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同人 >大国无疆 > 分节阅读 427

分节阅读 42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们对自身生产设备进行节能技术改造或者是换置更好的设备,以促使自己的生产条件和过程符合共和国国家的环境保护标准、生产企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等一系列法规,很显然成本问题足以困扰许多家企业。

在共和国整个国家都偏爱于高附加值、高技术、高科研人才比重、高产品市场占有率且同时有低环境污染、低市场风险等条件的产业之时,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所制定的政策也从以往的宽松到现在的苛刻,就连企业最起码、最需要的资金周转问题,政府的政策也是限制任何银行向从事这些行业的企业借贷,总之一句话,就是要让这些企业,要么走大型化、集中化、高技术化等以实现符合环境标准的低成本生产,要么就只有转移到别的国家或地区生产,因为这些企业生产当中所要排放的滚滚浓烟、滔滔污水、轰鸣噪声、大量废渣等等都已经难以让共和国接受。

而共和国最大的有色金属冶炼公司,也就是中冶集团,他们一直是共和国最大的铝、铅两大系列有色金属产品的最大冶炼生产商,在共和国境内拥有三十二家大型生产企业、九百六十多家二级生产单位,其总资产和总效益始终都是在共和国企业五百强名单中排行前五十位的大型集团企业,而在共和国大力整顿高耗能和高污染行业产业之际,可以说是首当其冲的他们自然是最先想到要找寻出路。

因为他们生产当中最基本的铝电解的直流电消耗就达到每吨铝耗掉一万多度电量,如果再考虑到常用的金属热加工所耗能量、电解废渣与冷却废水的排放等,他们就是一个标准的高耗能和高污染双重企业,如果不找寻出路,光是对旗下大大小小的企业完成技术改造升级或者集中安置走综合循环生产路线,这样的代价实在太过于高昂,所以他们选择了走最直接的道路,那就是走出国门。

世界上也只有共和国才有如此苛刻的行业标准和环境保护法律,但共和国却又是最大的工业原料市场,中冶集团不敢走远,也不敢贸然到一个连工业基础都没有的国家或地区发展,所以综合所有因素考虑,日本成为了一个很好的选择。

毗邻共和国沿海地区也就是主要有色金属消耗地区的日本,有着很好的交通优势,同时日本也是一个工业为主的国家,虽然他们的工业实力如今与共和国相差有很大一截,但在有色金属冶炼方面还是有一定基础的,最起码招聘到的工人培训上岗周期,肯定比长期在日本奴役统治之下只会农业种植和开矿的朝鲜人要短得多,而生产所需的电能和水能也是毋需考虑。

对于中冶集团而言,他们在日本开办工厂,不需要考虑到市场销售问题,也不需要考虑到职工患职业病、生产污染物排放等问题,他们此行到日本似乎只需要考虑到三个小问题。

第一就是政策问题,这个问题已经随着共和国与日本两国恢复外交关系,并且两国企业交流与合作日趋进步之中便可以窥见未来,而日本政府陆续出台的政策也是极其有利于中日两国经济合作的,所以中冶集团基本可以忽略掉这个问题,虽然日本境内目前还有不少脑子少发育了很多年的军国主义分子可能出来捣乱,但在整个国家政府的强力压制以及之后中冶集团可以为当地人民就业、增收等所能带来的巨额好处的相互作用下,问题变得彻底可以忽略。

同时,第二个和第三个问题就是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和能源,当前中冶集团在共和国国内最大的生产集中地区是在湖南和江西,两地丰富的铅、锌、锰等稀有金属资源的储量,再加上便利的交通和充足的水电供应,这个生产集中区的优势也就体现于此,而到了自然资源贫瘠的日本后,就不得不学习中冶集团在沿海地区的生产模式了。

澳大利亚始终是中冶集团最大的原料海外供货地,长期以来中冶集团在沿海的生产企业所需要的矿产都是来自于澳洲,中冶集团也在澳洲购置了不少矿区开采权,所以利用廉价且便利海运的方式将原料从澳洲运抵日本是可行的,再加上共和国的一些焦炭企业、石化企业也有意到日本投资设厂,唯一难以解决的就是电能问题,因为日本当前所拥有的发电电量和供电电网,是不能满足中冶集团的电能需求的,事实上这也是唯一困扰日本政府的引入华资难题。

人类的工业时代自迈入电力之后,所有的社会生产与经济活动,似乎都已经与电不可分割,生产当中的冶炼、切割、焊接等需要电,产品销售出去后的正常工作也需要电,连主要依靠化学能源的汽车、飞机等上面也必须有电,可以说在当今的这个时代里,没有电就没有商品市场经济,就更加没有这个繁荣的电气化工业时代,日本的不发达工业体系所建立的电力依赖关系,很显然必将在未来迎接很艰巨的“电能”挑战。

因此,在中冶集团访日考察团从八月七日正式开始的对日考察中,重点考察的就是日本的重工业地区。

因为日本的绝大部分重工业都在沿海地区,所以从东京湾到九州岛的北部是日本的重工业带,中冶集团重点考察的是东京至横滨区间、大阪至神户区间、近代钢铁城千叶、有本土煤炭产业基础支撑的九州岛北部的八幡,中冶集团最看重的也就是有煤炭产出的九州岛北部地区,因为煤炭能够带来焦炭和电能,而这两样也是中冶最为不可或缺的生产条件。

随着八月二十四日的“博鳌亚洲中日企业对话交流大会”顺利的隆重闭幕,两国企业间的交流为中冶集团的考察团带来了新的挑选契机,因为在此大会闭幕之后不久,共和国的许多大型企业就相继与日本访华企业签下了合作意向协议,即将引来大量共和国企业入驻、大批投资资金涌入的日本俨然已经成了一个香饽饽,在这样一个条件之下,作为共和国最大的电力企业也自然不是瞎子。

共和国的大量企业在日生产必然要带来巨大的电能需要,光是凭借日本当前发电企业和供电网络是无法支撑起庞大的工业电力消耗的,深知这一点的日本总务院工业部、商务部、能源部等也在和中冶集团的接触中知道了日本的电力缺乏问题,所以当共和国的电力企业与进入日本将没有任何政府方面困难之后,中冶集团的担忧就全部消除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