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9(1 / 2)
实选对人了。只是不知道,自己的主要目标在方队的哪个方位呢
想到赵云,王羽再顾不得看马,视线在骑兵身上逡巡起来。
“好漂亮啊”来送行的蔡琰也被震撼到了,再怎么清冷,毕竟也是个少女,对美丽的事物天生就没什么抵抗力。
女孩惊叹的样子很美,可王羽却有点不自在,他哼哼道:“将来我搞一支更漂亮的部队给你做亲卫。”
蔡琰俏脸一红,收回注视白马的目光,飞快的在王羽脸上打了个转,眼神似嗔似喜,含羞带怯。
放在后世,王羽的独占欲是不怎么成熟的表现,可放在这个时代,却可以理解成表达爱意的一种方式,直接而霸道,本来就是王羽的重要特征。女孩并不会为此而恼怒,心里反而有些喜滋滋的感觉。
对她来说,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恋是最令人向往的,但即便是那段传说,结局也是不尽如人意的。王羽的文才失灵时不灵,但主见却很强,霸气外露的他,带给女孩的是一种异样的感受。
想到第二次见面时的那首歌,女孩思绪飞扬。
霸王与虞姬么那同样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呢。
“鹏举啊,你把泰山兵都留下,似乎不太妥当啊,郡兵”出征在即,留给王羽的私人空间不多,还没等他尽情欣赏够未婚妻含羞带怯之美,老爹便忧心忡忡的开了口。
“父亲,公孙将军的兵马如此雄壮,咱家的兵就不用拉出去卖弄了吧不如抓紧时间,让文则好好练兵,顺便也能护卫您和蔡伯父,免得”
“话虽如此,可是”
王匡抬头看看,友军的实力毋庸置疑,如此精选出来的骑兵部队,怎么也不可能是样子货。让他担心的是友军的态度,从河内军出现开始,公孙瓒的视线就一直没往这边移动过,只顾着跟送行的袁术等人攀谈,冷漠的态度可见一斑。
“父亲只管安心,公孙将军乃是当世英雄,怎会不识大体”王羽口是心非的安慰着老爹。
在骑兵阵列中的搜索,没有任何收获,白马义从的骑兵,都是威武雄壮之士,想单从外型上就分辨出哪个是赵云,眼力再好也白搭。这事儿只能暂时放放,等日后再明查暗访了。
他的注意力已经转向了公孙瓒。
其他诸侯也要率轻兵,随后观战,所以袁术等人与其说是在送行,还不如说是在表明立场,顺便商议些秘事。
看起来,袁术、陶谦以及公孙瓒的关系很好。根据老爹的说法,陶谦和公孙瓒曾经在西凉并肩作战过,而袁术与公孙瓒,大概就是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那种关系,两边跟袁绍都不对付,所以结成了同盟。
如果自己成功和公孙瓒结盟,岂不是和这二位也
对这个小说里未曾出现的关系,王羽已经见怪不怪了,所谓春秋无义战,乱世中,这种分分合合再正常不过了。
不过,这个联盟的实力似乎弱了点,而且势力比较分散。相较于袁绍那边的阵容,差了一大截。
沉思间,公孙瓒那边的商讨已经结束了,最外围分出一人,朝着王羽走了过来,似乎是来接洽的。
“王小将军,时辰不早了,是不是可以开拔了”此人面带微笑,话说的也很委婉,不过,在此人说话的同时,公孙瓒看向蔡琰的冰冷眼神,却表达了另一层意思。
显然,白马将军很不耐烦。这位使者,或者说是传令兵传达的意思,是经过加工的。
王羽打量了一下来人,此人面白唇红,耳垂甚长,从面相上来讲,这叫富贵相。从前世了解的情报中推断,此人的身份已然呼之欲出。
“敢问尊驾大名。”
“不敢当,我本汉室宗亲,姓刘,名备,字玄德,乃是中山靖王”
果然是他
看着眼前这个态度恭谨,眼神却很坚定的人,王羽脑海中的那位刘皇叔的形象,先是模糊,然后再次清晰起来。
刘备的确是个草根,同是草根,但他和贾诩的随波逐流不同,他是个有志向,却有些自卑的草根。
因为志向很远大,所以,他无法做到贾诩那样的从容淡定,无时不刻的将祖宗的名讳挂在嘴边,向身份更低微的人展示尊贵的身份,在身份高于自己的人面前,维持尊严。
可敬且可叹。
从草根到皇帝,刘备的奋斗史是相当励志的,自然值得尊敬;可若非他这种心态作祟,他也许会有更高的成就。
“原来是玄德公,久闻大名,失敬,失敬。”心念电转,王羽脸上已经换上了一副亲切的笑容。
“王小将军竟知玄德之名乎”王羽的态度让刘备受宠若惊。
他自中平元年起兵,至今已有数年,打过几次胜仗,但名声却不算大。黄巾之乱席卷中原,豪强们各显神通,处处皆战,胜负都是常事,刘备那点战绩,确实不怎么突出。
王羽出道以来,总共也没打几仗,但因为对手的身份特殊,他的事迹很有传奇性质,比打黄巾惊人多了。
诸侯们表面上对王羽都不是很热情,但刘备甚至,暗地里的议论多着呢,毕竟他割了董卓的耳朵
说来也巧,早在王羽之前,也有人靠行刺董卓扬了名,靠着这项功绩,在招兵买马的时候,得了许多的便利,让刘备羡慕得难以安寝。
那人就是曹操
其实,就在会盟之初,兖州的名士们还在极力宣扬此事,整日置酒高会,聊的话题,除了诛杀国贼之后,中兴大汉的美好前景之外,就是唏嘘于曹操的功亏一篑。
结果没过多久,河内和洛阳都有消息传来,董卓又被人给刺杀了,而且这次还见了血
诸侯顿时哑然。
曹操的刺杀行动,是借着身份之便,混到了董卓身边,结果只是亮了一下刀,然后就落荒而逃了;而王羽的刺杀行动是潜入戒备森严的军营,割了董卓的耳朵,然后一路从营里杀将出来。
事实一摆,高下立判。
早些时候,对待各路前来会盟的诸侯时,曹操是很热情的,比张邈还像东道主。可面对河内来人,他表现得却很冷淡。
这背后有很多原因,不过,被王羽抢了风头这件事,未尝不是重要因素之一。
有了王羽在,谁还记得他曹孟德当日也曾甘冒奇险呢曹操再怎么有气度,也没法上赶子往王羽身边凑,他要是那样做了,肯定会被人说成甘拜下风,成就王羽的另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