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言情 >乱世生存攻略 > 分节阅读 12

分节阅读 12(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父亲说,表哥在国学读书,国学是什么样的?表哥会作诗作画吗?”

沈瑜没怎么沾酒,头脑还算清明,应付了表弟,便起身看向祖父、父亲与舅舅。“说起来能重新见到舅舅一家,这都托我那同窗郭逸的福,若祖父与父亲允许,我想着亲自登门拜谢——他家也有一个女儿,正好与玥娘、娇娘年纪相仿,也可互相作伴。”

沈家是白身,但娇娘的父亲毕竟是个从五品官员,与员外郎相当,这样也不算唐突,沈穆略一思索,便点头应了。“等正日子过了,备一份节礼去吧,人家既然帮了忙,我们也要知恩图报,不能空手去。”

“那是自然,节礼尽管让你母亲张罗去。”沈和见父亲发话,也一口应下。

宋子涛也侧着头,把玩着手中的酒杯,看着沈瑜慢慢露出笑意。这一张脸上,终于看出了与宋氏和沈瑜相似的清秀文雅。“还是瑜郎心细。娇娘养在父亲母亲身边,的确有些寂寞,还是与同龄人说得上话。”

他这话,似乎是在应和,又似乎有几分其他的暗示。沈瑜疑心是自己多心了,却看见父亲似有似无地笑了笑,祖父低头饮酒,没有出声。

而沈泰,突然冷笑着拎起酒壶,给自己斟满一杯酒,“好一副阖家团圆、其乐融融的景象!我敬兄长一杯!”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各位支持!

第17章 第 17 章

沈穆与沈和瞬间变了脸色。

宋子涛倒是一脸镇静,举起酒杯,含笑问道:“愚兄谢过,敬酒就不必,愚与沈三郎也是好久未见,共饮这杯。”

沈泰郁郁地干了那杯酒,却没有再发作什么。

宋子涛见那两个小的不在,心里已经有了数,便顺势夸起了沈琦与沈玥,把话题带到自己家儿子闯祸惹事的趣闻,逗得满桌人哈哈大笑。宋鸿羞红了脸,却一本正经说道:“父亲老是翻旧账,好没意思,男子汉大丈夫,敢作敢当!”

唯有沈穆言语间,还有些轻微的不快。

宫宴之上,吴君翊也无限烦恼。

由于是宗室宫宴,他坐在建宁帝右手第一位,斜对面就是楚王。

楚王吴慕皓刚刚十四岁,正是少年人蜕变的年画,他的五官端庄标致,穿着亲王冕服,深蓝色长袍上金色游龙与九章纹饰,显得少年人雍容华贵。行动间冠冕上的玉珠轻微摇晃,发出清脆的声音。

除了青衣与赤衣的区别,楚王与吴君翊的打扮几乎一致。吴君翊却觉得,与对方一比,自己那张稚气未脱的圆脸,顿时被比下去了。

建宁帝宣布开宴后,便有宫女上前献舞。他来到南都之后,楚王就将王都拱手相让,并从南都选良家子入宫。如今这里跳舞的宫女,就是曾经楚王府调/教的。

宫女们身姿婀娜,体态妖娆,蹁跹如蝴蝶,长裙舒展。一舞跳罢,不少宗室子弟都看直了眼。

建宁帝却看向左手边,含笑问道:“楚王平日看得习以为常,恐怕就没那么惊喜了吧?”

楚王缓缓起身,对建宁帝躬身道:“臣弟不敢。这宫女原先的确是楚王府的,但是在陛下的宫宴上,才能跳出这么惊艳的舞蹈。”

建宁帝冲他招招手,声音更加温和:“这是家宴,不必那么拘束,快坐吧。”

楚王又行礼谢恩,这才入座。一旁的豫王顺着他们的话题往下说:“皇兄也是时候充实后宫了。”

建宁帝笑着摇头捋须,“朕想着,百姓刚刚经历战乱,不少人流离失所,不宜大办选秀,劳民伤财。”

楚王再次劝道:“豫王兄说得有理,陛下体察民情,却不该自苦。如今后位空悬,后宫空虚,陛下身为一国之君,无人照料,这才是臣子的疏忽。至于怎么做,节省开支,避免扰民,礼部的人办多了,心里自然有数。”

肃王、信王和荆王都连连点头,跟着劝了几声。豫王是管着礼部的,这会也只能心里暗叹一声,顺着原意又说了几句。

几位叔伯都说话了,建宁帝也就半推半点了点头,又再三强调不可操办过度。豫王自然点头应是。

吴君翊就坐在对面默不作声地看着。他的母亲地位卑微,他也对于早逝的母亲没什么印象了。然而他清楚,扩充后宫,就意味着他会有新的弟弟妹妹。虽说他已是太子,可从来没有哪个储君之位,是稳稳当当的。

“至于立后……”在座的人耳朵都立了起来。这其实才是他们最关心的。如今皇帝膝下仅一子,已立太子,将来出了其他皇子,也越不过这个长兄。但若是出了嫡子……那就未必了。

“德妃管理宫务多年,劳苦功高,家世显赫,堪配后位。”随着建宁帝接下来的话,所有人同时松了口气。

这无疑是一颗定心丸。

德妃性格温婉,断然不会为难太子。而且她失宠多年,也很难再给陛下添个嫡子了。看来,陛下对太子,还是很疼爱的。

一时之间所有目光都有意无意瞟向吴君翊,吴君翊沉默地迎上,最后所有的目光都移开了,只有楚王还看着他,五分相像的两张脸上是两种神情。在所有目光都收回时,这双眼中有戏谑、狡黠,却不似在建宁帝面前毕恭毕敬的样子。

接下来又有宫女进殿,齐声诵唱词句,诗词写的是南都风光,被一群二八少女黄鹂一般婉转的声音衬得愈发柔媚入骨。一曲唱罢,建宁帝又满面红光问道:“这是朕新作的词句,诸位以为如何啊?”

诸位自然众口一致,齐声夸赞建宁帝的才情。

“近来书院的才子们又有何大作?”夸赞之后,眼看场面要冷下来,豫王又引了一下话题。

建宁帝便说了几首新得的诗,坐在近旁的几位亲王也都是一同读书作诗的,个个都捻须含笑,赞不绝口。

趁着这个机会,建宁帝大声地宣布道:“难得宗室子弟济济一堂,这都是未来的才子啊,不如来一场考校,诸位以为如何?”

建宁帝右手侧几个亲王,同辈的,也有叔伯辈的。除了楚王,都已经是上了年纪的人了。他们对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