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同人 >大国无疆 > 分节阅读 713

分节阅读 71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第一师团则成为了本间雅晴组建日本陆军第一集团军的绝对主力,其编制之下还纳入了两个从日本本土开赴而来的新组建师团,第20和第21师团。

至于古和丰一的第二集团军,由于古和丰一成功在瓦胡岛战役中成功统帅过第三和第四师团以及一个重炮师团,因而古和丰一的这个集团军将编制两大日本陆军王牌师团,并且还依旧将编制一个重炮师团,并且或将编入一个战车师团以加强集团军的作战力。

从冈村宁次给本间雅晴和古和丰一筹建集团军的安排,就可以看出在日军尚未正式在澳大利亚登陆之前,熟悉岛屿作战并且已经适应了大洋洲这种独特气候和地理环境的本间雅晴所带领的第一集团军,将作为岛屿作战的主力,至于古和丰一的第二集团军,显然是日军第一支重装集团军,其打造目的就是为了将来能在澳大利亚广袤的土地上驰骋。

如此一来,本间雅晴就有足够的理由向冈村宁次伸手讨要大量的物资和装备,当初展开菲律宾群岛作战之时,日本陆军可是动用了长期在四国岛展开岛屿攻坚训练的第一和第二两大精锐师团,但依然蒙受了不小的损失,而这损失并不是来自于麦克阿瑟的美菲联军,而是菲律宾群岛那难以适应的热带气候,因而本间雅晴既然担负起了“解放大洋洲诸多群岛”的光荣使命,他就有必要对参战部队进行苛刻的适应性训练。

本间雅晴将自己下设的三个师团都进行极为苛刻的训练,而与此同时,还顶着“大洋洲解放者”的头衔来让大量的土著帮助日军搜集情报,同时他也在等待海岛作战中必备的海军力量,日本海军联合舰队自日军成功占领瓦胡岛后不久,就返回日本本土休整,而之前跟随本间雅晴在菲律宾群岛作战的那支临时性舰队,也早已经返回本土,据称海军内部需要有一次巨大的编制变动,而在未得到海军力量之前,本间雅晴还有一个事情,那就是不断的囤积物资。

菲律宾可不是一个工业强国,大量的作战物资都需要从日本本土运来,好在日本成功夺取夏威夷群岛后,他们重要的盟友德国兑现了承诺,给予了日本400亿元人民币的无偿战争支助,这笔巨款极大程度的缓解了日本政府的战争经济压力,而且日军在夏威夷群岛上通过抢劫还得到了许多的战争财富,菲律宾又是重要的资源生产国,所以日本本土的战争经济形势已经越发好转,甚至还因为战争胜利的利好而出现了经济高速发展势头,而是否能将这种经济飞速发展的形势保持下去,也就要看即将而来的大洋洲战役,日军的表现如何了。

日本陆军已经开始为大洋洲战役磨刀霍霍,而作为大洋洲战役重要的支援力量日本海军,也在7月24日完成了重大的编制调整,日本海军在其联合舰队的基础之上,结合大量新服役的战舰,编成了三支舰队,三支舰队平分日本海军当前仅有的三艘战列舰,而即将参与大洋洲战役的第一舰队,则相比其他两支舰队,多编制了一艘大型航母和两艘护航航母,在可以担负对陆火力支援和反潜等任务的巡洋舰和驱逐舰方面,第一舰队也数量更多。

日本海军的这三支舰队将不固定任务区域,优先完成编制改革的第一舰队将于7月末正式南下至菲律宾群岛外海,暂时归入本间雅晴的麾下,而稍后完成编制改革的第二舰队将作为机动巡逻力量,重点负责保护仍然在大规模战后重建中的夏威夷群岛,确保美军不会狗急跳墙发起反攻以至于好不容易拿下的夏威夷群岛失陷,至于最后完成编制改革的第三舰队,将暂时留守日本本土,而在必要之时,三支舰队都可以快速合编,成为太平洋上一支恐怖的作战力量,消弭盟军在太平洋上的反攻之势。

