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同人 >大国无疆 > 分节阅读 855

分节阅读 85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军列,车厢里坐着的全是清一色身着常服坐姿端正的军人。

陆军两大集团军的先行机动影响最大的是铁路,其次便是航空,由于保密需要,当然也是为了节约各类直升机的飞行时长,第六集团军下编的第六空中突击旅采取了空运的方式向中亚战区机动,而该旅由于常驻地不是在二连浩特,而是在距离军部不远的锡林浩特,在那里,第六空中突击旅拥有三个大型陆军航空兵基地,从12月26日开始,共和国空军第二战略运输机师开始为这个旅搬家,新型“翠鸟”侦查直升机、“黑骑兵”多用途运输直升机、“制空鹰”武装攻击直升机、“钢铁鸟”中型运输直升机等,都用空军“巨无霸”战略运输机那巨大肚量那吞咽。

于是乎,在第六空中突击旅大搬家的三天时间里,锡林浩特唯一的一座民航机场便被严格的军事空中管制,多个班次的航班都要么延迟降落,要么就是在机场晚点起飞,情况更甚的便是作为快速反应部队的第十一军的第十一空中突击旅,他们的机动要求速度更快、节奏更快,因而郑州机场干脆直接被临时军管了整整24个小时,空军战略运输机第三师和民航总局征调而来的民航客货机,在短短二十四小时之内便让该旅从河南的土地上“消失”了,而在这个过程中,当天进出郑州机场的航班无一例外全部被取消。

1947年1月2日,元旦节的第二天,原驻扎于呼伦贝尔的第十军,开始通过共和国大动脉之一的远东铁路大动脉呼伦贝尔西至乌兰扎布铁路段,向原本就驻扎于乌兰扎布的第十三军靠近,两个集团军将在蒙古中部的合同训练基地展开大规模实战对抗训练。

由于两地间距离并不算远,而且第十军是共和国陆军中的乙类集团军,他们编制和装备都不如甲类集团军那般富裕,所以并未给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影响,更何况在一月份的蒙古省地区,寒冬之下的大部分牧民都是处于“冬眠”般闭户不出的状态,就连铁路沿线的许多牧民也都并不清楚身边出现了大规模的兵力调动。

1月7日,共和国陆军的大规模兵力调动业已完成,重装第六集团军和快速反应第十一军,分批抵达乌鲁木齐之后,便更换了车头前往紧邻塔里木河流域的共和国最大的沙漠合同训练基地展开临战训练,而空军的大规模调动也已经完成,战机加挂副油箱就能转场飞行到指定机场的空军,最大的麻烦就是要受到十二月末、一月初的新疆恶劣天气影响之下,达不到飞行条件,至于地勤人员、保障设备、备用零配件、各类弹药等的运输,空军的运输机部队轻轻松松便能解决。

而就是在1月7日这一天,位于北京的共和国国务院一号会议室内,由国防部战争动员局、国防科工委等两大部门联合主持召开的军工生产调整会议正式拉开了帷幕,几十万的部队都已经完成集结,不管战争是否会爆发,光是这些部队人员和车辆作训消耗就是一个个天文数字,而“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了做好万无一失,共和国显然已经有必要开始调整军工生产现有的规模和生产机制。

会议召开前,共和国国防科工委向大会与会人员分发了一份厚厚的资料,这份资料是共和国历次战争所产生的后勤消耗,从建国战争到中日台湾冲突,再到中日朝鲜半岛战争以及最近的婆罗洲军事冲突,大规模战争、地区性冲突都有,不难看出,共和国的单位时间战争消耗量在不断递增,而这一规律也似乎是在伴随着军事现代化建设步伐而递增的。

而就国际平均的战争后勤消耗而言,古代战争中,比拼的是人的体能释放。因为古代的人口和生产力有限,使用冷兵器的单兵战斗力也有限,军队的战斗力取决于人数多寡,而后勤依赖性也较低,人吃马嚼的粮草、刀剑弓矢也就构成了后勤的绝大部分。

然而,当火药大规模运用之后,人类进入了热兵器时代便开始从体能释放变成了热能释放。

热能释放包括火药爆炸瞬间释放的能量和机械产生的能量,这使得人类的战争形态和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富有格斗技巧且身强力壮却装备冷兵器的士兵,变得无法击败身体孱弱却装备了一支手枪的小兵,即人类强壮的肉体无法抵御子弹的动能,这一点从不久之前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波兰的骑兵部队挥舞骑兵刀向纳粹德国装甲部队进攻,被屠杀干净却未能伤敌分毫中就可以看出。

也正是因为人类进入了热能释放的新战争时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成了验证人类武器装备杀伤力和破坏力的最佳平台,两军之间比拼的,已经不再是谁的兵力更多,而是谁的热能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即同样是火炮,但152毫米口径加农榴弹炮的单发炮弹可以有效杀伤43平方米,但82毫米口径的迫击炮却只能杀伤10平方米,从热能释放率上大口径加农榴弹炮肯定更胜一筹,可是否释放的充分却是由命中精度决定,因而热能的充分释放不仅仅是武器装备起主导因素,军队的技战术水平、战术等也同样重要。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首次大规模运用热兵器凶猛厮杀,来复枪、机枪、火炮等构成了最主要的后勤消耗体,它们的大规模运用中,以绝对的数量来赢得有效的杀伤覆盖面积,进而获取足够的战绩,因而一战的后勤消耗已经是开创了人类的新纪录,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消耗却是又更上了一个台阶。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至今,仅仅是作为其中一个插曲且还未结束的苏德战争便已经刷新了人类战争消耗的新纪录,迄今为止,共和国能够统计到的苏军就已经向德军倾泻了上亿发各类炮弹、上百亿发子弹以及数千万枚的手榴弹,还包括数百万吨的航空炸弹,如此之巨大的后勤消耗,却依然处于被动挨打状态,由此便可以想象还处于主动进攻态势的德军后勤消耗量何其之大。

如果纳粹德国公布其发起战争以来的物资消耗,那自然也是以亿为单位,平均算下来,其五百多万的兵力,日均物资消耗量也不过会超过150公斤,然而反观共和国的历次战争。

建国战争、中日台湾冲突暂且不论,因为这两场战争都是机械化的人民军发起的主动攻势作战,其物资消耗和当今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水平无异,作为走出国门的第一仗,中日朝鲜半岛战争便是初步信息化的共和国陆军和空军的一次表演,在朝鲜半岛的陆地争夺战,从1943年4月29日到5月30日为止,以共和国两大集团军为主的不足20万兵力,却消耗了30万吨物资,算下来单兵平均消耗了一吨多的物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