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 >律政风流 > 分节阅读 85

分节阅读 85(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有时候,人是很无奈的,人际关系就是如此微妙

雷鸣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他深刻检讨自己的行为,把工作两年来的得失一一列举。

得的方面是办了一些案件,解决了一些问题,在工作上取得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失的方面就是人际关系没处理好,没能好好打造自己的团队,没能在工作中积累人脉,甚至把黄三这种能影响他仕途的大人物也得罪了,失去了一次调动和平稳发展的大好机会,教训深刻。

开发区管委是副处级单位,副科级以上职位就有20个,占了全部编制的4成,而司法局有30个编制,却只有8个副科级以上岗位,差别不小啊

下了班,大家都走了,雷鸣狠狠地把案件记录本摔在桌上,想狗爱xx的,我就不信,我不能把这个小所带好

雷鸣清楚,国有律师事务所不会长期存在,他只想在这这个岗位上干上一两年就调离,要是想干律师,雷鸣还不如在经天事务所干这个律师事务所,说白了只是一个跳板

武县律师事务所也出过两个名律师,但这两个人出名后就已经调离了。

晚上,黄耿牵线,全所人员请武县法院民庭法官吃饭。

当律师,法官是绕不开的话题。和法官关系好了,不仅仅有案源,还会在案件判决上有很大主动权,更有甚至者,甚至可以有交易所以民间对律师就有不好的印象,甚至被称为诉棍

雷鸣做人还是有底线的,他不会因为案件去买通法官,他自己的案件都不这么做,为别人办案他更不会这么做,但他作为一名律师事务所负责人,他得和法官搞好关系,这个姿态是肯定得做到的

黄耿的父亲是县委老记,现在到县政协了。他一家几兄弟都很争气,在各自岗位上做得风生水起。黄耿提拔到县法制局后,在县里也小有名气,县法院的人也乐意买他的帐。

雷鸣在武县大酒店开了一个足以坐下十几二十个人的大桌,民庭一正两副还有四个普通法官都到场,事务所除了两个老同志外几个人都出动,黄耿带着大家和法院的人捉对喝酒,杨淑也把两个女法官侍候得服服帖帖。

法院的人当然不会不认识大名鼎鼎的雷鸣,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对雷鸣客客气气,很多人对雷鸣能办好马一英、何富龙以及双桥镇新生村土地纠纷案等几个有名案件完全是靠运气,要不是因为雷鸣请客并且是黄耿出面请客,他们根本不会把雷鸣放在眼里。

法院的几个人都能喝酒,而黄耿、雷鸣和又黑又壮的王志林也是酒缸级人物,所以大家也没分上下,没多久,法院两个女法官离席回家,而小巧的杨淑则没有离开,她成了法官们攻击的对象。

一个法官倒了两大杯酒,每杯足有近二两酒,缠住杨淑一定和她干一杯,杨淑只拿一小杯要和他干杯,他怎么也不干,趁着酒意一手抱住杨淑的身,非要她喝大杯不可。杨淑害怕得一脸惨白。

雷鸣看不过去,走过去拉开他的手说“兄弟,她们女人不会喝酒,咱们喝”说完推开杨淑。

那个法官不给雷鸣面,他把酒放下,说“我不跟你喝”。

雷鸣也不脑,笑呵呵地呆在一边,杨淑赶紧回家了。

大家见状,也分头回家了。

黄耿和雷鸣留在后面,他对雷鸣说“看来卢仕明生气了,这家伙就是好色,又小气”。

雷鸣说“操,生气也不怕他,没见过这种人的,今天谢谢你了”。

黄耿说“你以后得提防这人”。

第一四七章 破产的糖厂

作为最基层的法律服务单位,武县司法局律师事务所其实应该称为法律事务所,因为连所领导也没有律师资格。说白了,这个律师事务所只比游荡在街头巷尾的讼棍好那么一点点,但水平和收入却不一定比那么讼棍高。

有一些讼棍还是有两下的,当然这种人很少,无良无水平的讼棍还是占大多数。

雷鸣也认识到到事务所的现状,在拓展所的业务方面,下了一番功夫。

武县案源不少,但好的案源大多都会流到市里正规的事务所,这些所不仅牌正规,而且人才也足,案件质量也相对稳定。武县司法局律师事务所能接到的案件,大多是那些别人挑剩的没多大价值的案源不是标的低,就是难度大,不然就是收费难。

雷鸣想,就是有好的案源,这些人还是办不下来,还是一步一步地走吧

雷鸣把所里在办的案件过了一遍,一一地写了代理要点,然后由所里的其他人具体办理,就是指名他办的案件,他也由别人来组织材料、自己把关并出庭。

案件数量虽然不少,但能让雷鸣兴奋的案源几乎没有。

雷鸣的目光,放在一些有风险但标的比较大或者意义比较大的案源上。

正如雷鸣所愿,案件上门了,但不仅仅够难,更是没有人愿意接的大案

武县糖厂是一家大型的企业,资产近亿,早几年年产值也近亿,职工近千,但就是这个大工厂,说跨就跨了

1993年,武县政府决定对武县糖厂技改,要把糖厂产能从日榨2000吨糖蔗提高到日榨5000吨糖蔗,投资为6千万元。但1994年9月,技改基本完成试车时,糖厂发生高压管暴炸,死亡5人、伤31人,一批设备损毁,技改以失败告终

糖厂曾经是武县的工农业支柱,以前,糖厂每年加工糖蔗30万吨,产品质量稳定,是县里人渴望调入的单位。现在糖厂没了,不仅仅重创了武县工业,而且武县每年30多万吨的糖蔗要外运加工,成本提高、收购价下降、不能及时兑现收购现金,使蔗农缩减种植面积。

这些问题不是最致使的,因为为技改而扩大一倍糖蔗种植面积,当时的武县政府把这个任务作为政治任务下达给各乡镇各机关部门,农民被动种蔗,甚至被拨除玉米强行种蔗,怨气本来就很大,现在糖厂黄了,不仅仅不能收购,还要送到外地,而且还不能及时得到收购款,因此这些蔗农意见很大,上访成了家常便饭,随时会暴发群体性事件;而糖厂已经存在20多年,有一大批老职工,这些人现在基本上没什么收入,其中不少是离休干部,这也成了一个火ya桶。

糖厂负责留守的领导李伟生、马永芳找到雷鸣,不是因为雷鸣有本事,而是因为他们已经被糖厂员工逼得无路可走。

糖厂负责留守的领导李伟生、马永芳本来是县工业局和农业局的副局长,糖厂技改失败、特大事故发生后,原来的厂领导已经被免职,这两个人被任命为糖厂的党委记和厂长,过来稳定局面,但保留原单位职务。

这两个人说白了就是来当出气筒的。但这两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