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9(2 / 2)
在八十年代前,小型战舰的火力,主要还是一些短程炮火。但随着远程导弹发展起来,现在的几乎所有的驱逐舰、巡洋舰和攻击潜艇,都配有战斧式导弹。它们攻击目标的距离,已经超过舰载飞机的路程,而且还不用飞行员冒生命危险。
相比之下,航母的体积大,能耗大,目标也大。
不仅航母本身的造价惊人,而且为了保护航母,也需要耗费大量资金建立护卫舰队。
美国海军很多人也认为,应该将拥有一些大型航母的海军,改造成一支拥有很多小型舰只的海军。而且海军建造更多的小型战舰,也可以更好地迷惑对手,搜集情报也更方便。
由于这种理念的出现,所以在八十年代,中美军事关系走向密切之时,美方曾经“乐见中国制造航母”,也曾多次邀请中方领导人前往参观美国的航空母舰。
中国的海军军官也曾获邀到停泊在香港附近海域的尼米兹号上参观,美国人表示,“你们想看什么都可以。”
此行让中方人员深受震动,因为他们看到了美国海军的强大实力,登上航母,你就感觉到自己变成了大海的主人。除了航母的规模、武器装备令他们震动、汗颜并羡慕不已以外,航母上的生活设施也令人印象深刻。
然而,军中高层对于是否建造航母,却深怀顾虑,航母的造价太高了,中国造不起,就算是造出来,连美国人都感到烧钱的后期维护费用和使用费用,中国人承担得起吗
如果像苏联那样,跟美国人搞军备竞赛,最后不是生生地把自己的经济给搞垮了中国人肯定不会上美国人的当,跟他们在一起交流,实在是得多长好几个心眼儿才行。
叶开想到这些事情,自己也有点儿无所适从,不过他总觉得挖些人回来总是没错儿的,而且造船工业在相当长的一段儿时间内,肯定是能够派的上用场的,自己想要开办造船厂的想法,绝对不是没有道理。
叶开跟叶子平说这事儿,也不是为了征求他的同意,只不过是认为这事儿由政府官员来说的话,苏联人会觉得比较可信,也会积极配合。
至少,黑海造船厂的厂长会感到非常高兴,这可是给他解决大困难来了。
叶子平在了解到儿子的经济实力之后,呆了半天,最后才勉强接受了这个事实,不过他明白之后,就开始积极地操作此事,而黑海造船厂方面也觉得挺兴奋的,这是解决下岗工人再就业的好办法啊
最后双方签订了比较正式的何通,三个月内向中国国内输送成熟的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共计三千人,家属问题随后解决。
因为甩出了这么大的一个包袱,黑海造船厂方面还将一部分不是太敏感的技术资料送了出来,作为报酬,这个叶开倒是很麻利地接受了,不要白不要啊。
随后的一个星期之内,叶子平和叶开父子俩,有针对性地访问了乌克兰的好几处工业基地,甚至是军方重量级人物,在叶开的美元攻略之下,双方都相谈甚欢,建立了友好的联系。
叶开为此一共扔出去上百万美金,不过他倒是花得一点儿都不心疼,因为他很清楚,再过一段儿时间,这些投入都会连本带利地收回来的。
很快就到了月底,整个访问团也该到了回程的时刻了。
不过,这个时候突然传来了很意外的消息,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要接见叶子平一行。
第八十八章 理想主义者
“副总统迎接,总统欢送,这接待的规格好像是提高了一格儿啊。”叶开听说了这件事情之后,很是有些诧异。
不过对于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这个人,叶开了解得并不是很多,虽然后来也有过关于他的一些文章、传记之类的东西出版,但是写在纸上的东西究竟有多少能相信,真还不好说。
戈尔巴乔夫接见叶子平的时间只有一刻钟左右,毕竟叶子平只是一名享受正部级待遇的副部长,能够得到苏联总统的接见,估计还是因为戈尔巴乔夫了解到,他是叶相乾的儿子,否则的话,人家未必会打理他。
叶开自然也在被接见的随员之中,他还特意带上了钟离妤,号称是企业家代表,来苏联寻求合作项目的。
近距离地观察戈尔巴乔夫之后,叶开就发现这人讲话非常有感染力,讲话不带打草稿的,却很轻易地就能够左右谈话的节奏和走向。
只是很可惜,对于苏联这个沉疴难起的老大帝国而言,所需要的更多的是对于国家的掌控力,并非是政客的夸夸其谈,这一点上戈尔巴乔夫做的并不好。
直到后来很多年,有人说如果戈尔巴乔夫不改革,苏联至今犹存,他现在仍是苏联的领导人。如此说来,戈尔巴乔夫是苏联改革的最大输家。但这只是理论上的假想,现实的情况并非如此。
苏联的历史发展证明苏联模式是不成功的,民众要求改革的意愿在赫鲁晓夫时期和勃列日涅夫时期都有,但由于民众没有表达意见的正常途径,他们的愿望并不能成为苏共的政策。危机不断积累,到戈尔巴乔夫上台时,修修补补的改革已经无济于事了。
已经在老人政治下生活了十几年、在不到3年时间里接连为3位总书记举行国葬的苏联人,迫切盼望出现一位讲话不用讲稿、思维正常、行动方便的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应运而生。人们对新的、年轻的总书记寄予厚望,希望能尽快改变国家的现状。
戈尔巴乔夫这些在苏共二十大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领导人,也切身感受到苏联体制存在的问题,感受到苏联的发展日益离开了世界的潮流,已被世界新科技革命的大潮抛到了后边,再像勃列日涅夫、契尔年科之流那样回避矛盾和问题、只为保住自己的权势而掌权,是极不负责任、也是极不道德的。
面对苏联发生的全面而深刻的危机,戈尔巴乔夫只能进行根本改革。
戈尔巴乔夫开启了苏联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之路,但他只不过是历史使命不自觉的执行者,走上这条路并非他事先设计好的。
叶子平的神情比较淡定,毕竟是见多了场面。
叶开也是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儿,东瞧瞧西望望,对周围的一切都很感兴趣的样子。
钟离妤的心里面就很震动,自己居然见到戈尔巴乔夫了哦,苏联的总统,世界上最有权势的人,真是如同在做梦一般。
要知道这不可是从电视屏幕上看到,而是真正的面对面的交流,相聚不到十米远的距离,这要是跟同学说出去的话,估计都没有人会相信。
钟离妤向后看了看,就发现几名身材高大魁梧的年轻人,伺立一旁,眼睛不断地扫来扫去,不用问就是那种保镖,没准儿就是苏联的克格勃什么的。
戈尔巴乔夫接见叶子平,也不过是兴之所至而已,最近他过得比较累,国内的事情一团儿糟糕,经济改革没有见到成效,国民经济几近崩溃,而他转而启动了政治体制改革,却将原本就摇摇欲坠的政局推倒了分崩离析的境地。
尽管他曾经无可争辩地君临世界上最大的帝国,尽管他一个命令就可以使全世界毁灭十几次,尽管他掌握着世界上最令人生畏的秘密警察力量,尽管他动动小指头就可以让任何一个反对者尸骨无存只要他愿意,他可以成为世界上最随心所欲的人,什么权力,财富,地位都不在话下。甚至,他还可以篡改历史,把自己描绘成一个完美无缺的圣人。
可是,就是这么一个人,当他拥有了这一切时,却开始替自己掘墓。
从这方面来看,戈尔巴乔夫应该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