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 >花都里的道士 > 分节阅读 113

分节阅读 11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和李美涵便又开始遍访沧海市大岗村以及周边十数个大小村子。

只是可惜,那个年代的人却大多数都已经故去,要找知情人这何其艰难无异于大海捞针。

一脸寻访了半个月。这才终于找到了两三位九十几岁高龄的老人,对高克祥或者是张国喜这两个名字有印象,知道他们参军杀过日本人。

这还不算,在半个月前刚从大岗村采访完张国喜回来之后,李美涵就已经通过了网站的关系,试着联系了台弯方面相关的部门。

本来李美涵也并没有抱太多的期望。可却没料到时隔半个月。竟然得到了台弯方面的回应,将一份厚厚的旧档案影印本传了过来。

而在其中,正有高克祥与张国喜这两人参军经历的记载。

档案上所说的,与张国喜之前接受采访时所说的经历完全吻合,足以证明此张国喜正是档案上所记载的张国喜。

而且高克祥其人,竟然还是一个突击队的上尉连长,曾经受过数次勋章表彰。

半个月的努力终于有了成果,所有资料充足、详实。第二天,李美涵便将片子播了出去。

果然不出所料。这样一个片子刚刚挂到网站上,再配上李美涵的深情解说。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立刻便引发了轩然大波。

无数媒体纷纷转载,不仅是在国内,甚至在全世界的华人圈内都掀起了波澜。

这就是网络的力量,是任何其他媒体都达不到的力量

随后又过了两天,大岗村也因为这一个片子,忽然间热闹了起来。

无数的爱国者,甚至还有国外的华侨,都纷纷踏上了瞻仰烈士之路,慕名而来,找到了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子。

而在这个时候,周之荔也早已经指挥者施工队,将纪念碑给建好了。

在纪念碑占地一亩,其实一亩地对于一座纪念碑来说,也已经很宽敞了,四周都用铁栅栏围了起来。

栅栏外,则是刚刚移植的一些中草药幼苗。

而在栅栏正中央,则是一块长方形高约三米的大理石纪念碑。

纪念碑上,刻着“抗日救国英雄高克祥”等几个大字,旁边是其人的生卒年准确日期。

同时在纪念碑中间,小子刻着他曾经参加过的整整百多场大大小小的对日军作战的经历。

仿佛透过这块石碑上,可以看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看到那些奋不顾身的战士,看到那份为了保家卫国而不惜鲜血的壮志豪情

伴随着新闻的播出,足足有一个星期,来自沧海市、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华人纷纷前来瞻仰烈士,完全可以说车如潮水,不断地涌进了大岗村。

不过等又过了一个多星期,人们被新闻感染的热情也过去,来的人也渐渐地少了。

这一天,陈争又一次来到了大岗村、

距离陈争第一次前来此处选地,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而此时这块土地上的变化已经天翻地覆。

诚德地产不愧是全沧海市最大的房地产公司,旗下的施工队也果然很有实力。

仅仅一个多月,一撞四层高的办公大楼,两座一共占地数百平米的厂房都已经平地而起,至于其他的小工程更不在话下,百草药业的种植基地已经初具雏形。

而至于纪念碑前,经过前一个月的热闹,此时也已经堆满了各式各样的花环、挽联。

陈争来到此处时候,纪念碑前没有其他人,只有张国喜老人自己,正在抚摸着大理石碑上所刻的文字,深深无语,只有热泪双行。

一会头,看到陈争,想要说话,可嘴巴张合半天,激动地浑身颤抖,可却一时失语,一个字也吐不出来。

陈争从他的嘴型中,已经能够看得出来,老人想要说的,正是“谢谢”这两个字。

陈争摆了摆手,意思是说他做的这些事不算什么,更无须老人感谢。

就这样,老人眼泪奔流,在纪念碑前和陈争目光对视了良久。

此时无声

第197章好人做到底

陈争整整忙了一个多月,到此时,这件事终于告一段落。

纪念碑立起来了,老张头也得到了政府补贴,大岗村也瞬间热闹了起来,无数人前来瞻仰烈士,甚至还有一位来自台弯的富商,和老张头曾经是战友,亲自前来,要赠送给老张头十万块钱。

老张头没有接受,那位富商转而又捐给了大岗村村委会二十万元,其中十万元用作大岗村的开发建设,另外十万元则委托村委会,为对老张头养老的费用。

当然,百草药业也通过这样一条视频短片,迅速地打响了知名度,建立起了一个爱国的口碑。

结果皆大欢喜。

当然,在这么长时间内,陈争也不会只做了这么一件事。

在这一个多月里,李美涵也将沧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所有得不到解决的易患纠纷全部报道了出来,在社会上同样引起了不小的关注。

这段时间不断地有其他媒体上门采访小薇的母亲崔月娥,而毕竟崔月娥就在知守堂内就医,并且经过陈争的救治,既没有花钱,病情也已经逐渐康复。

因此顺带着知守堂以及陈争神医的大名,不胫而走。

每天来医馆就医的人就更多了。

在治病救人的同时,陈争之前委托孙教授去请医学会的会长乔老鉴定病例的事情也得到了结果,乔老果然为人正直,鉴定后,得出了该病例是为伪造的结论。

毕竟乔老是医学界泰斗,又是沧海市医学会的会长,有他的鉴定结果。还是很有公信力的。

陈争又连带孙教授之前开出的那份崔月娥病情的详细报告,统统交给胡雪菲,委托她帮忙打这场官司,状告沧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有之前媒体的舆论压力,还有这么强有力的证据,相信不出意外的话,官司会赢。

这一天,陈争最后一次为小薇母亲把过脉,说道:“现在你的病情全好了。可以回家了。”

“真的”崔月娥十分惊喜。

“当然是真的,不过药还是要继续吃,同时要主要保养,不能再过于劳累,毕竟有一句老话说的好,叫做三分药七分养。”

“是是是。”崔月娥连连说。

陈争又叮嘱说:“另外千万不要为了生活的问题担心,现在我已经委托了律师帮你打官司,不出意料一定会赢,到时候你还能得到一笔补偿金呢,这笔钱刚好可以缴纳你们搬迁所要缴纳的差额。”

陈争之前去过小薇家。那是即将要面临拆迁的棚户区,全是危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