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23(2 / 2)
天昭低头不语。黄光灵官忽然道:“大祭师既然身为楚王,那好极了。大祭师能领千军万马大战,定能为我卧眉山众夺回祖居之地。”这话一出,所有诸长老灵官都是齐声附和。昭元心下一惊,迟疑道:“什么祖居之地卧眉山众来这里定居,不是已三百多年了么”
那绿光灵官慢慢道:“三百年是三百年,然而三百年之前,我们却是被吴越一带的山越诸部打得四面而逃,好不容易才有我们这一部流落到这里苟延残喘。如今大祭师手握重兵,英武非凡,正是我们夺回故土、报复仇怨的最好时机,怎能错过”
他侃侃而谈,极是认真,众人也都随声附和,人人期待,似乎象是早有蓄谋。昭元心下越来越惊,想了一想,慢慢道:“这等之事,只怕有些不妥。我部众自迁移以来,已过三百余年,早已落地生根。这里便是我们祖居之地,那里也已成了别人的祖居之地,又何必定要回去做无谓厮杀况且据我所知,现在在我部祖居之处的那些山越部众,已并不是最开始将我族赶来这里的那些部众。即使能打将回去,徒然新结仇怨,又怎能说是报当初之仇而且,我部本身其实本来也是山越之一部,又怎么好说以山越诸部为仇”
众灵官长老见他直直出言反对,面上都是渐渐变色。东北长老道:“恕臣斗胆而言,大祭师所言差矣。臣闻楚先人本是祖上封于河南、汉水、丹阳等地,然后其地渐渐被周围诸国挤占,一直南逃千里,几过江汉,才又兴发成大国,重又夺回故地。当年楚武王用兵北国时,便曾宣称要报这些好几百年前的仇,为何大祭师现在却认为我部不能用此为号”
昭元一时语塞,想了想才勉强道:“先武王对此所称,外人并无什么明眼人肯相信。因此,此称不但无甚实利,反而和那个要报九世前仇的齐襄公一样,成了专门找借口的笑柄。我们当以此为鉴才是,岂可效仿”
橙光灵官摇头道:“大祭师自然是高瞻远瞩,一眼动彻古今。然大祭师虽是明眼人,这世界上比明眼人多得多的人,却都是不明眼之人,而且他们才是攻战之主力。楚武王也是明白人,他岂会不知此事在明眼人中不能成理然而他知道,他的话只需在不明眼人中成理,即可收取些振奋士气、让敌人心虚之效,而这便已经够了。再广一步说,古今中外绝大多数战争的理由,其实都为了要打仗而找出来的。此事根本就是不想打就什么打的理由也没有,想打就什么打的理由都能出来。因此借口不甚通本来就是常事,大祭师何必定要有理才肯”
西方长老道:“臣再斗胆直言:中原所有霸主的战争都有非义之份在内,便是大祭师自己所领之战,亦有非义之份。不知大祭师如何来看”
昭元叹了口气,道:“这话虽是不错,但若要一战,就算无义在其中,起码也当有利在其中。今卧眉山民才过万,兵才满千,你们定要回师千里,以夺故土,谈何容易就算是我指挥,毕竟还是战阵勇士在打。山越诸部勇猛大致相等,况且他们又是在为保卫他们现在的土地而战斗,这怎么可能夺回来么此行定然损兵折民,若引众怒,只怕连最基本的卧眉山都呆不下去了。无义无利,又打什么”
青色长老缓缓道:“大祭师所言甚是,我等亦知但凭我部之力,无法回归故土。”昭元目光一瞬,道:“那你是要借”青光长老道:“大祭师猜得不错,我等之意,正是请大祭师亲自征发楚军,以平吴越。”昭元慢慢道:“就算完全不考虑义字,我虽然是卧眉山大祭师,但也同时是楚国国君。我做事,也当同时考虑楚国之利益,不能专为卧眉山众而出兵。”
