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01(2 / 2)
年若松去年的时候开会时提过一次,现在学校因为名气打出去了,有很多家长带着学生来,全国各地都有。学校里面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成份比较复杂,问王猛能不能引用军事化管理,这个意见王猛深思熟虑之后暂时搁置了。军事化的管理有好有坏,就目前这个情况来看,还不适合实行。私办学校的风潮才刚刚开始,社会对待私办技术类学校的态度还处在一个模棱两可的状态中,如果过早的引入军事化管理,会给社会造成一种让人误读的假象。
很多家长会认为这里是一个收容坏孩子的管教中心,不便于集团公司在形象上的正面宣传。传统的教育机构也在等着机会给私办教学致命一击,报复一下这群抢夺了生源的私人学校。
曾经也不是没有人这么考虑过并且实施过,当时社会一面倒的批判学校管理缺乏人性,遏制了青少年的天性,这家学校最后只能向社会道歉,然后改头换面之后重新来过。
没想到,这一次,鼎盛教育就出了一个意外。
简单点来说就是三角恋,一个女学员同时和两个男学员有说不清道不明暧昧,这种暧昧未必是刻意的。青少年很多时候没办法管理好自己的感情,这个也喜欢,那个也爱。但是在两个男孩子看来,这就是一件大事。纷纷指责对方勾引自己女朋友,破坏自己的感情。两个男学员本身也都有自己的小集体,吵吵闹闹之后终于爆发了一次群架事件,其中一人被打破了头,一人手臂骨折。
在学校这个环境中,这已经是一件不算小的事情了。请来三个孩子的家长之后大家坐下来沟通一番,三方都觉得自己是受害者。女孩子的家长觉得自己把孩子送到学校来是为了学习电脑知识,为了将来进入社会后有一份体面的工作,而不是让她来谈恋爱的。现在还是谈恋爱,万一真的和男学员发生了什么,做出了什么没办法挽回的事情,到那时候怎么办
两个男学员的家长也不平静,孩子好坏都是自己的心头肉,放到学校来学习本领本意是好的,但是却被其他学生欺负了。且不说到底是谁先惹事,谁先欺负谁,总之自己孩子吃亏了。
每一个家长都觉得自己是受害者,在这种情况下调解就行不通了,其中有一方家长报了警,事情终于闹大了。
学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群体,任何一点小事都会被媒体无限制的放大,很快记者就把这件事闹到了媒体上。尽管还没有发酵和进一步扩大,但是年若松已经能感觉到有一种风雨欲来的压抑感。他动用了自己的人脉,但是效果不明显。有一些人是说不上话,有一些人是说得上话但是不愿意开口,在事情没有明朗之前,没必要把自己陷进去。曾经某位大佬说过,学生无小事,谁敢把这件事当作小事来办
其实学生打架也不是什么新闻了,那些在公办学校里的学生就不打架吗他们就不谈恋爱了吗不见得吧恐怕公办技术类学校里的氛围比鼎盛教育还要差不少可是两个学校的性质不一样,媒体和社会对待的容忍度也就不同。
不得已,年若松只好向王猛求救了。
王猛赶回合州后和年若松碰了一个面,拿到事情的笔录看了一遍之后王猛只觉得一阵阵蛋疼,因为这样的事情以前也不是没有发生过,而且就发生在王猛自己身上。
前一世的时候他也在技校里上学,他和两个小伙伴同时喜欢上班里的一个女孩子。大家本来都是好兄弟,却因为这件事逐渐陌生起来,彼此关系变得十分紧张。后来王猛用拳头压服了另外两个小伙伴,最终抱得美人归。当然,这种关系只持续了一年不到的时间,然后大家自然而然的移情别恋。他能明白这些学生的感受,也明白这件事的性质,可现在说这些没用
“既然事情发生了还被捅了出去,这个时候想要捂盖子就捂不住了。这两年教育机构这边发展的还不错,多少人眼珠子都红了平时可能看不出什么,一旦发生事情,他们就要跳出来装神弄鬼。”王猛把文件丢到了茶几上,看着年若松,“先安排媒体开个说明会,把事情说一遍,然后让人操作一下,引起社会的关注。”
年若松皱了皱眉头,他本意是想办法把这件事的影响压制到最低,最好能不上媒体,可王猛的想法和他南辕北辙。年若松在好几个公司里担任过高级职务,他以往处理类似事情的时候,第一要求就是在社会上不能引起广泛的关注和波澜,尽可能的压缩事情变大的空间。“王总,并非是我不执行你的要求,但是你觉得如果这件事闹大了,对学校会不会形成一个负面的形象咱们是私办学校,底气不足是先天的,受不了媒体和社会舆论的折腾”
王猛摇摇头道:“那你说怎么办这个盖子你怎么捂起来媒体已经开始关注了,你藏不住。我的意思是既然藏不住,那就索性揭开盖子,把这件事的起因和经过放在聚光灯下让大家看个仔细,让他们自己去评论这件事的性质。我们在一旁加以引导,未必不能把这件坏事变成好事。舆论吗,就是要讨论,讨论的结果也不一定都是坏的。”
年若松若有所思的沉思了片刻,最后脸上露出了一丝若有所得的笑容。他年纪不笑了,四十几岁,马上就要五十了。在这个风云突变的社会中思维已经有一些落后。此时他已经明白了王猛的意思,那就是操纵舆论导向。
第464章蓄力
媒体在第一时间就关注到鼎盛教育旗下这次打架斗殴事件,并且将这件事情报道了出来。
每一次新老势力交替的过程中,肯定要有一阵厮杀,不可能有平静。传统教育势力在这一刻纷纷发力,不仅让这件事情宣传的更广,还在后面煽风点火的发布一些所谓的专家评论。一些在校的老师,乃至是大学里的教授,都在媒体上对这件事评头论足,其核心的思想只有一个,那就是私办学校从各方面来讲,都不如公办学校好。
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别人从你饭碗里请饭吃了,总不能还腆着一张笑脸让别人多抢一点饭吃吧实际上自从计划生育实施以来,生源问题就一直在困扰着大量的学校。每年都有一些公办学校悄无声息的消失掉,并非是这些学校教育水平不行,或者是学校发生了什么事情,而是在这个区域内的生源,已经无法满足更多学校的招生要求。
合州地区最初时拥有大约五十所初级中学,每个学校的每个年级从四个班级到十多个班级不等,每年可以容纳接近两万名学校同时入学。但是实际上呢合州地区现在一年的人口出生率还达不到这个标准。从九八年以来,已经有四家初级中学和其他学校合并,取消了编制。
在这样一个生源越来越紧张的前提下,私办学校大规模的爆发,已经和传统的交于势力产生了利益上的冲突。公办学校学生招满了,私办学校就没有饭吃。反过来也是一样,私办学校如果每一年都招到足够的生源,那些公办学校就不得不把自己的生源分给同一个区域里其他的学校,降低自己学校的招生数量。
小学和初中倒是无所谓,反正这方面的教育费用是国家来出,但是对高校就不一样了。更多的学生代表了更多的收入和利润,这么说可能有一点不太恭敬,但事实的确如此。一个学生在学校三年的学习期间要花掉数万的资金,这些资金并非是流入到社会中的,而是直接进入学校财政的。比如说老师经常会说,我推荐给大家一套参考资料,大家买不买都可以,但是我推荐大家买。比如说老师们会说为了提高同学们的成绩,我们学校进行节假日补课,大家来不来全凭自愿等等。
一个老师这么说,两个老师这么说。
之前私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