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 >重生之超级强国 > 分节阅读 256

分节阅读 256(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国真的行动起来,其效率还是顶呱呱的。

米国的卫星是个好东西,据说安南丛林中一个士兵正在抽烟的姿态都能被卫星拍得异常清晰,何况米国人最为关注的白宫周围的环境了。

不过,丛林因为人员少,人的活动比较醒目,容易分辨;而白宫附近交通四通八大,人满为患,真要想找出凶手,难度不比在安南丛林找出士兵更低。

“赵无极先生,我代表我个人,谢谢您刚才的仗义出手,不过,这个仪式接下来该怎么办”雷根总统很镇定,并没有被刺杀所吓倒。

“您授予了我荣誉,该我发表致谢感言了。”赵无极怎么可能放弃宣传自己主张的机会,哪怕就是纽约发生了原子弹爆炸,赵无极都会无所畏惧,要把该讲的话讲完。

第374章记者招待会

赵无极还要继续,雷根总统感谢其救命之恩,自然要继续相陪,只是,白宫新闻发言人海伦女士因为是女性,此时身体还有些发抖,只得由国务卿亚戈尔接过话筒:“下面,有请来自华夏的赵无极先生致答谢词”

赵无极走到话筒边,稍为整理了一下情绪,便开始了他米国之行的第一次发言:“女士们,先生们,雷根总统和米国人民赠我玫瑰和友谊,可有人却送来了火枪与子弹这一事件说明,人类因为利益、信仰的分歧,不同利益集团之间已经水火不相容,少数极端分子不惜挺而走险,诉诸武力但是,诸位见证,雷根总统没有被吓倒,他依然面带微笑,为了友谊而来的华夏青年也没有被吓倒,他们的身板依然挺直而我相信,伟大的米国人民也不会被这种恐怖主义所吓倒”

这一段,算是赵无极的开场白。

“女士们,先生们,华夏是一个伟大的国家,甚至是一个神秘的国家。全世界人民都喜爱的陶瓷,其制作工艺已经流传了几千年,但其他国家的工艺大师们并没有完全掌握;与陶瓷同为孪生姐妹的景泰蓝制作工艺,更是享誉世界;此外,华夏的绘画艺术、书法艺术与普通的艺术门类并不相同,她不但直指人心,怡养性情,更有无数的数据证明:长期练习这些艺术,还有益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对老年人来说,就意味着长寿。”

这一段,算是在介绍华夏文化。

“女士们,先生们。我只是华夏深厚历史文化的的学习者、传承者。如果说我做出了一点成绩,那也是华夏的山水与文化养育我的结果。在华夏,像我这样的人至少有成千上万,他们在自己的工作与生活中,默默地坚守着自己的文化。坚守着自己的传承,为世界文化的多样化作出自己的努力;当然,在伟大的米利坚合众国,同样也有大批为文化而坚守的人,他们是这个时代的智者,他们是我们由现在回到过去。体验历史的引领者。”

而这一段,算是解释了赵无极与华夏文化的关系,以及对米国文化的赞扬。

“女士们,先生们。当今世界技术推陈出新,日新月异,任何技术发明都只能各领风骚三五年。唯有文化,才是人类不朽的创造,才是人类的皈依,才是人类最后的精神家园。如果说,以工业技术和技术革新为代表的物质力量,是一个国家的硬实力;那么,以哲学思想、文学艺术、民间工艺、历史传承、风俗习惯为代表的文化。则是人类生活最柔软最温馨的部分,它主要集中在人类的精神生活,它代表着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软实力”

重生者赵无极,再加上确实学了一些东西,弄出点颇有新意的观点,也不是太难。

“此次,受雷根总统和米国政府之邀,我能访问米国,并获得雷根总统亲自颁发的华夏驻米国青年形象大使荣誉称号,这并不是我个人的光荣。它是整个华夏青年的光荣,是华夏文化走向世界的见证,是米国人民开放自由心态的真实体现,是华夏与米利坚两个伟大的民族,开始从文化、习俗领域加深了解的划时代事件

我相信。接下来我和我们的代表团在米国的活动,一定会让米国青年领略到什么叫华夏灿烂的文明,一定会让米国人民领略到华夏人的聪明智慧以及一颗颗热情而包容的心谢谢大家,谢谢总统先生,我的致辞到此结束。”

其实,在赵无极刚开始讲友谊与玫瑰,火枪与子弹时,无数的长枪短炮就放到了赵无极向面前,同时,记者们正在飞快地记录。这些观点,即便对于米国青年来说,也是闻所未闻,它们是那么的新奇而富有新意,而且又是那么的得体,完全说到了现场记者们的心坎上了。

至于雷根总统和米国官员,在惊叹于赵无极对英语熟练的驾御力之余,更惊叹于赵无极对文化的深刻认识,或许,米国政府确实应该在文化上与世界作更多的交流,华夏人不是说过,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嘛。不了解对方的文化,又怎么能更好地传播米国的文化与价值观呢。

“啪啪啪”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多数华夏人没有听懂,但在米国人鼓掌之时,华夏人自然也跟着热烈鼓掌这个赵无极牛啊,走到哪儿都牛啊,不但身手卓绝,为雷根总统挡下了一颗子弹,而且口才也如此之好,天啊,还要不要我们活啊

官员代表中的李成运,此时虽然对赵无极依然不服气,但他知道,凭他的家族,是不可能挡住赵无极前进的步伐了。赵无极这样行事,完全就是无迹可寻,想要对付他,普通人还真没的办法。

“海伦女士,我们想现场对赵无极先生进行提问,请允许。”一个记者大声地说道。

“对,请赵无极先生召开一个现场记者招待会,我们有很多疑问,需要赵无极先生解释。”另一个记者也起哄道。

海伦女士刚才因为恐惧,有些害羞,这时,见记者提出如此问题,只得把目光转向国务卿亚戈尔先生,然后又转向总统雷根先生。

雷根总统也想听听赵无极还有什么高论,便微微地点了点头。

“女士们,先生们,现在,我们移驾白宫新闻厅,由赵无极先生答记者问。”海伦当然不可能让雷根总统在这白宫的草坪边站得太久,回到新闻厅,有茶水喝,有座位坐,还开有空调,无论如何,都是一种享受。

于是,雷根总统在警卫的护卫下,向白宫内撤去。刚才,雷根壮起胆子站在这儿,其实也是冒了很大风险的。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给赵无极面子,毕竟,赵无极刚才相当于救了他一次。

至于赵无极,则把这次刺杀看成是重生者的蝴蝶翅膀的作用,到没引起他的特别警觉。至于那个刺客或杀手,等到晚上之时,赵无极自然会上门问候。

“赵无极先生,公孙言先生,以及各位青年朋友,您们也请进来”国务卿亚戈尔没忘记自己的礼仪,及时招呼着华夏青年代表团一行。

因为刺杀这一突发事变,原本安排的雷根总统与赵无极会谈半小时的事情至此落了空,但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华夏方面也不好说什么。

再说,雷根总统与赵无极的会谈也不是什么政治会谈,更不是什么商业会谈,纯粹是以友谊为重的官样文章,不专门会谈也罢,代表团的领队、团长以及驻米大使在这几步路上简单地交换了意见,也觉得无所谓。而且看样子雷根总统并不会离开,可能也要听听赵无极如何答记者问。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