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言情 >乱世生存攻略 > 分节阅读 61

分节阅读 61(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罢了,你叫人去摘一支把玩吧。”吴君翊懒懒地说,他着实有些不想动弹了。李起闻言,立刻起身出去叫人去摘花了。

乾清宫里烧着地龙,暖烘烘的,吴君翊抖落了大氅,站起身,缓步走到窗边。虽然暖和,可他总觉得缺了什么似的,这么看来,只是缺了一个人罢了。

哪怕是在节里呢,沈瑜居然一声不吭,从不联系他,连个信都没有,着实可恶。

从吴君翊表白心绪,到如今,竟也有一年之久了。吴君翊只觉得一眨眼似的,日子过得飞快,他们真正心意相通,朝夕相处的,也不就那么些时间么?

去年看过了灯会,今年,吴君翊想带沈瑜去看花,正巧,南都的赶花会,他们还都没见识过呢。看什么,其实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个意思。不过,看到园子里的花迟迟不开,吴君翊还是有些急了,怎么这样呢,帝王也没有下令让百花盛开的权利啊。

不一会,李起回来了,手里捧的玉瓶中果然插着一支修剪完毕的梅花

吴君翊要看花,宫女自然挑着开得最好的几朵剪下来,宫女是特意学过插花的。吴君翊坐下欣赏了一会,果然觉得傲洁凌人。他撑着下巴,想了一会,说道:“我记得不是还有一个瓶子么?再剪一支,给沈大人送去。”

李起早就料到如此,立刻低头称是。

正月初六是马日,沈瑜正在家中陪着爹娘打扫家中、送穷神,宋氏亲自下厨煎煎饼,接着,沈瑜就被唤了出去。

宫里赐下的东西许多,不管是沈瑜,还是沈家人,都已经习以为常,不再那么诚惶诚恐。但这些大多数是应着时令,人人皆有份的。似这样专程来送一枝梅花,却很少见。

沈瑜也讶然。吴君翊只说要带他去看赶花会,却未提及,现在就要开始赏花了。

这种时候,就不得不由李起出面解释了:“西宫的梅花开得好,陛下看着喜欢,便叫奴才给您也送一支。”

还真是在赏花。沈瑜看着那莹润光泽的玉瓶,心中默默思索,问道:“这瓶子,是否也是一对?”

“您怎么知道?”李起惊讶地反问。“这瓶子本是陛下当年在东宫时先皇赐下的,却是一块羊脂玉料子雕成的一对。”如今却被拆散开,其中一个留在乾清宫,一个送到沈家。

沈瑜笑而不语,李起也意识到自己问了句蠢话。他恭敬地行礼,准备告退。“沈大人还有什么话给陛下么?”

陛下可是心心念念,惦记着他呢。

其实马上又要见面了,又何须多言。但是沈瑜想了一会,便脱口道:“种鞠一百丛,九月开盈枝。”

李起听得一头雾水,陛下送来的明明是梅花,这位怎么说起菊花了?再说种了这么多花,只开了几朵,那也……那也不是什么好兆头啊?

李起忧虑重重,回宫后,向吴君翊提起那句诗时,语气也是小心翼翼的。“沈大人说,‘种鞠一百丛,九月开盈枝。’”

出乎他的预料,吴君翊一下子就笑了,那笑容明艳鲜明,李起已经很久没在他们陛下脸上看到过那么真挚的笑容了。似乎意识到了什么,吴君翊收敛笑意,扭过头去看那摆在案上的梅花,眼神格外温柔。

莫言无好花,好花开罗迟。

等到各位大臣休息足了,亲戚朋友也走动完毕,该忙的政务也要开始忙活了,明宣三年正式拉开帷幕。

经过了吴君翊与周旷、沈瑜,还有许多人这么长时间的努力,马球在民间流传越来越广,民众对骑马射箭的兴头渐长,对士卒也没有那么瞧不起了。边关已经开始由州县长官安排的人教习武艺、骑术,以备守城。

过年的时候,周旷更是好好写了一本歌颂冠军侯封狼居胥的戏本,又叫一个熟悉的戏班,最年轻俊秀的武生唱霍去病,在京中贵人家转了一圈。

越是地位高的人,对于朝廷的动向就越敏感,吴君翊几次三番打马球,又设立武学,有心人自然揣摩出一二。何况这戏曲唱词精致,颇有可观之处,自然是大受欢迎。

霍去病抗击匈奴与如今抵抗鲜卑,自然有相似之处。自然,如今的大齐不比巅峰时的大汉,但,谁都不会拿这一点出来说什么。何况如今吴君翊颇有少年武帝的气势。

这出戏不仅把那唱霍去病的武生捧成了个角儿,更是让更多未经战乱的南都人直观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慷慨激昂:“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这些都是荣耀与忠诚背后的沉重代价。

有了这惨烈打底,再加上如今焕然一新的京卫,绝大多数人,都开始扭转对待武将的看法。

综合以上种种,吴君翊觉得是时候开始武举了。若说武举,之前他也曾铺垫过,甚或拿到文渊阁讨论过,已经形成章程。

吴君翊要挑选的,自然是允文允武的将才。若是选出来的都是一帮废物,那还不如不开什么武举了。因此他要求极为严格,考核的科目除了有传统的技勇,包含马射、步射、负重、摔跤等等外,还包括程文。不说有什么军事策略,但至少要熟读孙吴兵法。

这要求固然高,但吴君翊也没指望人人都能达到标准。若是有武力过人却不善谋略,可做裨将、先锋,不识字的,先去学堂识字,留在后方练兵。而只善谋略,不通武艺的……这种人,为何会跑来考武举?

科举是礼部负责举行的,武举,吴君翊便打算交给兵部。在邓先、冯远道的努力下,兵部已经彻底成了他的地盘,少数几个钉子也趁着去岁彻查贪污时拔去了。这些年吴君翊和邓先枣有默契,这些事,不需刻意言明。

所以在确认了章程后,吴君翊直接命中书省草拟诏令,宣布三月开武举,凡各地良民、军户、商户、乐户,只要无作奸犯科先例,均可参选。而一旦考中,即刻授予官职。

谁知,这奏折还没发下去呢,中书门下两省,还有其他听到风声的大人们就先找上门来了。

听到李起的通传,吴君翊心中腹诽:贾丞相居然没有跟着亲自上门,看来他倒是坐得住。

“陛下,这是何意?”

吴君翊不能装傻,这位开口便一副责问语气的人,是李珣。李珣昔日曾为太子的老师,吴君翊也要被一顶尊师重教的帽子压着。他立刻起身道:“李先生来了,快坐。”

“陛下这是意欲抬高莽夫地位!长此以往,科举的名声也会被玷染!天下的试子,又该如何看待您!”李珣的情绪格外激动,上来就连连诘问。

看着激动得面红脖子粗,几乎顾不上礼节与体面的李珣,吴君翊心中暗叹一声。贾盛德果然不用来,他知道,这朝中反对的人,绝不止他一个,他又何必出头呢?

即使有再多的铺垫,朝中总有李珣这般的文人,坚信武官不足与谋,坚信圣人教诲高于一切。

吴君翊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