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8(2 / 2)
胡书记不答,用眼睛看着高知州的小妾。天热,又在替高知州扇扇,她自己身上同样出了一身汗,于是穿得单薄,敞开胸襟,里面雪白的胸脯时隐时现,娇媚的脸蛋此时流出一层细密的香汗来。正站在葡萄架下,用罗帕拭着汗水。小俏模样儿,十分诱人。
胡书记此时不是看她心动,另有用意。
高知州懂的,手一挥,说道:“莼儿,你先下去,某有些与胡书记说几句话。”
小妾娇滴滴的应了一声,退下。
胡书记这才说道:“方法有不过因为郑家子,反而都难办知州,先写一封信到京城禀报吧。”
说得很含糊,高知州却心领神会。方法有一条,那就是舞弊了无论政策怎么严密,想对一个人舞弊,并不是很困难。然而郑朗名气太大了,太大就引人注意。若是弄得不好,反而会泄露出去。
对京城通禀一声,看一看朝廷有什么动态,再做决定。这是最稳妥的办法。看来胡书记也不是什么本领都没有的,和稀泥还有一套
“某知道了。”高知州哈哈大笑。
胡书记起身告辞。
高知州走回房间,开始写信,信上说了一些公务,最后才用看似顺带的语气说了一句,郑家子要参加今年科考啦。虽一句话,相信感兴趣的大佬一定会留心的。
小妾不知道,奇怪的问道:“妾刚才听到胡书记的语气,居然说郑家子考不中解试”
“考能考中的,可还要考一个好名次你不懂,就不要问了。”不过心里出了一把冷汗,连自家小妾都这样说,况且他人。并且今年京城发生了许多事情,政局错综复杂。这当口上若是出了差错
还好,胡书记反应机敏,给了自己提前预防的时间。
“是。”小妾乖巧的答道,然后站在高知州背后继续替他扇着扇子,又说道:“官人,你的字比郑家子的字写得更好看。”
时非昔日,高知州来到郑州任上,做了谦卑的姿态,去了郑朗家做了拜访。不是以前,郑朗一天天长大,很快就要参加科考,很快就要进入仕途。想一想,这段时间京城送给他家的物事就知道他的前程有多远大。
这是留下一份薄面的。
到了郑家后,他不是爱字之人,可好奇,要了一幅字。
对字画,郑家子很吝,迟疑了大半天才写了一幅字给他。都让他怀疑,若不是放下身架,亲自登门拜访,向他讨字未必能讨得到。但字是好字。
高知州哈哈一乐,道:“勉强差不多啦”
这是关在家里面说的,在外面可不敢这样说。郑朗自从悟出自己的字体后,字迹一日千里,虽不能说成为大家,但罕有人能比得上了。至少比高知州的字不知好到哪里
此信写得很慎重,写好了,又做了反复的修改。前面的都无所谓,最主要的是后面那句话,逐字逐句的改了最少有十遍,最后才开始誊稿。将信封起来,上面写了一个急字。
得用快报送到京城去。
心情大好,转向小妾说道:“不用再扇,你也辛苦。”
“官人,妾跟着你,再辛苦也情愿。”
“哈哈哈。”一句马屁话拍得高知州心情更好,发出爽朗的笑声。
小妾又问道:“官人哪,你说那个郑家子能不能考中解元”
“这个嘛,也要靠运气的。”就是用了一些手段,也要看,若考得不好,给他解元,试卷发下来,同样会引起哗然。原因则是不能对小妾说的。
此刻郑朗还在苦读呢,却不知道他还没有考,名次就内定下来,至少是前五名
这个理儿
第一百二十一章 喜讯
七月的白天,还是很热,太阳白花花的刺人眼睛。可另一条消息更火热,郑家子终于参加科考了,消息一传出,万众瞩目。
哥几人闻讯立即赶到郑家庄。
对大娘唱了一个肥喏道:“大娘好。”
长大了,比原来明白些事理,肥喏唱完,不敢向前几年那样直闯进去,于是七个哥齐刷刷的站在门口,整象七个门神。大娘直皱眉,心里想到:这几孩子,以后乍办
做相互比较的,看到自家儿子这么努力,可这七个少年游手好闲,大娘替他们着急。
原来会放他们进去的,但儿子要科考,官人解试时没有看到,可省试前她是看到过的,与现在儿子一样,闭门不出,更不喜外人打搅,连自己送饭去,都蹑手蹑脚,怕惊动了他读书。
所以在门口迟疑,不知如何回答。
江杏儿走出来。
哥七个再次唱喏:“杏儿,你越来越漂亮啦。”
杏儿十八岁,正是少女最亮丽的时刻。跟在郑朗后很久,真正洗净了所有的铅华,变得清纯动人。此刻一身碎紫花的小裙子,头发微微披散,一张娇脸儿在阳光下似笑非笑,就象墙角那株紫薇花一样美丽明艳。
女大十八变,江杏儿越变越漂亮,于是几个娘娘一出门,郑家庄的人都在夸,夸郑朗好艳福,夸得几个娘娘嘴笑得合不拢。
不过杏儿没有领他们的情,严肃地说:“大郎马上就要科考,你们来做什么”
“我们来问一问。”岑大少笑嘻嘻地说。
“岑大郎,你们也老大不小,此时应当发奋读书,以后才能有出息,不然以后怎么做我们家大郎的好友”
“喏,喏。”岑大少苦着脸,是想读书,发奋了好几次,然而每次拿起书本来,自己头都大了,怎么去读。
但郑朗已经走了出来,热情的招呼他们进屋。这是一份难得的友情,况且七个好哥们这几年也象自己学习,禀性改了许多。对于让他们努力学习参加科考,郑朗不是很赞成的。
录取率太低,自己考心中都有些担心,让这几个哥子去考,勉为其难。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非得要走科举这条道路况且还是对于他们来说,是一条不可实现的道路
杏儿在后面暗中拽了一下郑朗的衣角。
郑朗低声说道:“劳逸结合,才是学习之道。”
在这个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年代,什么道理都讲不通。用了一个借口,事实也如此,每当学习困乏之时,就是这关健时刻,或者画一幅小轴,或者弹奏一会儿琴,是当放松休息的,这才是最佳的学习方法。
与哥七个说了一会儿话,大娘迟疑,江杏儿点明了说,哥七个知道不能耽搁郑朗的宝贵时间,也就离开。
消息在火爆的传扬,但郑州的学子恰恰相反,报名参加解试的人却多了起来。就算你有才华,也要碰运气的,若是运气好,在名次上力压郑家子一头,那将比什么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