战争的阴云已经开始笼罩大洋洲上空,盟军方面不可能毫无反应。

澳大利亚联邦是一个国土面积西欧大一半的英联邦独立国家,铝土、铁矿石、石油、天然气、煤炭等等资源相当丰富,1770年英国航海家库克船长发现这里之后,便宣称这片广袤的土地隶属于英国,而后这片肥沃的土地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被英国人用于流放囚犯。

直到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在新南威尔士和维多利亚两州发现了金矿,在淘金热的助推下,澳大利亚移民人口猛增,而在1901年1月1日,六个殖民区统一成为联邦,澳大利亚联邦正式成立,并于1927年迁都至新兴城市堪培拉,而在1931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威斯敏斯特法案正式授予了澳大利亚独立自主权。

作为英联邦重要组成国,澳大利亚联邦虽然独立自主,但很多时候都非常听从英国的“指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对德国宣战后不久,澳大利亚和其他英联邦国家就立马紧随其后对德宣战,时任总理的孟席斯在丘吉尔的影响下,也很快让澳大利亚进入了战争状态,不断向英国输送包括粮食在内的各种战争物资,至于扩编军队、提高军工生产能力等也是有条不紊的相继展开。

作为最为忠诚的联邦成员国,澳大利亚联邦直至英国丢失本土之前,都从未考虑过要让武装力量着重保卫自身,而是一直尽心尽力的向英国本土提供各种战争资源,并组建了不少的部队参与到英国在北非的军事行动中,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澳大利亚联邦才猛然意识到危险降临,麦克阿瑟狼狈逃回澳大利亚堪培拉这一事件,立马就让一直以来坚持国防政策以保卫自身为重点的工党看到了希望,很快就在海外服役的志愿兵役制基础上,将国内服役改为了强制性征兵制。

而后不久,战时内阁就宣告成立,财政部长法登、总检察长兼海军部长休斯、航空部长麦克伊文、内政部长佛尔、陆军部长斯宾德、商业部长佩季等,在战时内阁的推动下,军事委员会很快就开始大规模扩招军队,与此同时,刚刚当选总理不久的柯亭就公然在广播电视讲话中宣称“在面临强敌入侵之际,澳大利亚期待着美国的帮助,这对我们与联合王国的传统血肉关系无丝毫的损坏”。

柯亭的话虽然说得相当委婉,但其实真实意义谁都知道,那就是澳大利亚联邦的祖国大英帝国都自身不保,肯定是没有能力来保护澳大利亚这个最忠诚的小弟,所以在即将到来的大洋洲之战,澳大利亚唯一靠得住的是美国,而不是已经流亡到了加拿大的大英帝国政府。

已经从菲律宾群岛丢盔弃甲般狼狈逃至堪培拉的前美菲联军司令麦克阿瑟,是一个标准的光杆司令,但既然澳大利亚联邦有心与美国合作,而且作为太平洋战争重要一环的大洋洲防御战,美国肯定不希望日本成功拿下大洋洲,得到资源丰富的澳大利亚更进一步的提升其战争实力,因而在加拿大魁北克盟军首脑会议召开之前,罗斯福就命令麦克阿瑟就美澳结成抗日军事同盟的问题与澳大利亚联邦进行谈判。

经过飞速般的谈判,双方很快就决定建立美澳联合司令部,该部大本营直接设在墨尔本,麦克阿瑟将军担任最高司令,澳大利亚将军托马斯布莱梅为副司令,负责指挥全部陆军,至于海军和空军,澳大利亚联邦自身的海空军实力在日本海军面前根本不值一提,所以麦克阿瑟直接指定了两名和他一起从菲律宾逃亡至澳大利亚的海空军高级参谋,暂时充当美澳联军的海空军司令。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