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 >宦海风云记 > 分节阅读 145

分节阅读 14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丰不想细说,陈思透当然不敢细问,当年宁乔的出走,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牵涉到另一位和宁瑞丰并肩的老前辈,其中多少公私恩怨,剪不断理还乱,不是他小辈能插手的,只是今天知晓了这个秘密,今后又多了一项保守秘密的义务了。

这时,杨北国看一眼客厅正中挂着的大青山地图,又转头望着单云飞,单云飞心有灵犀,心领神会,冲着常宁说道:“小常,这是怎么回事,你怎么把我送给你的军事地图给挂出来了。”

常宁装作无辜的样子,“单司令,这,这可怨不得我,这是杨司令他老人家,逼着我挂出来的。”

单云飞问道:“首长,小常说的是真的吗”

“呵呵,这小子,胃口好大哟。”杨北国笑道,“岂止是真的,云飞啊,小常想把地图的绝密标记都抹去呢,来来来,你们来之前,我们还吵着呢,正好离开饭还有一段时间,你们来帮我评评这个理。”

陈思透微笑着说:“小常,这大青山可是单司令的心头肉,你想让它从军事禁区的名单中撤销,有点为难他了。”

杨北国一拍沙发的扶手,对陈思透说道:“思透,你说得对,可这小子野心不小,竟想在大青山地区搞啥子对外经济开发区去呢。”

思透瞥了安坐不动的宁瑞丰一眼,心里一动,这青州那边的开发区酿出了一场大风波,还没有处理定当呢,怎么青阳这边又冒出来一个,莫非是宁老爷子在中间起了什么作用这倒要仔细的听听了,“小常,你给我和王部长单司令说说,你们青阳县也要搞对外经济开发区吗”

常宁急忙解释道:“陈记,不是这样的,这个,这个只是我个人的设想而已,现在,现在青州那边搞得骑虎难下,我们青阳就更不能添乱了。”

王国维微微一笑,恰到好处的说道:“小常,你这个想法不大对头,青州那边有问题,别的地方就不能前进了大胆说嘛,说错了也没人记你的帐。”

“王部长说得对。”陈思透冲宁瑞丰和杨北国笑笑,站起身来,拉着常宁走到地图前,“小常,你说来听听。”

王国维和单云飞也来到了地图前,只有宁瑞丰和杨北国还坐在沙发,但目光也是聚焦过来。

这是一张长四点五米,宽两点五米的彩色地图,几乎占满了整垛墙壁,在两盏日光光灯的照射下,显得一切清晰可见,以大青山为中心,西面是整个青阳县,西南面是海州市的海北县,东面海门湾和龙门县,西北面是望海县和青州地区的行政中心青州市,大青山象个龙头,独立于东海之中。

“陈记,您看到的,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大青山地区,”常宁拿着一根小木棍,指着地图的大青山三个字说道:

“经过一段时间认真细致的调查分析,我个人认为,这里才是我们青州地区建设对外经开发区的最佳位置”

0238半仙论道下

“陈记,国家之所以把第一批对外开放的城市,设在沿海地区,根本的原因,就是希望依托沿海的有利位置,缩短与国外海外的距离,大青山地区所属的海门乡,有一个并不起眼的小渔港,就是焦山港,它其实是整个青州地区全部海岸线中,唯一能建造十万吨级泊位的天然良港,甚至于现在,不需要任何施工改造,在涨潮时可停泊一万吨级的轮船,在退潮时,也至少能停泊五千吨级的货轮。

陈思透一边听着常宁的话,一边走回到沙发前坐下,缓缓的问道:“小常,这应该是你的第一个理由,那么其次呢”

常宁也回到领导们面前,胸有成竹的说道:“其次,大青山地区除了大青山,是由海门乡水洋乡三树乡这三个乡组成,这里的最大特点是地广人稀,地瘦人穷,是青阳这个鱼米之乡、农业大县唯一的靠天吃饭,靠国家返还农业税过日子的地方,在这里建设经济开发区,第一可以改变这一带十万老百姓的生活,第二可以以此带动大青山的开发,把大青山建设成为东南沿海的旅游胜地,第三,开发大青山地区,丝毫不会动摇青阳县农业在全省的原有地位,大青山地区这三个乡,从耕地面积看,占全县的六分之一,可都是块田石田望天田,粮食总产量只占全县的十七分之一,每年需要国家返销一千五百万斤粮食,改造大青山地区,等于为青阳农业发展甩掉一个大包袱。”

陈思透点着头说道:“关于这一点,我在一个资料看过,建国三十五年来,大青山地区有二十四年发生过旱灾,两年发生过蝗灾,五年发生过涝灾,这里的老百姓,几乎每家都有出门逃荒的经历。”

常宁应道:“陈记,您说得一点都没错,我就是六岁开始跟外公逃荒,八岁就独自出门要饭。”

沉默片刻,陈思透说道:“小常,你继续说下去。”

“第三,也是最关键,是我的外公范东屏先生告诉我的,解放前夕,光大青山地区,就有八千之多的青壮年男性,因为各种原因跟着xx党军去了海外,他们中间,大部分后来都象我外公一样下海经商,成功人士不在少数,他们有个共同愿望,就是愿意为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陈思透一边听着,一边心里思忖,看这个小家伙胸有成竹,头头是道,一定是早有准备,宁老爷子这哪里是来认亲,分明是来帮孙子撑腰啊,不过,小家伙除了跟当年的宁乔一样,除了思想活跃,胆大妄为外,倒还有一种同龄人少有的成熟和大气,假以时日,一定能成为宁家的顶粱柱。

宁瑞丰和杨北国两个老家伙,就在这里坐着,陈思透不表态不好,表态又一时确定不了支持或反对,他是一省之首,考虑的是全省全面的发展,不可能只顾一点不及其余,不管怎么说,宁陈两家在历史是有些私人恩怨,但老头子走了以后,宁老爷子不计前嫌,对包括他在内的陈家弟子多有提携,象几年前有人质疑他的身体不能胜任地方一二把手的工作时,就是宁老爷子力排众议,才让他从京城里坐班的付部长,逐渐变成常务付省长、省长和现在的省委记。

这时,王国维望着常宁问道:“小常,我问你几个问题,大青山地区是东南军区的一个战略要地,这关怎么过这里是有名的缺水地区,水从哪里来三个乡的老百姓怎么安置开发区的基础建设资金又从哪里来大青山要建设开发区的前提,是青阳县必须要首先成为国家批准的对外开放县,你准备怎么去做”

常宁说道:“现在中央军委正在搞百万大裁军,两岸关糸又走向和平,大青山要塞区被撤是迟早的事,从军事学的角度来说,大青山只留一个三零六基地就行了,第二,这里不是没水,而是留不住水,只要建成大青山三个相关联的梯级水库,留住雨季所下的雨,就够一年用的,至于老百姓的安置,建设资金的来源等等,我这里暂时不能说,总之,如果让我们青阳搞这个开发区,我们保证不要国家一分钱,也不向老百姓集资摊派一分钱。”

陈思透渐渐的明白了,小家伙有恃无恐,不但是有备而来,而且是志在必得啊,“小常,那你需要什么”

常宁微笑着说道:“陈记,我只需要一个政策,和级的支持。”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