这次议会的开办实际上就是双方合作的开始,不过为了粉饰这种裸的权钱交易,联合早报上却发表了张道玄的与天下人共治天下的评论,盛赞朝廷的议会是开明之举,其中旁征博举,却都是儒家要义,没有半分道德经韩非子当中的语句,不过这却瞒不过那些儒生的眼光,这些儒生虽然有些迂腐,不过在涉及自己权力的方面却格外的敏感,议会这个东西分明是在动摇朝廷的权威,日后等他们当上了地方官,岂不是还要受议会的辖制

夏允彝向联合早报上投递了文章,跟张道玄唱对台戏,联合早报的主编冯裕廷看到这个文章不禁对身边的人说道:“你说这些人还真是不知道看眼色,朝廷上面的大佬都已经同意了,这小子居然还跟朝廷对着干,这不是找死吗要是刊登上去,恐怕这小子的仕途就算是完了”

冯裕廷将夏允彝的文章揉成一团,直接扔到了纸篓当中,还说道:“我这也是做善事了,那小子还得感谢我”

其他人都不禁连连点头,盛赞冯裕廷的仁慈,不过其中一个老夫子却突然站了起来,怒道:“我等办报原本是为了针砭时弊,匡扶朝政,别人对朝廷的政策所有非议,且不说其对不对,这也反映了一部分民间的声音,我们更应当刊登出来,让天下人知道,怎么能够将其废置”

冯裕廷不禁一愣,“针砭时弊、匡扶朝政”什么的,虽说也有这个作用,他们办报期间倒是狠狠地整了几个贪官,让他们名誉扫地,不过联合早报更大的作用,不过是北海王爷手里的一个工具,他现在要办议会,他们联合早报自然要好好配合,歌功颂德,怎么能够让这种拆墙脚的事情发生

不过那个老夫子却也不是普通人,此人叫做刘宗周,曾经几次授官,几次隐退,主要是他立场太不明确,在他自己看来自己是绝对公正,帮理不帮亲,在别人看来他就是两面三刀了,结果弄得两面都不讨好,冯裕廷见这老夫子名气够大,才把他请了过来,并且在北京为他建立了一所书院,让他们教书育人,在联合早报也不过专业的撰稿人,只不过一来是看上了联合早报这个议论朝政的工具,可以让他畅所欲言,二来则能够赚些钱财,好让他接济自己所收的那些穷学生。

刘宗周一把抓过纸篓中的那篇文章,冷哼一声说道:“道不同,不相为谋”

几个报社的撰稿人一看刘宗周这老儿这么嚣张,怒道:“主编,这家伙也太过嚣张了,要是我们把他的书院给收回来,看他还怎么嚣张”

冯裕廷不禁骂道:“你们知道什么我们送他一座书院那就是为了谋个好名声,现在要是把书院收回去,人家还不得把我们骂死了,以后我们要继续支持他,他的学生太多,书院不是有些太窄了吗马上安排人把他的书院再次扩建,总之,就算是不能让他跟我们为友,也绝对不能跟那个老夫子为敌”

冯裕廷摇摇头说道:“人家那是真正的正人君子,跟正人君子作对,就算是我们有理,在别人看来也是我们没理”

离开报社之后刘宗周多方打听,才知道了夏允彝住处,这夏允彝与他之前并无交情,而且刘宗周也是成名多年的老学究,自然不可能去上门拜访一个学子,便派遣自己的学生将夏允彝邀了出来,在北京聚星楼见面。

刘宗周虽然在朝中两面不讨好,不过在年轻士子之间,这位为人正派,敢于直言,学问精深,喜欢帮助学子的老先生,却有着不小的人气,夏允彝一看到是刘宗周请他出来,连忙提早了几个时辰就在聚星楼里等着。

刘宗周财力有限,在聚星楼也不过是在大堂里要了一壶茶,好在聚星楼的本意就是结好这些读书人,刘宗周这样大名气的老学究,他们自然都认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