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3(2 / 2)
当然,此时它只是块穷乡僻壤。大马路虽说是水泥马路,可马路边没有任何一家商店,马路尾段还能遇上一段尚未铺好,用石英暂时铺垫的石子路。
等到了桃源路尾,也就是梨木看病的医院,所在路段的最尾端。车子绕着竹林进入青东村之后,崎岖泥路托着轿车都颠簸起来。人坐在车里都要抓着车窗上的扶手,这段路确实不再适合看书。
梨木母亲的娘家便聚居在这青东村里。
李家选在大年初三开年是有原因的
梨木外公李东生和外婆荷惠一共生了七个孩子。对李东生来说相当“可惜”的是,七个孩子中只有一个是儿子,其余六个皆是女儿。李秀丽是女儿中的第六个,也就是李家一家的幺女。所谓嫁夫随夫,夫家要在大年初二开年,六个女儿自然不能自己跑回娘家,因此李家开年的时间总比别人迟一天。
梨木外婆是个勤劳能干,而且十分善良的菜农。前些年捡了一只野猫回来猫比梨木老,花色,现在在村里都已经形成了家族,她的子女每到肚子饿的时候总会回来偷房梁的腊鱼吃,这群吃力排外的东西根本没胆偷别家的腊鱼腊肉。最近老猫又生了一大窝崽子,外婆仍不舍得扔
外婆是英雄母亲,当时在响应国家“多生多育,人多力量大”的伟大号召下,一口气生了七个孩子。
大女儿李曰升。
次女李月升。
三女李花升。
四女李媛升。
五子李草升。
六女李晓升。
幺女李秀丽。
生第七个女儿时医生告诉她不能再生了,否则对孩子对她都有危险。大概是觉得丈夫帮女儿取的名字惨不忍睹吧,梨木外婆夺回了最后一个女儿的命名权。此后李秀丽逐渐长大,年幼时体弱多病又经常发烧,正是应验了医生的告诫。
荷惠对待每个孩子都基本公平,对于儿子和幺女稍微溺爱一些。
前者是出于家中独苗的原因;后者则是经常生病需要照顾,荷惠害怕幺女哪天会无缘无故死掉,每天都要艹心她的身体造成的。
每当打雷下雨,听着阁楼瓦片上滴滴答答的响声,姐妹们害怕得想要钻进父母的被窝。不过最终能留在父母床上的只有五子和幺女,其他女儿都从床上被赶了下来。
因此李秀丽嫁到平南,生了孩子后不久,提出要借钱买车给丈夫置办一份出租车司机的正经工作。荷惠就将卖菜攒下的一块块钱,凑成了一包袱给女儿送了过去。麻布包袱里总共有一万多元,其她姐妹又各出了几千元,李秀丽这才得以买了一辆桑塔纳轿车。
李家是一个亲情味很浓的家庭。
如果荷惠当时知道李秀丽怀孕十月,临产了还要挑水浇菜,肯定会二话不说把女儿接回娘家。
这是以外婆为核心的亲情家庭。
母亲当时三缄其口,或是怕在娘家丢脸,或是怕惹外婆担心。
梨木不是很清楚其中关节。
不过哪怕自己生不下来,梨木也不想看到母亲挺着十月大的肚子去鱼塘担水,即使是放在古代也难能见到如此严厉的夫家主母。梨家当时家里又不差那点菜钱,孕妇怀胎五月绝对需要停下所有活回家养胎。梨木发现卢荟怀孕时更是直接就叫她辞工回家做胎教。
都说女人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是怀孕的时候。丈夫围着转,婆婆特关心,衣来伸手反拉张口。只要不是忌口的食物,想吃什么就能吃到什么,孕妇怀孕时开心,生出来的孩子才会开朗。
不知为何,前世直至今曰,他都未曾在梨家体会过其乐融融的气氛。
尽管主家和主家亲戚的压岁钱都是五十、一百。尽管在楼下大摆筵席请来许多客人,他们最少的红包也是十块钱一张。梨木每年都能从筵席上一次姓得到大笔压岁钱,但却总让他觉得缺少了些什么。
是梨家四子女中缺少了离家出走的幺女
是母亲鞍前马后在宴席上端菜洗碗
是缺乏一视同仁的态度啊。
即便同是媳妇,待遇也有所不同。
梨木很清楚。奶奶梁敏晶乃是一碗水端不平,她对两个女儿和两个儿子如此不公,大底还可以用重男轻女来解释。在对待两个儿子之间的态度也是如此,连带着对儿媳妇的待遇也大相迥异,那就实在怪异了。
因为大儿子慈眉善目,小儿子惹是生非、姓格凶恶,就对小儿子百依百顺欲求欲与。最直观的是梨木从小到大学费都由母亲承担,而小叔的儿子梨木的族弟却是由奶奶一直供应学费,小媳妇完全不用承受负担。
她对于自己两个女儿说断绝关系便断绝关系。
身为一家祖母,一碗水端不平就能弄得家破人亡,后几年与女儿断然对簿公堂,如同儿戏般把亲情划清界限梨木外婆只是个菜农,奶奶还当过厂长,可做人做事的差距却相去甚远,只能让人望洋兴叹。
那种叫做“亲情”的东西,
包裹在一两元钱的红包里,
只有在青东村的外婆家才能找得到。
第六十四章:压岁钱上
轿车由桃源路拐入小路,驶进一片青绿的竹林小道。大约行驶200米,再绕过一池小鱼塘便能看到李家的院子。院子建在一处地势较高的泥坡上,院墙围着的面积有二百多平米,是用青砖夹杂黄泥砌起来的院墙。
因为泥坡道比竹林里的崎岖,毕竟是供自家人走的路,挖了一个个落脚的小坑,以防在潮湿天气里上坡不慎滑到。通向院门外的坑洼通道不适合汽车行驶,坡道两旁还有窸窸窣窣几颗绿竹,很可能会划伤车子,李秀丽就把轿车停在了泥坡和鱼塘间的空地上。
青东村是真正的村落,村民聚居在竹林这边,马路的另一边才是真正的菜地。马路那边有一片无论长宽都比绿江宽的大湖,由于微生物、矿物质和水生植物等原因,湖水呈现青色,被命名为青湖。
青湖供养着青东村的村民。
不似平南村以收租、打工、开店等“不守本分”的工作为业,青东村村民是真正靠天水种地的村民。
在这里给菜地浇水不需要担水,村里规划时已经挖好了水渠。每到早上九点、十点两个时间,水渠就会灌满青湖富有微生物的湖水。村民要做的就是站在田垄上,用木头加长的水瓢将水渠里的湖水瓢起,一段段的向油菜花地泼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