众人见他已说出这么明确的话来,都极是失望。蓝光长老道:“大祭师明鉴,此行也是为楚之利益。当今吴越一带,沃野千里,吴越二国都还小,且不习车战,远不是大军对手。若是大祭师并了吴越之地,我们亦乃大祭师属下,主上又与大祭师有连理之亲,自可回归故土。同时,楚国亦定然空前强大。这又怎能说是对楚无利可言”
昭元见他们竟然还不肯放弃,心下甚是为难。但他见众人一个个神色激动,显然是这一个念头在他们心中都已盘算了许久,期望已是极大,实在难以一下打消,只得耐住性子慢慢道:“楚距东海二千里之遥,越过上千里只有蛇虫猛兽猿猴猛虎的地方,粮草怎供这中间道路艰难,非百十年辟殖根本不足行大军。若要乘船,楚水师之强尚不及吴越,如此大的船队,何日可建成与吴越相比,楚人不甚精水战,江上受袭可怎么办就算可顺西江而下,也毕竟还是要深入山越之陆而战,这其间道路又如何开辟难道要开辟几十年再打仗不成若只打山越,山越本居山林,我兵来他遁走,我走他来,若不长期大兵合围,又怎么打楚自己之地已是天下第一大,民口却还远比不上晋,本身已是苦于地广人稀,并非是缺地多民。如今为了去打几个山越之部,只怕一路死的将士都比敌人的数目还多,能增几分民口即使一时得地,却无足够军民驻守,自然又会为山越再占,所利又何在所征之地与本土联系如此困难,又如何能长期固守开发水土不服之下,若不派大军,则只怕还没到地方,人已病死殆尽,根本不用提打仗。若倾全国大军,山高路远,只怕去的人更没有胆子再回来跋涉一番。若是他们就地称王,那又如何若正交战之时,大国趁机侵楚,那又怎么办楚全国军民战斗已久,若再选精壮长途奔袭,农时延误,谁来养活军队谁来养活国家放着这么多近处的、也容易巩固的地方不去开拓疆土,却硬要去那里打仗,我如何向臣民解释如此多的明显弊端,就算我要兴兵,楚国军民又怎肯同意”
众长老灵官见他一口气反问了这么多,都是面面相觑。昭元看了他们许久,正要说话,忽听东南长老道:“大祭师所说,虽然都有原因,但都有些夸张。比如说大祭师在楚国朝庭时大谈突出部有利于进攻,在这里怎么就又只言不利防卫况且以大祭师的本事,只要肯尽全力,扫平山越还是大有希望的。大祭师明言为楚着想,但我卧眉山众也一样是大祭师之子民。我等身背数百年之苦,苦苦隐忍,这其中的痛苦,又如何解请大祭师也为我们想想。”
第十卷 巫山云雨 第九十九回 白驹过隙乐几何五
昭元一怔,只得叹息道:“先大祭师曾有严训,凡事过犹不及,如往同一方向走得太过,便真理也要成错误。吴越离楚太远,已不是突出部的问题,而是飞地的问题。至于三百多年前迁移,定居此地三百余年,亦远非几年几十年可比。真要说起来,此地就已经是我们真正的家园、真正的祖居了。况且这又不是我们人口过多,导致卧眉山系不够住。你们可也要想一想,为什么当初我们无法定居那里,却能够定居在这里为什么凡是占领那里的部族,没过多少年就被别人打走了这还不是因为这里是一处易守难攻之处,而那里非常容易易手若是每一次易手之部都定要血战血偿,那这里这么多部落,究竟还能剩下几人为什么神牛部先占了几个寨子,可是后来立刻就还了还不是因为他们自己也知道,若不是有绝对优势,有并吞我们之实力,那几个寨子根本就守不住这里是由许多山围成的片片平地,很容易形成天然界限,也就彼此之见容易相处。而那里很难守住,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