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1 / 2)
也崇拜刘、樊二人。
王阳明走进山洞,见有两人石像,栩栩如生不说,还一尘不染,心中大奇。屈膝磕三次响头后,异变陡生,一石函竟然从石像中飞出,王阳明眼疾手快把它接住。
石函上写有三字:变形球。
王阳明打开石函,石函内有一水晶般的圆球,一个迅速飞向王阳明脸部的圆球。王阳明大惊地把嘴巴睁得老大,圆球则恰在此时飞进了王阳明的小嘴,滑入了他的肚中。
圆球进入王阳明体内,竟自朝着王阳明的内心钻去,任凭王阳明如何驱使体内先天之气阻止圆球的运动都无济于事。最终,圆球成功进入了王阳明的内心世界,与文房四宝一起绕着内心世界的中心旋转起来,其本身好像并不与王阳明的内心世界相互排斥。既如此,王阳明也就暂且随它去了。
王阳明再看石函内壁,上有一行小字:得石函者必我辈中人,得变形球者可随意变化先天之气也。
“难道那被叫作变形球的玩意儿能随意变化我的先天之气”王阳明的悟性很高,竟然一猜就猜对了。
修真者,特别是对于那些文魂修真者,他们虽然也有武器,但是他们不擅长使用它们,所以很多情况下,他们更喜欢使用由先天之气凝聚而成的气武器,比如气剑之类。但是考虑到先天之气本身固有的特性,修真者变化先天之气的形状是有限制的,级别低一点的就只能变出小剑,小刀之类的武器,高一点的也不过能变化出诸如流星锤和判官笔之类的稍复杂类的武器,而且每次都会消耗掉不少先天之气。但是就像自然万物相生相克一样,武器之间这一点展现得更为明显,例如同为武器的矛和盾,彼此的相生相克就体现的非常明显,所以修真者能变化的先天之气样式越多,战斗时就会更占优势。
王阳明脑海中想着一把柳叶刀,然后右手用力一甩,果然就有一把柳叶刀快速击向了前方的岩壁,然后是飞蝗石、金钱镖、透骨钉之类的复杂暗器,竟也都一一呈现在王阳明的眼前。
“好东西”王阳明虽然刚刚遭遇失败,但是获得宝物的惊喜还是让他兴奋和激动不已。
不过探险还在继续,刚刚柳叶刀飞中的岩壁被打出了个小洞,从小洞中反射出的光刺得王阳明睁不开眼。
第十章 归藏剑法
“莫非还有玄机”王阳明一边说着,一边走近小石洞口往里面望了进去。
一尊更大的石头雕像进入了王阳明的视线,为探个究竟,王阳明稍一凝神,一把大锤就出现在了王阳明的右手上。然后王阳明用力一砸,小石洞立马就变成了大石洞。
变形球的威力可见一斑,不但让修真者可以任意变化出想要的武器,而且威力也会成倍提高。
走进这个因为机缘巧合才发现的大石洞,又一块石碑出现在王阳明的面前。
同样是刻着许多文字,此块石碑上的字体就显得更为潇洒写意,然而字里行间都透露出逼人的寒气,即使如王阳明般剑盲,也不由冷颤了一下。
“好厉害的书法,不知道有什么名堂”
王阳明好奇地阅读着碑文,才知道刻这石碑的人是东晋大政治家兼大隐士:谢安。碑文是谢安所刻,而且是用剑所刻,那么字里透露出寒气也就不奇怪了。
谢安在碑中说道,他在四十岁之后出仕担任东晋宰相一职,并与自己的侄儿谢玄一起合力击退了苻坚南征的百万大军,也就是中国古代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
读到这,王阳明叹道:“古人诚不我欺也。”
碑上所刻史实,爱好中国古代史的王阳明以前在一些正史和野史中早已看到过,但是谢安接下去所刻的内容就完全出乎王阳明的见闻和想像了。
谢安记载道:四十岁前,他曾隐居于华夏各大名山,其中一座就是四明山,而且还在神人的帮助下,又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在四明山隐居期间练就了不世剑法归藏剑法。
“归藏剑法。”王阳明喃喃自语着,谢安在石碑上的记载让他想到了在淝水之战中东晋朝的著名统帅谢玄。
淝水之战中,身为南方第一高手的东晋将领谢玄所帅兵士不足十万,面对苻坚所帅的百万雄师却丝毫没有畏惧。其中,谢安和谢玄叔侄精通兵法固然起了主导作用,但是谢玄那举世无双的剑法也帮了他和东晋大军不少忙。要不是先前谢玄凭一己之力击败北方第一高手慕容垂,而慕容垂又是苻坚手下第一猛将,毫无主见的苻坚就不可能全军战败于他自己的一个小小失误了。
但是后世史书上记载的都是对谢玄武技的赞誉,却从未提到过谢安也是个用剑高手的事实,带着深深的疑惑,王阳明更加好奇地把碑文看了下去。
碑文记载:归藏本为周易之别名,意即无穷无尽。归藏剑法,博大精深,变化万千,内涵无穷无尽之深理和玄机,非记忆力和悟性极高者不可学也。
然后雕刻着的是易的六十四卦,内容与王阳明在前世易文看到过的丝毫无异,但是石碑上最后还多了一句:将六十四卦互相无限次叠加后即为归藏剑法。
这句说得极为抽象,而且操作起来又极为复杂,且不说如何凭空将六十四卦无限次叠加起来,即使叠加成功了,这剑法岂不是还是那六十四卦的内容,只不过因为无规律的不断重复而更为复杂罢了。
但是谢安在石碑上说得非常清楚,非记忆力和悟性极高者不可学也,虽然王阳明就是个记忆力和悟性极高的人,但他也依旧困惑了几个时辰。
易本来就是内含着诸多哲理和玄机的一本奇书,如果被无限次的叠加后,不但内容变得宽广,变化也会更多样和复杂。
一片从上面洞口阳光入射处掉落的落叶让皱眉沉思的王阳明顿开茅塞,豁然开朗。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王阳明兴奋地高喊着这句他非常熟悉的经典句子,陡然明白了谢安的意思。
通过一片小小的落叶,就可以透露出整个秋天的信息,这就是以少见多,以小变大的道理。而易里面的六十四卦,虽然只有六十四卦,却已包含了世间万物的无穷变化,谢安所说让六十四卦互相间无限次叠加只是一种隐晦的提示,提示了王阳明去注重已刻在了石碑上的六十四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