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21(2 / 2)
如今方应物身份不比过去,王魁一边感慨自己过去看人确实看得准,两年前便看得出方应物不是池中物,一边连忙还礼,“还好还好,倒是方相公显得清瘦了,不知为何在杭州出现”
方应物答道:“去了次北边,如今返乡准备明年秋闱,是以路过杭州。”
王魁盛情邀请道:“此处不是说话地方,还请去家里一叙”
“夜快深了,只怕多有不便。”方应物谦让道。
王魁扯住方应物袖子,热情的说:“都是乡邻乡亲,哪有这许多讲究”
路上边走边说,方应物对王家近况也略略有所了解。原来那王德王大户果断拿出家产当本钱,与族弟王魁一起到杭州经商,按照王德六成、王魁二成、其他掌柜伙计二成的股本,发展颇是顺利,运气也不错。
这两年来,靠着茶叶、丝绢等几项,王氏兄弟起码赚回了两倍的利润,置办了两处店面。
最近王大户和王魁又根据杭州城周边农户大都植桑养蚕的情况,投资购买十张织机,雇工三十人,办了一家工场,如今王德王大户在北关市场也小有名气了。
方应物本还想问问王瑜王小娘子的近况,不知道那近乎儿戏的三年之约还有效否回想起来,恍然如梦。
不过最终方应物还是没有开这个口,他也有他的矜持。
王氏兄弟两人没有分开,共同住在武林门外一处大宅院中,只不过王德占据了主宅为主人,王魁只用了一处偏院。
进了大门,王魁便对门子吩咐道:“去将大老爷请出来说是有故旧贵客到了”
在前院堂上,方应物见到了前花溪首富王德王大户。虽然对王德印象不是很好,此人实在有些不讨喜。
但今非昔比,也不用与他计较什么了,好歹也是父亲的社学同窗,方应物便含笑行礼道:“见过王世叔。”
王德微微点了点头,“原来是方贤侄,几时到的杭州”
方应物答道:“今日傍晚时分”
如此寒暄几句后,又谈了会子话,方应物便觉察到有些不对付的地方。他感到,这王德王大户的态度很冷淡,完全没有见到故旧乡亲的热情。
这确实让方应物感到很不能适应,如果说什么同乡之情都是扯淡,那么他父亲的翰林院庶吉士身份和他自己的秀才身份总不是扯淡的罢
这王大户完全没有表现出应该有的热络,难道他在大都会里把生意做大了,各种优越感就出来了想至此处,方应物试探道:“眼下已经夜迟,在下要告辞了。”
王德不假思索的回应道:“贤侄慢走,老夫不送了。”
方应物真的震惊了,很是呆了一呆。正常情况下,王德总该挽留几句,甚至凭着乡亲关系留宿也是应该的,怎么能上来就说“走好不送”
倒不是他方应物非要死皮赖脸留在这里,但王德这又哪里是待客之道别说是故旧乡亲,就是陌生人登门,也没有这般说话的道理
不客气的说,简直就是无礼之极,和向外赶人差不多。方应物暗暗冷哼一声,一言不发起身向大门走去,连场面话也懒得说了。
在旁边陪客的王魁万万没有料到会如此,惊愕的看了看族兄,又看了看方应物,连忙上前要拦着方应物,“方相公慢着,且留步”
方应物看了王魁一眼,没有搭理,快步走出了大堂,又出了王家。
王魁回头看了看族兄,皱眉埋怨:“哥哥你这是何意怎能如此慢待他”王德不以为意道:“没什么不能慢待的。”未完待续
s:一直在整理思路,下午才理顺,然后写了这章,我说今天要三更,晚上会比奇码字,有人相信吗
第一百七十四章 物是人非
方应物离开了王家,心情很是不悦。自从离开家乡后,虽然经历一波三折,但确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
最起码他与许多大人物打过交道,干过几件惊动朝堂的事情。巡抚、厂督、锦衣卫指挥使连宰相家门都进进出出了几次,这就是值得每一个年轻人自傲的历练。
若是从前穷困潦倒时候,王大户也许在方应物心里还算个人物;但在如今的方应物眼里,王德也只是个运气不错的土财主而已。
所以面对王大户,方应物的目光是俯视的。可就是这样一个土财主,居然会慢待他,这就令方应物极度不高兴了。王大户有资格慢待他么
不过方应物还是感到不可理解,如果他父亲方清之还是没什么前途的穷秀才,他方应物还是困居山村的穷小子,王大户慢待无礼也就罢了。
但现在的情况是,父亲方清之位列清翰,前途如何说不准,但起码具备了很高的起点;而他方清之不到二十就是生员,将来熬年头也能熬出几分成就。这样的资格,还不值得王大户主动热络几分那王德是缺心眼了么
想来想去,方应物也只能认定王德这个人生意做大后,心态膨胀的不知天高地厚,依旧不大将他放在眼里。或者还担心他方应物去勾引自家女儿,所以才表现的骄慢无礼。
方应物不禁冷笑几声,既然王德如此不讲究,那就万事全休。山不转水转,总有再相逢时候。
却说在王家前堂中。王魁没有回到自己的院子里,也没有让王德走人。他不知不觉抬高了声调。质问道:“方氏父子今非昔比,已经不是当年的山村贫户了,眼看就是官场中人。
正好他们父子又与我们有渊源,眼下完全可以倾心结纳,将来便很可能是一大臂助我将方应物请了过来,而哥哥你却将人推出门去,不知到底作何想的”
王德解释道:“我是为女儿着想。你也知道,当年瑜姐儿对方应物十分着迷,如今已经分开两年。说冷也冷下来了。
可别又闹出什么死灰复燃的事情,坏了我的打算。你也知道,我正打算招上门女婿,或者与杭州本地大户通婚,这样更有助于我们的买卖。”
王魁无奈苦笑,“你这简直是因噎废食,方应物今夜可曾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