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11(1 / 2)
整,这就是陈灼提出的几种“想定”的其中之一。
实际上早在客场对阵富勒姆之前,陈灼就像斯潘维茨技术中心提出了这种设想,斯潘维茨很感兴趣并且亲自过问,不过由于技术中心对富勒姆的数据搜集太少,但是对霍奇森的整个职业生涯倒是做了许多系统的整理。
也就是从那时候起,至少有十天的时间,斯潘维茨技术中心都在积极地准备着汉堡与不莱梅的这个“war-gag”。
这种将边前卫、同侧边后卫和一名box-to-box-f共同组成三角攻击群,用以对两名前锋进行炮弹输送的战术,是沙夫的备选战术之一,用的很少但是看的出来练的很多,每一次使用起来队员们都很熟悉
这个战术1999年沙夫入主的首个赛季使用了一次,在德国杯的半决赛,最终结果是云达不莱梅逆转取胜杀入决赛,首次冒险成功。第二次使用,居然是五年之后,在200304不莱梅夺得联赛和杯赛双冠王的赛季,沙夫总共用了三次,一次逆转两次扳平。
此后在2006赛季用了两次,一次在联赛中,一次在联赛杯的14决赛中,联赛中扳平,杯赛中逆转获胜。
这是使用超过两次的赛季,此外在2003、2007、2009赛季各使用过一次,在不莱梅11年的执教生涯中,沙夫这种战术总共用过9次,四次逆转五次扳平,无一失手
其实,每个教练在这种时候,都有那么几招起死回生甚至是以毒攻毒的妙招,但是如果不能把他所有比赛整理成数据库并且编写搜索程序,光靠一场一场录像去看去分析,要发现和提炼出来,那可真是不太容易
不过斯潘维茨技术中心的程序编写和推演,只能发现规律并总结出来,这套程序还没有智能到能够计算出破解方式
所以说,莫尼兹真正心事重重的原因,在这里。
第180章岿然不动
根据这个“war-gag”对沙夫的用兵做了预判,但是这个十年内九次使用从未失手的战术,汉堡教练组所做的针对性的设计,是否能够终结沙夫的神奇,莫尼兹心情忐忑。这种忐忑,与那种遭遇突发状况手足无措的忐忑,却是完全不同。
但是沙夫却不知道莫尼兹的真实心情,他看到范尼和伯格双双回防到自己半场,呵呵他们这种回防,恰好使得不莱梅右后卫和后腰位置提前的缺陷不再危险,以往那些球队也是如此,不过,他们都没有能够最终抵挡住不莱梅的进攻
陈灼从右路换位到了左路,特罗霍夫斯基换到右路与厄齐尔对位,拜斯特加强汉堡队左边路的肋部,伯格加强右边路的肋部,范尼退到了亚罗利姆和罗泽纳尔之间的位置
汉堡队现在的阵型,在沙夫看起来,很像是个4-6-0或者是5-5-0的无锋阵型
之所以说是阵型,是因为沙夫惊奇地发现,汉堡队并没有像以前不莱梅的那些对手那样,被不莱梅边路进攻集群的突然提速把阵型冲溃
十年来,没有被不莱梅这种战术迅速冲溃的球队,沙夫所看到的,这还是第一次
通过“war-gag”做出推演分析之后,陈灼也对这九场比赛的对手进行了研究,发现一个共同的弱点,就是对方防线都会存在年轻球员经验不足问题和年龄偏大球员的体能问题这也正是当下汉堡队需要面对的问题。
十年中,不莱梅绝对不止只有九次在场面上落后,也绝不是只有九场比赛扳平或者逆转,沙夫的战术套路也不仅仅是这一种,但是大量数据进行了“war-gag”之后,认为沙夫针对汉堡队的特点,有极大的可能采用这个战术套路。
前面的九个对手中,全都是在不莱梅做出调整的7分钟内被打进至少一球,最快的是变阵后1分半钟,最晚的是变阵后的6分20秒,更多的发生在沙夫变阵后的第3到5分钟,这个时段的进球频率最高
在对这九场比赛进行详尽分析之后,总结出的规律是一致的,对手在边路受到巨大的冲击之后迅速从前场和中路向该边路调集兵力,然后不莱梅就会从后场再度向前进行兵力增加,在对方半场采取压迫性打法和快速传球穿梭调动,基本上三两个会合,对手的防线就会被扯出明显的漏洞阵型,是多么重要啊
阵型这个东西,说起来复杂,似乎玄妙无比,实际上大师级别的教练们早已经总结成了浅显易懂的语言了,意大利著名教练萨基在他的著作中提出的那个“10米”概念,也就是对阵容的最佳也是最浅显易懂的诠释。
萨基认为,在足球场上,一个阵型中,球员与球员之间保持的最佳距离应该是10米,距离太长了球员之间无法兼顾,距离太短了,球员之间将会出现位置重复,经过他多年的实战经验激烈,提炼出了这个“10米”的阵型距离结论。
当年霍顿和米卢在中国担任教练的时候,曾经对球员与球员之间的距离做过专门的讲述,米卢还曾经别出心裁的用绳子队员们按照一定的距离捆成一排,让他们感受“一动全动”的阵型移动,也让他们充分理解“距离”的意义。
这些大师的理论书籍都是陈灼在国内联赛期间自己看的,很多书籍还是未翻译版本,抱着词典对照图形就那么磕磕绊绊的读着,多年来陈灼也生吞活剥的读了上百本这种理论性书籍,只可惜中国球员不像是欧洲球员那样,从小就有系统的青训体系,在中国,以赛代练的想法和理论知识的匮乏随处可见,就连中国国家队的国脚都曾经说自己“没怎么受苦就练出来了”,听起来像是自夸自己天赋秉异,但是仔细想想,这岂不正是映射了中国青训体系的不完备
汉堡队的球员,除了皮特罗伊帕之外,基本上都是从小接受过系统的青训体系训练的,像这种阵型、距离的概念,早就成为他们习惯和本能的一部分。所以说,陈灼在汉堡队内做的每一种阵容调整,只需要在训练中稍事磨合就可以在实战中打出来了,有时候一个球员的更换牵涉到一连串的换人,球员们也是很迅速的就适应了。
这一次,针对沙夫的战术套路,汉堡队也只是做了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做了三五次训练准备。
倘若此时把直播镜头定格,然后换成正上方向下的俯视图,可以看到这个4-6-0或者5-5-0的站位,实际上是一个4-3-3的网状结构,三条线错落有致,分布在汉堡队半场的35米区域之内。
后卫线在距离球门15米左右横向排开,从左到右的奥戈、罗泽纳尔、马泰森、博阿滕保持着10米左右的距离,往外10米左右,从肋部开始从左到右是拜斯特、范尼、伯格,他们的位置和身后后卫线上的队友,差不多就是个等边三角形,只不过他们位置并不固定,全都在不断的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